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楚辞与楚国社会文化

2015-09-22李黛莉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5年9期
关键词:社会文化楚辞浪漫主义

李黛莉

【摘 要】先秦时期中国南北方各有自己的文化系统,楚地物产丰饶、山岁秀美,成就了楚地浪漫主义浓郁的楚辞,当地独有的社会文化形态也在对楚辞时代的形成有着很深的影响。

【关键词】楚国;楚辞;社会文化;浪漫主义;巫文化

一、楚辞简介

楚辞是屈原所开创的一种新型诗体,其在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十分浓郁的楚地地方特色,也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楚辞在我国的文学领域有着很强的影响力,其之后几乎每种样式的文学体裁都多少受到了它的影响。

楚歌与楚赋是骚体文学的两种表现形式,其起源于战国时期,骚体诗歌主要呈现以下特征:第一其在句式上存在有很大的突破,骚体之前的诗歌句基本都为四言体的形式,这样的句式很难将复杂而纠结的生活和思想上的情感都表达出来,骚体就开创了杂言体,其突破四言体的约束,节奏和句式都十分自由,方便了对生活和情感的叙述和抒发;第二楚辞改变了原有诗词歌赋反复曡唱和咏叹的方式,在章法上进行了大革新,楚辞放任思想自由地在诗歌中徜徉,时而陈述,时而有呼号、悲吟,不拘泥于原先的章法进行创作;第三楚辞于时间跨度上来说是相对较大的,因而不免在情节和体式上都存在各种变动,楚辞的表现形式是极其多元化的,突破了原先枯乏、单调的模式。

楚辞的另一个特色就是其赋体的应用,辞赋会因其在体裁上的变化而带来风格之上相应的改变,不同的辞赋创作方式和其表达手法也存在很大的差异。骚体赋起源于楚辞,大多搜是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恨。

二、楚国的社会文化

楚文化是楚国时期物质和精神文化的总称,楚地汲取了中华民族的陷阱文化,结合中原地区商周文化,不断发展创新,形成当地独有的文化特质。楚国在其社会文化上有着很大的成就,这些成就表现于诗歌、音乐和舞蹈等各个方面。

我们人为风俗人情的差异总是因为地方上存在自然和物质条件上的不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会影响到意识形态的形成和发展。楚国文化不同于中原文化,有着其地方秉性,楚地水土肥沃、山竹丛生,在吃穿等方面都没有担忧,因而在文化发面发展也会有着不同的方向,他们更多地是感受到大自然的慈爱,当地人总是会抒发对高山流水的感情、抒发怀才不遇的牢骚,甚至他们信仰巫术。楚地的人们秉持原有的童真,他们热情地拥抱大自然、崇尚虚无、敢于幻想,有着极强的浪漫主义的情调。楚国保留了其独特的社会形态,甚至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社会形态和国家体制也保留了古代氏族血缘的原始性,就如其在宗教信仰方面就保留了十分浓郁的“巫风”。

三、楚辞与楚国社会文化的关系

1.丰腴的生活环境造就了楚辞的浪漫主义情怀

楚地地产丰富,自然条件相较于中原地区很是是优越,楚国的自然环境使得当地人并不恐惧自然,往往楚辞都会对自然进行浓墨重彩的渲染,借用自然环境来表述诗人内心细微复杂的情感。如在屈原的作品之中,都有着与自然环境十分亲切的描绘,他热爱楚国的山河风光,并对其进行不断的赞扬和咏叹,这简直就是他对祖国狂热情感的集结。他笔下有许多著名的地方,如“洞庭”、“龙门”等都是分鲜明,表现出其对祖国无限的眷爱之情。楚辞作家之所以能够表现得如此才华横溢也是深受其地方历史文化的熏陶,楚地美丽的山水深深地影响着当地的人们,激发他们奋发向上、不断创作,形成对家乡山水和国土的眷恋和热爱。

2.楚国独有的民间艺术促使了楚辞的产生

楚国的山水也滋养了当地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楚地有很多神话故事,这些故事对楚辞的构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就如《天问》、《离骚》等作品中就很多应用到神话故事,故事中人物形象鲜明、情节也十分的跌宕。

楚国人相信巫鬼之说,这样的地方习俗影响到了楚辞的内容创作和情感表达,当地人虔诚地膜拜神灵,当时中原地区的人们已经不再盲目的信仰神灵,他们追求理性主义,提倡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去追寻现实中的幸福,而楚地的人们崇尚神灵,他们的诗歌很多都是通过对神灵的信仰来表达内心的渴求,希冀神灵能够满足其在某些方面的追求、能够让其实现自己的理想。直到现在,中原地区很多地方的神学文化和宗教信仰大多都已经消磨殆尽,而在南方的部分地区依旧能够感受到一定的神学信仰所遗留的文化痕迹,或许这就是楚国的民间信仰成就了楚辞,而楚辞的广泛传承有将这写历史文化底蕴选择性的保留和发展了。

四、结语

中华文化丰富多次,楚辞也是其中的一朵奇葩,楚辞的发展有其得天独厚的地域条件,它之所以能够不断给人们带了各种美好的冲击,很大一部分就是受到了楚地社会形态和文化条件的影响。楚辞往往都含有十分浓厚的礼乐文化,取材也涉及鬼怪传说,这些都是其对地方文化不断传承的结果,楚辞作为《诗经》后中国诗史上出现的一种诗体,实质上正是南北文化共同交融催化下所绽开的一朵奇葩。艺术上的杰出成就与文化上的丰富内涵相融一体,使楚辞得到后代各阶层人士的普遍赞扬与接受,并获得了永存后世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董运庭.楚辞与楚国社会文化[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5:5-12

[2]董运庭.楚辞与楚国社会文化——楚辞探源之二[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05:68-73

[3]田成方.东周时期楚国宗族研究[D].武汉大学,2011

猜你喜欢

社会文化楚辞浪漫主义
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大师
论浪漫主义对新诗功能的影响
《楚辞·九章·惜往日》校读一则
屈原和楚辞
秋夜读《楚辞》
关于 “机械复制”的思考
六曜与日本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楚辞的接受
法式浪漫主义音乐会登陆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