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等待中感悟成长

2015-09-23李辉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2015年8期
关键词:静静说明书遭遇

李辉

人生旅途中,难免遭遇困境,有时我们要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有时我们又要沉着冷静,学会等待……请从下列两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江西省中考满分作文评析)

(1)勇往直前

(2)学会等待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不少于600字;④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

学会等待

江西一考生

药品名称:学会等待

主治人群:专治耐心不足的人,以及遭遇挫折的人。

使用方法:静静等待。

假如你个性急促,不要慌张,也不要立马前进。前方的路也许挫折重重,也许遍布危险。机会永远把握在有准备的人手中。此时你应静静等待,静静等待。当机会来临之时,也就是你奋勇前进之时。

假如挫折刚刚打垮了你,不要伤心,不要自卑,前进的大门永远为你打开。此时的你应坐在原地,静静等待,静静等待。也许前路十分艰难,也许你被打败了若干次。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失败彻底打垮。此时你应静静等待,捡起经验,等到你可以战胜困难之时,勇往直前。

注意事项:等待并不意味着永远的停滞。当你积蓄了足够的能量,当你重燃信心的火焰,此刻的你应该停止等待奋勇向前。

如果你停步不前,且又以等待为借口,请你反省自己,找出自己心中的恶魔。不要以等待为借口,彼时的你需要的是前进。

主要配方:等待=耐心+经验+信心+奋斗

等待≠停滞不前+颓废+后退

医生叮嘱:人生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困难。当你面对挫折时,遇到困难时,应该奋勇向前,敢于拼搏。但前进不是唯一的存在方式,特别是当你的能力无法撑起你的野心的时候,你就要善于等待——静心学习,充实自己,蓄势待发。

等待可以让你积蓄力量,可以让你获得经验;可是等待有时也会让你故步自封,安于现状。因此我们要正确面对等待,学会真正的等待。

出产日期:2014年6月17日

保质期:永久有效

(本文摘自网络)

从江西省的中考作文命题可以看出一种信号:命题人越来越重视给考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作文的题目设计有简单的提示语,点明“人生旅途”中,我们难免遭遇困境。因此,写作这篇文章,要注意抒发自己对人生的认识,立意不能太浅。从两个文题来看,“勇往直前”和“学会等待”都侧重于考查学生对成长的体验,抒写人生感悟。

“勇往直前”,从词意上来说,是毫无畏惧(或勇敢)地一直向前。要体现的是一种进取、奋斗精神。但是,这个题目比较“虚”,甚至像口号。因此,要写好这个题目,就需要化虚为实,避免空洞无物。具体写作中,可以引用生活实例或者列举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来表现主题。最忌讳的是通篇都在喊口号,将政治书上的很多空话、套话往作文中搬。在材料的选择上,要注意时间和空间的搭配,如古代可以写烛之武退秦师的例子,而今天则有“夺刀少年”柳艳兵等人的光荣事迹可写。

“学会等待”这个题目,审题是关键。“等待”和“学会等待”之间有很大的差别。这个题目看似好写,实际上很容易偏题。要写好这篇文章,在“学会”二字上要下一番功夫,想深、想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等待是为了再次奋起时的缓冲,是一种智慧的表现。因此,写作时,需要用典型的事例告诉阅卷老师“该怎样等待”,重点要把“学会”体现出来。

1.写现实生活,润物无声。通过自己的一次在家中或在学校的亲身体验,通过讲述自己在生活中一次“等待”的亲身经历来表现“学会等待”的主题。

2.借自然景物,寓情于物。通过自然景物成长有序,不能“揠苗助长”的道理,阐明等待之必要,明确学会等待的方法。

3.用镜头组接,强势说理。运用古今中外几个成功人士的“等待之后走向成功”的事例,论述等待之重要。

这篇《学会等待》以“药品说明书”的形式完成,在形式上表现出一种“边缘体式”。边缘体式主要指在考场作文中不常见的一些文体,如病历卡、说明书、实验报告、人物访谈、广告、日记等。如《今天真好》,一考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自己在“五一”劳动节这天,帮助父母做家务的过程,抒写了对劳动的深刻感悟;《你在我心里》,一考生以书信的形式,向同桌倾诉了对方在“我”心中的形象:乐观执着、勤奋坚毅;《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一考生巧妙运用了证明题的形式,论证了“辛勤耕耘”这把钥匙真正属于自己。一般说来:

1.情感类题目易于运用日记、书信等创新形式。如《生日快乐》,可以写成日记,记述自己过生日的情形;也可以给妈妈(或其他亲人朋友)写一封信,祝她生日快乐。《我们一起走过》这个题目,可以运用日记的形式记叙和老师、同学一起度过的一天或几天的生活。

2.品质类题目易于用说明书、实验报告等形式。如《习惯》,可以设计成实验报告,把“习惯”作为一种物质去研究,从而体现“良好的习惯”和“恶劣的习惯”对一个人成长的作用。

某些议论性、假设性题目,适合采用记者访谈的形式。如《假如初三不再补课》,可以设计成记者访谈的形式,以一名记者的身份访谈今天的初三师生,让初三师生畅谈自己的心声。

一些观点性、口号性题目,适合运用演讲稿的形式来表达。如《我很幸运》《不走寻常路》,两篇文章都可以以演讲的形式来突出中心。第一篇重点阐释“我”所处时代的美好、家庭的幸福、读书的快乐等;第二篇文章则在演讲中重点抒写努力拼搏,在成长之路、青春之路、人生之路上勇于进取的激情。

这篇中考作文立意精准,形式新颖,语言优美,在众多的考场作文中脱颖而出,让阅卷教师眼前一亮。具体来说:

一、立意精准,内容集中。从整篇文章的内容来看,考生很好地读懂了文题前的提示语,把握了文章的主题,巧妙立意,集中地体现了“学会等待”这一主题。文题“学会等待”的关键词是“学会”,于是,在行文过程中,考生处处围绕“学会”来展开:首先,这份药品说明书的名称直接确定为“学会等待”,这和一般文章中的“开篇点题”是一样的作用;其次,药品的“主治人群”,就是那些“耐心不足的人”“遭遇挫折的人”,这类人是最应该“学会等待”的人,因为“耐心不足”,所以处事急躁,对任何事都表现出一种不耐烦的态度,会莽撞行事,如果不“学会等待”,肯定会吃大亏;因为“遭遇挫折”,很多人会对所做的事情失去信心,也许还会自暴自弃,前途变得迷茫,如果不“学会等待”,一定会走弯路。考生设置了“耐心不足”和“遭遇挫折”两类主治人群,是非常合适的,这两类人急需“学会等待”;再次,药品的使用方法为“静静等待”,这是告诉读者“如何学会等待”的具体做法。考生不惜笔墨,假设了人们在人生路上出现的两种情境,从两个角度加以分析,两次重复使用“静静等待”,使这种说明书的特点更加突出和真实,同时起到了反复强调的作用,也使文章的内容更加集中。

二、形式新颖,别具一格。可以说,考生是有备而来的,至少是做了作文形式上创新的准备,否则很难迅速地在考场上完成这样一篇佳作。考生匠心独运,采用药品说明书这一“边缘体式”来组织成文,药品名称、主治人群、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医生叮嘱、主要配方、出产日期、保质期等一应俱全,而且运用得非常贴切,整篇文章显得别具一格。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因生病而吃过药。在吃药之前,我们一定要看看药品说明书,人们最关注的就是药品说明书上考生列举的这几项内容。正规的药品说明书一般包括这样几个部分:药品名称、成分、性状、功能主治、注意事项、禁忌、有效期等,虽然文章中的说明书的内容和真实的药品说明书的内容有些许不同,但每一个内容都针对文章的主题而设计,没有闲笔和赘笔。说明书中的“主要配方”设计得尤为贴切:先说“等待”由哪几种成分组成,即“耐心”“经验”“信心”“奋斗”,这个配方针对的是“主治人群”中的第一类人——耐心不足的人;再说“等待”不含哪些成分,不含有“停滞不前”“颓废”“后退”,这个“不等于”针对的是“主治人群”中的第二类人——遭遇挫折的人,实际上是向某些人说明:学会等待,不是遭受挫折后停滞不前,也不是自甘颓废和后退。这个“主要配方”的设计与真实的说明书有所不同,也是出彩之处。

三、前伏后应,结构严谨。在写作的过程中,注意铺垫的设置,注意伏笔的埋设是非常重要的。恰当的铺垫、精彩的伏笔会让一篇文章显得结构严谨、主题突出。这篇短短的说明书多处铺垫、多处照应,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结构清晰。开篇点明主治的两类人后,在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主要配方等每个内容中,考生都从两个方面加以阐释,互相照应。如针对“耐心不足的人”,在“使用方法”的说明中,“个性急促”说的就是耐心不足的人,这类人因看不清机会到来的时机而在慌张中“立马前进”,所以要“静静等待”;在“注意事项”中,则警告那些“缺少耐心”的人,在积蓄了足够的力量之后,再奋勇前进;在“主要配方”的说明中,具体告诉读者的是,真正的等待,是要有耐心,并且善于总结经验,加之足够的信心和奋斗的脚步。针对“遭遇挫折的人”,在“使用方法”的说明中,“被打败了若干次”极力描写遭遇挫折之大,这类人因遭遇失败而伤心、自卑,以为前进的大门被关闭,这类人也需“静静等待”,而他们等待的是捡拾经验,积蓄力量,以利再战;在“注意事项”中,考生告诫那些“遭遇挫折”的人不要以“等待”为借口,放弃前行的机会;在“主要配方”的说明中,以“不等于”的方式加以强调:遭遇挫折之后,绝不能停滞不前,更不能消极颓废,而最为可耻的是后退。这样的多处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主题突出。

猜你喜欢

静静说明书遭遇
醒着
循环
预防遭遇拐骗
冰与火的运动——冰球
单纯
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跺跺脚
遭遇野人
人类生命的“说明书”
使用说明书等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