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英语课外阅读中的瓶颈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

2015-09-21赵莉蓉

英语教师 2015年23期
关键词:读物课外阅读初中英语

赵莉蓉

初中英语课外阅读中的瓶颈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

赵莉蓉

阅读能力是衡量学生英语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对初中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剖析了初中英语课外阅读中普遍存在的瓶颈性问题,提出了科学分层、因材施教等方法来指导学生阅读,并通过对这些方法的实践,有效解决了初中英语课外阅读中的瓶颈问题。

初中英语;课外阅读;因材施教;动态合作;循序渐进

引言

在各级各类的英语考试中,阅读理解都是重头戏,几乎占据了试卷的半壁江山,有好多难度、区分度比较大的题目都在阅读理解中。但是大部分学生都在阅读理解部分出现的问题较多。令学生感到头疼和困惑的是,文章读了不少,练习也做了许多,但考试成绩却忽高忽低,摇摆不定。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解决问题的出路在哪里呢?下面基于笔者对初中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研究,结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英语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的要求,谈谈初中英语课外分级阅读的实施策略和活动设计。

一、初中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针对苏北地区初中英语日常教学的实际情况,笔者所在的“基于《英语课程标准》的初中英语分级阅读效度的研究”课题组于2015年2月以随机抽样的形式对本区内649名初中学生进行了“初中生课内外英语阅读状况问卷调查”。问卷从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策略、阅读速度和阅读材料的来源、质量、难易程度以及读什么、怎么读、读多少、何时读等微观层面设计了20个题目,现将其中四个主要的问题及调查数据分享如下:

问题一:你的家长对你进行课外阅读的态度如何?

【数据呈现】接受调查的初一、初二年级429名学生中,回答家长对他们的课外阅读不干预或支持的有18%;回答家长对他们的课外阅读不放心或设法限制的占33%;回答家长对他们的课外阅读不允许或坚决反对的占49%,家长把与课本或功课无关的所有课外书都视为“闲书”,因而禁止孩子阅读(见图1)。

图1

问题二:教师对你的英语课外阅读经常进行方法或技巧类指导吗?

【数据呈现】:接受调查的初三年级220名学生反映仅有约10%的教师正常开展课外阅读方法指导或组织阅读研讨活动;大约20%的教师偶尔进行方法指导;超过60%的教师从来没有组织过课外阅读方法和技巧方面的指导,更没有系统组织课外阅读研讨活动(见图2)。

图2

问题三:你的英语阅读动机是什么?

【数据呈现】接受调查的初一、初二年级429名学生中有20%认为课外阅读的目的是扩大知识视野,提高实际运用能力;有35%认为课外阅读是情绪调节、兴趣所至;有45%认为课外阅读就是做大量的阅读理解类练习,他们普遍认为读不带阅读理解类选择题的文章不划算,急功近利的意识比较严重(见图3)。

图3

问题四:你上初中以来读的英语课外阅读材料成系列、有梯度吗?

【数据呈现】接受调查的初二年级220名学生中,对英语课外阅读材料选择方面回答有梯度、有层次、成系列的仅占15%;回答随波逐流、饥不择食式随意阅读的占27%;回答深浅无序、难易不均的占55%。这就是说,一半以上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是盲目无序的(见图4)。

图4

通过对上述调查情况的归纳和分析不难看出:目前初中学生在英语课外阅读方面存在如下瓶颈性问题:

(一)家长对课外阅读认识不到位

调查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家长和学生在对课外阅读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课外阅读对提高成绩没有直接影响,甚至认为会耽误文化课的学习。许多家长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望子成龙”心切,追求“短期效益”,只重视学生的课后补习,忽视和排斥课外阅读,使得学生的读书热情不但未受到保护,反而遭到压抑甚至扼杀。

(二)教师对课外阅读策略指导不科学

由于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不少教师急功近利,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只注重语言点的讲解和训练,忽视阅读内容和阅读策略指导,课外阅读训练只是读几篇一两百词的短文,做几道选择题,阅读训练变成了只是为了获取信息的渠道,学生被变成“搜索引擎”(葛文山2013)。有的教师不承认好的英语是“读”出来的,更担心学生自主进行课外阅读会影响功课,因而使“快餐式”阅读训练大行其道,各种选择题耗费了学生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学生无暇顾及,也不会进行系统的课外阅读,更不会合理有效地运用精读、泛读、快读、慢读等方法,在阅读中不动笔,不做笔记,不进行有意识地搜集、整理与消化,对阅读内容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结果,他们对中外经典文学常识、国际文化差异等理解极度贫乏,词汇量严重不足,语感缺失,语言表达只能依赖语法生搬硬套或死记硬背的方式,既不流利也不准确,英语阅读应该带来的美好感受丧失殆尽。由于教师对阅读策略的指导缺位或者说不够科学,不少学生习惯于“细嚼慢咽”式的机械阅读,阅读策略缺乏灵活性、鉴赏性和科学性。

(三)学生对课外阅读目标不明确

《英语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的阅读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除教材外,七年级(三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4万词以上,八年级(四级)应累计达到10万词以上,九年级(五级)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其中五级还要求:学生能读懂相应水平的常见体裁读物,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教育部2012)。为了完成这一要求,不少教师硬性规定学生每天读一篇带阅读理解题的文章。调查统计显示:85%的初中生认为应该有课外阅读,78%的学生喜欢课外阅读,67%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对学习有帮助,而能真正明确阅读目的并进行系列阅读的学生只有10%左右。一般来说,他们看课外书随意性大,阅读从很大程度上讲是一种盲从。总之,不少学生的课外阅读属于完成任务式的应付阅读,阅读动机缺乏自主性、计划性和目的性。

(四)教辅市场对课外阅读干扰不小

目前,国内出版界通过引进、改编等方式,陆续出版了不少中学生英语课外阅读书籍。这些书籍多数质量上乘、脍炙人口,但受流通、销售方式等限制,多数摆在书店里,满足自发、零散的“贵族式阅读”的需求。而真正接地气的、面向多数学生的“大众式阅读”教辅市场上却被“云游书商”控制。在这个无形的教辅市场上,课外阅读材料可谓鱼龙混杂,乱象横生,适合初中生阅读的、高质量的分级阅读材料比较匮乏,而各种模拟试卷、各地试题集“周周清”“课课练”“晨读读本”“晚练手册”“寒暑假作业”“初中生必读100篇”等资料浩如烟海。这些材料的共同特点是:题目过滥、生词过多、难度过高、阶梯不明、系统性不强,脱离了学生的原有基础和实际能力。再加上许多地区和学校的教师出于云游书商的软磨硬泡、“熟能生巧”的原始思维和强制完成阅读量等目的,普遍采取“家长式”推荐、“检察官”式检查等题海战术,致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过于侧重阅读后的理解练习,课外阅读无计划、阅读材料无系列、阅读内容深浅无序、阅读过程缺乏趣味性和欣赏性,这就直接导致学生在课外阅读上“费时多,收效低”,影响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降低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渴望,打击了他们自主阅读的自信心。

二、初中英语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分级

分级阅读(graded reading)是指根据学生在不同年龄段的智力和心理发育程度,为他们提供科学的阅读计划及难度适中的图书。分级阅读的理念最初由美国学者威廉·麦加菲在19世纪初期提出。分级阅读是指按不同年龄段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认知思维水平、根据语言学习规律而选择确定阶梯式系列读物,以推动并促进儿童和青少年的阅读能力、思维品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使他们在体验阅读乐趣的同时喜欢阅读,提高阅读效率。

因此,根据学生已有水平,合理分层与分组、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是成功实施分级阅读的基本策略。

(一)科学分层,因材施教式指导阅读

课题组在市直属学校、县区龙头学校和乡村学校分别选定实验班,并组织实验班的学生于开学初进行2~3次阅读理解专项考试,根据考试成绩设计A、B、C、D四个级次的“菜单式”课外阅读方案,为每个级次的方案推荐一定量的读物,并有的放矢、系列化地进行阅读策略指导。

(二)自主分组,动态合作式消化阅读

考虑到学生认知风格和学习兴趣的差异,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选择的权利,我们鼓励兴趣相投、级次相当的学生自愿组合,成立阅读兴趣小组,每个小组可有4~8名学生。各级次小组的成员可于每学期期中或期末根据自己的进步情况和兴趣爱好自主进行动态调整。每次阅读之前,各小组可根据本组基础情况选择A、B、C、D四个级次的读物。考虑到学生的动态发展和课外作业量等因素,在阅读材料的难度和信息量上都进行科学设计,建议A、B、C、D级次的小组分别阅读A+B+C+D篇,A+B+C篇,A+B篇,A篇。让A、B、C、D四个级次的学生在相对统一的时间内独立完成选定的阅读量,然后通过合读、群读、品读、交流、讨论和展示等方式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消化。每次分级阅读活动之后,学生可再次自主分组,动态选择分级阅读材料。

(三)合理选材,循序渐进式强化阅读

阅读材料的选择是决定课外阅读成功与否的关键。课题组努力选取语言地道、阶梯明显且具有一定趣味性的阅读材料,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选订英语原版小说的简易读本和英文报刊的某些专栏作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因为经官方出版的原版小说的简易读本大多是经语言专家改写的阶梯读物,它们语言地道、规范,难度适中,既能满足学生大量语言信息输入的需求,又能保护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动力,而英文报刊专栏在相当长的篇幅里持续讲述同一个话题或故事,使某些核心词汇得到不断复现,有助于学生了解和掌握同一个话题的某些核心词汇、核心语块和核心理念。

近年来,实验班先后选定了《新课标百科丛书》《新视觉初中英语阅读》《新概念英语阅读》《黑布林英语阅读》《典范英语》《牛津英语阅读树》等作为阅读教材。其中《牛津英语阅读树》是一套由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供英国学生学习母语的材料,《典范英语》(6~9级)从《牛津英语阅读树》中精心选编了64部适合我国中学生阅读的作品,其中不乏脍炙人口的英美文学经典,如《海底两万里》《简·爱》《呼啸山庄》等。学习这些生动有趣而又极富内涵的作品,学生在语言和心智两方面都能得到发展。最重要的是,这套书按照难易程度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恰当地进行了分级,例如6~7级适合初中一、二年级学生阅读,用起来非常方便。

此外,我们还推荐了《今日中国》《英语沙龙》等英汉双语期刊和报纸供学生自主挑选,进行个性化的分级课外阅读训练。

三、初中英语课外阅读的活动设计——分段推进

有效的课外阅读应该是课内学习与学生能力训练的拓展与补充,应该是有目标、有计划、重过程的系列活动。为此,课题组把学生的课外分级阅读分为三个阶段:读前活动、读中活动和读后活动,各阶段分别设计任务。

(一)读前活动,重视图式构建

图式理论认为,阅读理解的过程就是一个基于读者的背景知识和所读文章之间的互动过程(Carrell&Eisterhold 1988)。因此,每次让学生阅读一本新的简易读物之前,我们通常采用以下方式设计一些能激活学生背景知识的活动。

1.观察读物标题和插图

教师针对读物标题和插图进行提问,引导学生预测故事的主要情节,启发学生对读物标题和插图进行思考、讨论,并与学生一起讨论故事主题,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欲望。

2.观察读物的封面和封底内容

教师指导学生浏览读物的封面和封底上的信息,并提出相关问题;或指导学生上网查找该读物的背景资料,了解作者信息,预测主人公的身份、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等。

(三)读中活动,重视消化理解

为了加深学生对读物中情节的印象,让学生理解文本和培养语感,并积累语言知识,教师建议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注意分析、总结、积累,必要时做笔记。在该阶段课题组设计的活动包括:

1.写批注

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要求学生在阅读时把读书感想和疑难问题随手批注在书中的空白地方,以帮助学生今后理解和深入思考。鼓励学生在阅读小组里互相讨论各自的疑难问题,分享阅读的心得。

2.摘抄重点词语及佳句

教师让学生准备一个摘抄本,用于记录重点词汇和佳句。教师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建立自己的词汇库,帮助学生确定并记录自己感兴趣的词汇;鼓励学生摘抄优美的句子,利用早读课时间朗读,每天在阅读小组里分享各自摘抄的内容,每个月举行一次小组摘抄本展示和评比活动。这样做大大激发了学生阅读和积累的积极性。

3.画出人物之间的关系树

在阅读过程中,梳理故事中的人物及其关系的有效方式之一是画出人物之间的关系树。教师帮助学生画出读物中人物关系树的主干,再由学生通过阅读补充和丰富关系树的内容。学生首先在阅读小组内交流各自梳理的关系树,选出好作品在班级墙上贴出展览。

4.按时间顺序小结读物内容

很多读物的情节按照时间顺序展开。教师引导学生对各时段内的情节发展、人物内心世界等诸方面进行小结,适时点评,这样有助于学生在读后对作品进行归纳,撰写文章概要。读完一本读物后,每个学生要根据自己撰写的文章概做Presentation,向全班展示阅读的收获。

(三)读后活动,重视实践运用

读后阶段教师设计相关的活动以促进学生对全文的回顾和理解,提高他们的语言输出能力,同时进一步巩固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再阅读的积极性。

1.模仿朗读

让学生自己挑选读物中精彩的对白,以小组的形式模仿读物中的人物,有感情地朗读,可以加上肢体动作,这样做既能培养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的熟练度,增强学生的语感,又能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角色扮演

教师选取读物中有代表性的章节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这既能加深学生对读物内容的理解,满足学生的表演欲,又能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3.讨论辨析

教师根据读物内容设置一些问题,也会让学生提出一些引发思考的问题,组织学生在阅读小组内讨论,形成小组观点后,推荐代表写出发言稿,全班进行交流。问题可以是作品中人物性格或品质的讨论、命运的预测或反思,也可以是作者写作意图的讨论、作品文学价值和社会影响的思考。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口、笔头表达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个性创作

个性创作活动旨在帮助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例如,学生在理解人物的基础上对某个感兴趣的人物进行基于原文的新创作,重新安排人物的命运,从而创造出一种新的故事结局;获得鼓励的学生把读物中部分情节改编成话剧进行表演,通过场景变换设计人物对话,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有时教师还让学生写故事梗概或对故事进行缩写等。这些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结构、语言风格和社会背景等,使阅读变得立体化,真正实现在用中学(张雪芹2011)。

5.“跟帖灌水”

指导学生写读后感,并把学生的读后感在班级里进行传阅,让每个读者在后面“跟帖”和“回帖”。学生知道自己的读后感写出后会有几十个读者跟帖评价,阅读和写作的兴趣大为提高。

6.阅读手抄报

指导学生制作阅读手抄报,并配上插图进行美化,在教室和校园里进行展出、评比,每学年指导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手抄报装订成册,甚至鼓励其编辑“出版”。

结束语

阅读本来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如果学生喜欢英语阅读,并从中收益,课外阅读就不是繁重的任务。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兴趣和阅读水平的课外阅读材料,并设计各种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中汲取营养、受到启发、体验成功、享受喜悦、寻找自信,英语课外阅读就一定会变成“悦读”!

引用文献

葛文山.2013.阅读,可以不讲附加条件吗?[J].中小学外语教学,(4):46-48.

教育部.201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雪芹.2011.合作读报——提高中学生英语水平的有效途径[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7):38-41.

Carrell,P.L.&Eisterhold,J.C.1988.Interac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Read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注: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英语课程标准》的初中英语分级阅读效度的研究”(课题编号:D2013/02/17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信息:222000,江苏连云港,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读物课外阅读初中英语
工会干部案头读物推荐
中国城市运营 地产首脑读物 房地产导刊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如何让初中英语教学更有效
重视课外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喜闻《论持久战》成为“最热读物”
书虫来袭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 一本人人可读,人人可受益的经典心理读物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