TBL团队合作学习模式在高职思政教学中的应用
2015-09-23姜燕
摘 要:在当下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浪潮下,如何通过思政教学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多元能力,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力图打破传统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根据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及学生特点,采用以宿舍为单位的团队合作学习模式,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学生的职业素养。
关键词:TBL团队合作式 高职思政教学 自主学习 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9-0068-01
1 TBL团队合作学习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应用现状
TBL团队合作学习模式是2002年由美国Oklahoma大学的Larry Michaelsen等学者正式提出的,他们将商业团队运行模式移植到课堂教学中,最早应用于一些医学院校,后逐渐被应用到其他学科教学。TBL团队合作学习模式跟传统学习模式有根本不同,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团队为基础,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等国家在化学、生物医学领域广泛推广团队合作学习模式,它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促进作用已被初步证实。
近些年,我国TBL团队合作式学习模式也在推广,特别是中小学的智慧课堂上的应用。但高校全面应用的案例比较少,只局限在一部分医药、个别化学、生物和英语的课堂教学中,且处于探索阶段,研究还不够深入。对于思政教学来说,TBL团队合作式学习模式的应用还是空白。近几年的相关研究大多局限在传统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上面,这种学习模式侧重于课堂教学,往往忽略了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的结合。传统意义上的课内小组的划分方式不利于课外学习活动的开展,因为大学生的课余活动自由分散,小组活动的开展很难落实。而团队合作学习落实到宿舍,便于开展活动,因为宿舍成员朝夕相处,会自发形成宿舍团队意识,有利于“团队合作式学习模式”的落实。最重要的是传统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更注重理论知识的解疑和掌握,忽略了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的培养,这与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极不吻合。
2 TBL团队合作学习模式的含义
团队合作学习是针对一定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团队学习是一个合作性的学习过程,是发展团体成员整体搭配能力的提高和实现共同目标能力提高的过程。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合作学习法符合了社会凝聚力理论和群体动力理论。社会凝聚力理论认为:人与人之间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其动机是他们相互关心并希望彼此都能获得成功;他们之间的相互帮助,既是为了自身利益,也是为了群体利益。群体动力理论认为:在合作性的社会情况下,个体目标与他人目标紧密相关,积极的互相信赖会产生个体积极的互动,通过相互激励、学习,达到共同目标。
实践证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有效交往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特别是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学习过程中,同学间的协作学习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团队合作学习是以班级和宿舍为依托,组成合作小组,小组内各成员相互依赖,相互交流,相互鼓励,相互促进,相互竞争,形成一股凝聚力,为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而进行合作的学习模式。通过团队成员的相互合作与帮助,可以更有效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达到人才培养规格。
3 团队合作学习模式的具体实施
3.1团队建设
传统教学中的合作组织形式为小组,一般由前后桌的同学组成,4-6人居多。这样的组织形式只便于课堂讨论活动,不利于课外交流合作。最重要的是对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团队精神、团队荣誉感以及与对手的竞争意识作用不大。现在的大学生课余自由时间比较多,平时多以宿舍为单位集体活动。因此,以宿舍为单位成立学习团队参与教学活动是最佳选择。每次教学活动,宿舍团队内的各位成员都做明确分工,担当合作角色。班长负责本班级各学习团队的管理。宿舍室长担任团队负责人,对成员进行严格规范管理:对成员布置学习任务;带领成员努力建设一流学习团队;负责与学习导师进行联络和沟通,及时把老师的要求和建议传达给成员;负责召开团队会议,商讨团队的学习方案和学习活动实施方案。其他组员皆为团队建设的积极参与者、专题研讨活动的合作者和团队讨论的发言者。
3.2教师角色转变
在TBL团队合作学习模式的课堂中,教师由原来的“点菜者”转变到“菜单提供者”,从“施教者”转变到“引导者”,从“独奏者”转变到“伴奏者”,从“执行者”转变到“决策者”。教师通过减少讲述、,把精力专注在运用活动设计与班级经营策略来促进团队动力,并且运用教学科技辅助学生的学习、通过信息技术来看见学生的思考,掌握个人、团队乃至于全班的学习状况。
3.3实施方法
教师根据教学进度提前一周进行任务驱动,宿舍团队接到任务后由室长进行任务分配,宿舍成员通过分工合作自主完成老师下达的学习任务(包括答疑、情景剧创作、资料搜集、调查问访、ppt制作、主题演讲、新闻评论等)。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真正实现教师做主导,学生做主体的教学理念。
在课堂上,教师巧妙设置教学环节,将学生团队预先完成的学习成果分配到相应教学环节中,做到环环相扣,一脉相承。整个教学活动教师起穿针引线的作用,并针对学生的表现情况,教师作适时补充和总结。需强调的是,在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时,团队将采用抽签的方式决定由哪位成员代表团队展示作品。这既可以避免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搭车”现象,又可培养学生的团队荣誉感和合作意识。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和学生一起给所有团队成果作品作出评价,将其分为优、良、一般三等,并给与适当的分值。对表现优秀的团队和个人教师进行表扬,并给加分奖励。之后,优秀团队谈心得,表现一般团队讲困惑,集体交流,共同提高。
总之,TBL团队合作学习模式在思政教学中的运用将使学生和老师都受益。
参考文献:
[1]刘中正,刘敏.高校思政教育不容忽视寝室文化建设——关于高职院校寝室文化建设的思考[J].群文天地, 2011.3.
[2]刘伯贤.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1(3),5-6.
[3]祝志,王鹏,林琳.加强寝室文化建设提高学生学习动力[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77-78.
作者简介:姜燕(1972年-),女,民族:汉族,籍贯:山东省乳山市,学历:硕士,职称: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