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 “贵州省情”教学范式改革的探讨

2015-09-22母泽洪

亚太教育 2015年30期
关键词:省情范式贵州

文/母泽洪

根据托马斯.库恩对“范式”的论述,目前范式概念的广泛使用和延展,教学范式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一种系统化的教学模式。推进“贵州省情”(以下简称“省情”)教学范式改革就是在总结之前的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不断探索完善与课程设置、教材内容、教学目的、学生实际相一致的系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一、之前的主要教学经验总结和存在问题

(一)主要经验总结:一是充分利用多媒体实现教学形式多样化。PPT讲解、提问、讨论、案例分析、视频播放及模拟实践等形式,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学习情绪,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活跃课堂学习氛围。二是结合学生关注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把对省情的认识、了解和思考同学生的思想,学习、专业,就业及未来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这对大多学生毕业后将在贵州工作的同学而言,可以了解贵州的建设发展与自己专业的关系,专业和行业发展的关系,使学生对学习、专业、就业、前途和发展有着更清晰的认识,更有自信。三是注重对学生知识的整合,理论升华,并引向深入。占80%来源于贵州的学生学习“省情”,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已普及条件下,学生对贵州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和知识,注重对学生知识进行逻辑化整合,把零碎知识或表象知识进行理论深化,成为系统的理论知识,把理论引向对实际问题的认识、分析和解决。四是根据“省情”教材特点构建教学逻辑。“省情”课既有别于经济地理学,又有别于区域经济学,更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政治宣传课。构建不断完善的教学逻辑可以实现知识拓展和理论深入的统一,有限课时与教学内容的统一,教与学的统一。同时,避免了教学中容易产生的简单知识的重复和枯燥单调的讲解。

(二)存在问题:一是“思而不学”和“学而不思”。“思而不学”是目前部分大学生不切实际、好高骛远的幼稚病。具体表现是觉得学习知识没有用,幻想一夜发财致富,或游戏人生,形成逃课缺课现象;“学而不思”是目前部分大学生不思进取的课堂病。具体表现是人在课堂心在外,或对问题不做思考,方法不做探究,或对问题不求甚解,对老师提问沉默对待或一言蔽之,对待试题答卷依然是中学式的答题思路和模式。二是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意识不强,缺乏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为学生在基础教育的学习中,几乎就没有主体意识。也是学生在基础教育中养成的学习惯性在大学课堂的延续。三是教学形式不够规范,随意性较强。由于没有系统的教学设计,无论是提问答疑、讨论思辨,还是播放视频,总是难以达到预想教学效果。四是考核方式不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对学生的综合成绩评定,主要还是集中体现在一张试卷上,不能对学生的能力提高进行客观评价。对整个学习过程的还没有建立起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

二、“省情”教学范式改革的基本要求

立足于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学生知识系统化的拓展和综合能力提高,对“省情”范式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

(一)教学准备充分是教学范式改革的基础。充分做好课程系统教学设计和每一堂课的教学模块设计,是实实在在推进教学范式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和根本保证;不断完善课程系统教学设计,是不断总结经验和不断实现创新的基础。如果说传统备课注只注重教学内容知识的补充和完善的话,那么教学范式改革的教学范式设计则是在传统备课基础上,更加注重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和技巧与教学内容的统一,是对传统教学形式的革新和完善。

与此同时,“省情”的时代感,要求教师具备更多的学科基础知识,全局视野,时事政治观察力,中央和地方政策的正确解读能力,对贵州昨天、今天和明天的经济社会发展认识需要全面系统深入,对贵州自然资源、历史人文、民族文化、教育科技、环境生态、政策创新和创新氛围等,需要进行客观的分析评价。总之,把“省情”不断丰富、充实和发展的教学内容与不断完善的教学范式统一在改革发展中,教学范式改革才更具有活力。

(二)“省情”教学范式改革的系统化和精细化。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课堂,老师、学生、教材、大纲、教案、PPT、教学方式、教学模块、实践形式、考核评价,等等。作为教学构成的基本要素和教学环节,彼此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相互制约的一个教学系统。因此,“省情”教学范式改革需要立足实际基础上,在进行全面系统的思考和设计中,对每一个教学环节和教学元素进行认真设计,对每一种教学形式、每一堂课都需要及时进行认真总结、比较、反思和检讨。才能发现不足,扬长补短,不断完善。

(三)“贵州省情”教学范式改革的课堂设计需要具有开放性和可实践性。教学范式不能追求不一蹴而就,需要一个长期的探索、总结和完善。尤其是“省情”这样时代强的课程课程系统设计,更需要开放性和可包容性。同时,教学范式改革不是关起门来做文章,必须依托对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结合实际,针对不足部分进行的变革和不断完善。“省情”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同一教学形式面对不同班级的学生,效果也不相同。对此,老师需要坚持一般理论指导原则,根据具体实际制定和设计具有灵活的教学模块才具有可操作性和实践性,也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高。

建立和完善对学生学习过程为主的考核评价办法。考试不是目的,但面对学生对一考定成绩的无畏和老师的无奈,应用对学生成绩考核评价机制来推动教学范式改革。在教学范式改革系统中,以注重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考核评价,促进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养成自主、自觉的学习习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促进主题式教学为主的教学范式改革;以严格方式进行基础知识考核,促进学生把握基础知识的教学要求;以按论文初步形式要求撰写一篇文章,既能促进学生加深对问题的思考和理解,改变学生在中学形成的一问一答的答题习惯,逐步把握大学学习方法和适应大学学习要求,又能客观评价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及研究能力。

三、“省情”课堂教学形式改革

课堂教学形式改革是教学范式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传统“填鸭式”或“满堂灌”的课堂教学形式的变革,在于实现教学形式与学生实际、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的统一。“省情”课堂教学形式首先需要围绕学生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进行课堂教学形式选择和教学环节设计。

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是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要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省情”这门课程的课堂教学整体设计中,始终需要落实在具体每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始终要以调动和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高昂情绪和高度自觉性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学习知识、应用知识和实践综合能力为目的。在每一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中,把学生做为主体,引导同学们自觉地去认识贵州全貌,讨论贵州的发展问题、探索贵州精神,把自己的学习、发展、期望与贵州的发展自觉的联系在一起,在积极主动探索贵州发展中,寻找到专业发展、创业机会和创新契合点。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增强学生在“省情”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的教学过程,就是增强学生自觉热爱贵州,奉献贵州的情怀!

系统完善主题式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设计。主题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在对之前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中,讨论、视频、案例分析等诸多教学实践探索中已有应用。但因缺乏系统性的课程和课堂教学模块设计,主题不突出,与主题相应的教学环节不系统,所以,不能确保整个课程教学和每一堂的教学质量得到整体提高。鉴于此,在对教学实践经验进行系统化梳理的基础上,对课程和主题式课堂教学进行系统化的教学设计,并把这种教学方法上升为一门课程教学范式中的核心内容,形成一种稳定的、开放的教学模式,不断推进和完善。主题是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中心思想,需要结合学生实际,反复锤炼,激发学生自觉学习探讨的兴趣。主题也是课堂教学的主线,需要与主题相应的教学环节设计,引导学生围绕主题,逐步进行知识拓展,问题分析和理论深化。主题式教学始终要落实学生主体、主题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和老师引导的统一;实现知识拓展、思想活跃、理论实际、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提高的统一。

四、结语

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基于摸着石头过河,勇于敢闯敢试的精神,在边改革边探索,边总结边改进,边前进边完善的进程中,最重要的是扬帆起航,并迈出了最坚定的步伐。每一次教学范式改革,不求完美无缺,只在于步步提高。对“省情”教学范式改革,需要通过抓住关键问题,以解决关键问题促进其他相应问题的解决,实现全面提高。

[1]贾孝敏,李孝梅.贵州省高校贵州省情的教学现状和对策探讨 [J].咸宁学院学报,2011,(7).

[2]陈宏明.贵州省情课的教学方法创新初探 [J].大学教育,2014,(4).

[3]熊宗仁.贵州省情认识的理论探讨与历史评述 [J].贵州社会科学,2002,(4).

[4](美)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省情范式贵州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中的省情教育现状调查——以江西省为例
高校省情教育的逻辑演进及优化路径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贵州,有多美
沉醉贵州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
省情概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