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监测”教学改革探索

2015-09-22张翅鹏杨爱江

亚太教育 2015年30期
关键词:自主能力环境监测实践

张翅鹏++杨爱江

摘 要:环境监测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提高他们的自主创新和实际应用能力。通过总结教学团队多年经验,提出从教学内容、教学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

关键词:环境监测;教学改革;自主能力;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10-0065-02

“环境监测”是环境专业教学体系中的主干课程,其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涉及知识面较广,学习前需先修完基础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等相关课程。这门课程主要针对水、空气、土壤等环境介质,讲授布点、采样、运输保存、预处理、分析测试和数据处理等技术方法,并通过实验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对污染物进行监测的应用动手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开展环境监测工作的综合能力,使其具备系统的监测知识和扎实的实验技能,为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和环境执法等培养合格人才。

贵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环境监测”课程已设置十年有余,形成了相对成熟稳定的教学方法,所用教材是由奚旦立和孙裕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环境监测》,同时配套使用自编的实验指导书,采用“理论教学与实验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随着新的环境监测项目、技术和方法的不断出现,以及社会对环境监测人才综合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在借鉴学习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大胆提出从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及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

一、调整理论教学内容

“环境监测”综合性很强,为使教学内容有较强的体系性和完整性,教材往往涉及内容繁多。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总感觉时间紧,需马不停蹄赶进度,学生对知识点不能充分消化,授课效果不理想。针对存在部分理论教学内容与“仪器分析”和“分析化学”等课程重复的现象,应当注重相关教学内容的结合,采用优化教学内容,对此类内容进行必要删减。在授课前提醒学生自主复习相关知识点,减轻授课负担,集中时间更好完成重点内容的教学。另外,不同环境介质中的同一污染物,其分析测定方法原理都基本相同,对此类内容需要归并,减少重复。最终使教学内容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更能紧密围绕环境监测过程展开。此外,为体现课程的前沿性,要不断掌握国家颁布的新标准,了解世界最新监测分析技术和方法,及时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去,替代繁琐过时的方法。

二、完善实验教学体系

环境监测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很大程度上需要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首先,必须有足够的课时量作保障。为此我校尝试打破了以往“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一体”的模式,将环境监测实验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分配32学时,占2学分,与理论教学等同,享有更多的教学资源。其次,保证一定量的基础性实验,培养学生对环境样品指标的分析测试技术;同时补充分析性和综合性实验,如校园环境监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有兴趣同学参加科研项目,针对当前环境热点问题申请SRT项目,独立查阅资料,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可行的监测方案,培养他们对知识的探索意识与创造性思维。最后,还会带领学生到市区环境监测部门进行参观实习,运用所学技能协助监测人员开展工作,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环境此项工作的认识和理解,缩短学习知识与实际工作运用的距离。

三、创新教学方法

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法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教师不仅要灵活采用好的教法,还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好的学法,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授课效果。环境监测知识点繁多,各章节讲授需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否则难免重蹈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的覆辙,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疲于奔命,缺少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充分高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讲授新课前提出具体内容,要求学生自主预习,必要时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求知识,课前进行抽查提问,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在课堂上针对性补充,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教学应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列举典型案例,设置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形成双向互动的教学体系和自由开放的教学氛围,从而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活跃的课堂环境中,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能举一反三,最终达到培养他们自主探索意识和独立思维能力的目的。为了能够使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相联系,需提高教学方法的创新性,有针对某一知识点选择相应案例,将知识点融入其中进行讲解,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减少课堂理论教学的枯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部分章节可采用双语教学,尝试同国际环境监测接轨,努力提高学生对环境监测工作全球化的适应,从而提高他们的对外交流合作能力。另外,在每一章结束后需及时总结,帮助学生将知识点系统化,布置课后专题作业,经批改后进行课堂点评和讨论。在学生理论水平和动手能力达到一定要求后,分组进入学院“化工与环境监测分析中心”协助老师参加实际监测工作,进一步提高他们对该项工作的理解。

四、优化教学手段

传统的板书教学手段是前人通过不断探索、筛选、总结出来的,有优点,也有不足。它可以有效控制教学节奏,让教师充分阐述讲解,并能够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便于他们记笔记、理解和掌握重难点,但往往会形成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会对老师产生依赖心理,难以形成学习的自主性。现代教学的特点是启发式教学,需要采用现代教学工具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他们去思考。随着我校多媒体教学设施的不断完善,在环境监测课堂教学中适当采用多媒体技术便于实现图文并茂、动静结合教学情境,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更加清晰认识复杂监测仪器的结构原理和操作过程。展示实物照片,播放布点及样品采集过程的影像,会让学生感觉更真实,弥补教师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的信息,有助于提高他们对课堂时间的利用效率。

随着网络技术在学生中的普及和他们对网络信息需求热情的不断增加,老师可将教学课件、课后作业及复习资料等放在网上供学生使用,还可将重点和难点内容制成微课,让学生自主观看和学习,巩固课堂教学成果。此外,还可充分利用网络,向学生推荐与环境监测相关的重要网站及学术刊物,链接其他高校环境监测精品课程,让学生享用更多的网络优质资源,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为增强课外教学手段,我校还初步尝试采用了导师制教学模式,让有兴趣的学生提前进入科研团队,以导师科研为先导,在老师指导下,有针对性地参与科研项目,提高学生科研技能,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改革考核体系

考核方式会对学生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以前主要采用“期末闭卷考试”的评定方式。这会使部分学生平时不够努力,临到考试时突击复习,对知识点进行强记,理解不深,难以灵活运用。改革后主要采用“平时成绩+考试成绩”,平时成绩主要由出勤率、课堂提问、完成作业情况等构成,占总成绩的30%,试卷成绩占70%,并在第一节课就让学生清楚平时成绩的重要性。另外,为突出实验操作的重要性,已将其作为独立课程按百分制进行考核,并不断提高综合性实验在总成绩中的比例。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会进一步改革考核体系,不断完善试题库,采用随机抽题的方式进行考核,实现教考分离,这样会更有助于提高环境监测教学的教学质量,形成良好的学风。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奚旦立, 孙裕生编. 环境监测(第四版)[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2]杨启霞, 孙海燕, 方东.“环境监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 高等理科教育, 2005,(6):93-94.

[3]欧阳科. 环境监测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J]. 广东化工, 2012, 39(7): 163.

[4]楼菊青.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 2014, (29):35-36.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主能力环境监测实践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刍议区域活动中幼儿自主能力的提升
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发挥体游的寓教于乐的作用
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
便携式GC-M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