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调查与比较研究*
2015-09-21陶云瑛麻小珍廖传景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温州35035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温州35003
陶云瑛,麻小珍,廖传景(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温州35035;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温州35003)
"90后"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调查与比较研究*
陶云瑛1,麻小珍2,廖传景1
(1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温州325035;2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温州325003)
采用贝姆性别量表(BSRI),对浙江省745名大学生的性别角色分化情况进行调查,结果:(1)大学生性别角色各类型的分布有显著性差异,双性化的比例为75.5%,显著高于未分化、男性化和女性化.(2)男生性别角色类型在专业上有显著差异,女生无显著差异.(3)男女生的性别角色差异随年龄的变化而显著变化,女生更加男性化,朝向双性化发展;男生继续向男性化发展.基于此,应开展面向大学生的双性化教育,大学生应接受抗压训练等教育.
大学生;性别角色;男性化;女性化;教育对策
一、前言
性别角色是社会学的概念,它是指个体依性别不同而表现出差异性的行为、思维模式.随着社会文化和男女两性社会分工的变化,性别角色的行为模式不断地演变.性别角色的划分根据既不是生理性别也不是性取向,而是从人格气质进行划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的性别角色分为男性化、女性化、双性化和未分化四类.双性化人格又称为两性化人格或者心理双性化,是男女双性化在心理学层面上的表现.双性化是指个体既具有明显的女性人格特征,如细致,又兼有男性的坚韧、果断等性格特征,能够根据情况需要做出不同且恰当的表现[1].还有许多有关双性化和其它健康变量的关系研究,如Kim的研究表明:与其它的性别类型相比,双性化者的多项自我概念(学业、情感、能力、家庭、身体、社会)得分较高[2],与许多健康行为[3]有显著相关,较少酗酒[4]、吸烟[5],面对压力有更好的应对方式[6]和具有更强的社会能力[7].
影响大学生性别角色的因素有很多,如家庭因素、学校集体活动和教师及同伴交往因素、社会文化的因素.以往研究发现家庭所在地是城市的学生双性化比例要比农村的高.家长的教养态度、教养方式及父母亲职业、文化程度和个性特点也会影响孩子双性化的发展.其中,民主性的教养方式,对孩子严慈兼具的教养态度更利于双性化的形成.异性伙伴的交往、教师的鼓励、集体活动的参与、社会文化环境等都对双性化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当前的大学校园里,"90后"大学生已成为主力军,他们的性别角色分化状况直接反映了时代和社会发展、家庭教育、社会文化等的烙印和痕迹.关树文对蒙汉大学生跨文化研究发现:双性化人格占研究样本的25%,女大学生中双性化人格占22%,并且存在显著的民族差异(汉族大学生双性化人格仅占13%)[8].袁立新、卢声达以355名大学生为样本发现双性化人格占29%[9],王红瑞在对166名师范院校大学生的调查中显示,双性化仅占4.82%,未分化的占67.47%[10].以上结论皆从以"80后"大学生为调查对象的研究中得出,随着"90后"大学生不可阻挡地涌入大学校园,他们身上的性别角色发展出现了什么样的趋势和特点?哪些因素会对大学生的性别角色发展产生影响?应该如何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课题.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温州市3所高校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850份,回收802份,有效问卷745份.其中,男生366人(49.1%),女生379人(50.9%);文史专业283名(38.0%),理工专业462名(62%);17~18岁52人,19~20岁396人, 21~22岁为285人.
(二)测量工具
采用贝姆性别角色量表(BSRI),此量表是一套被试自我陈述是否具有社会期望的男性化或女性化性格特征来评价其男性化和女性化程度的测量工具.该量表由60个描述性格特征的形容词和短语组成,包括男性分量表、女性分量表和中性干扰量表各20项.采用7点计分法,以4分为界,若男性化项目得分大于4分就是男性化;若女性化项目得分高于4分就是女性化;若男性化,女性化项目得分都高于4分就属于双性化类型:两个都低于4分就是未分化.本研究中量表的克伦巴赫系数为0.886.
(三)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
三、研究结果
(一)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的总体分布情况及性别角色的性别差异
四种性别角色类型分布男女生无显著差异(χ2=8.000,p=0.333).但男生内部角色类型差异显著(χ2=507.945,p<0.001).男生中双性化程度较高,显著高于另外三种类型,另外三种类型无显著差异.女生内部角色类型差异显著(χ2=525.792,p< 0.01).女生中的双性化程度也显著高于另外三种类型,女性化程度显著高于男性化和未分化类型.关于未分化的程度,男性显著高于女生(χ2=8.533, p=0.003),女生的女性化程度显著高于男生(χ2= 9.152,p=0.002),男女生的男性化程度和双性化程度无显著差别(见表1).
表1 性别角色类型的总体分布情况以及性别差异
(二)性别角色的学科差异
如表2所示,男生的4种性别角色类型在学科上有显著差异(χ2=9.556,p=0.023),女生无显著差异.
表2 性别角色的学科差异
(三)性别角色的年龄差异
17~18岁的男女生的性别角色差异不显著(χ2= 1.717,p=0.424),19~20岁的男女生的差异也不显著,21~22岁的男女生性别角色差异显著(χ2= 16.209,p=0.001).说明男女生的性别角色差异随年龄的变化有显著变化.详见表3.
表3 男女生性别角色差异的年龄比较
从表3中可以看到,女生的双性化比例从64.5%-71.4%-82.7%,男生的双性化比例从81%-77.2%-73.3%,女生的女性化比例从29.0%-17.7%-14.4%,男生的男性化比例从4.8%-6.2%-10.3%,男性化分数4.61-4.72-4.75.年龄不同的三组男性化的得分为4.59-4.60-4.64,逐渐增加.说明随着年龄的发展,女生会更加男性化一些,朝向双性化发展;男生会继续向男性化发展.
(四)性别角色的地域差异
温州、宁波、金华三个地域的男女生的性别角色差异显著,见表4.
表4 男女生性别角色差异随地域而变化
从表4可知,温州、宁波的男生未分化的比例高于女生,金华的男生双性化的比例高于女生.
四、讨论
(一)大学生性别角色分化类型分布
研究表明"90"后大学生4种性别角色类型的分布为未分化4.0%,女性化14.2%,男性化6.4%,双性化75.4%.双性化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三种性别角色类型.这与以前研究所得到的比例有较大不同.在此,可以深入讨论一下.第一,女性的双性化是社会发展趋势.智慧的女生会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来表露与场合最一致的性格特征,在生活中表现柔情、细腻,在工作与学习中严厉.在这样一个生活节奏加快,激烈竞争的信息社会里,传统的角色差界定会很难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社会中的很多规则由男性制定,权利大多被男性控制,女性需要不断的学习男性性格上的优势才能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女性的双性化是女性逐渐向"完人"转变[11].男生的双性化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现在,男生不仅要刚强勇敢,更要温柔细腻、善于表达思想和善解人意,这样会受到更多人的欣赏与关注.特别是在浙江省内,浙江省是沿海发达城市,经济的领先对当地的男女来说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莫大挑战.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不仅要发挥自己的"性别"优势,更要克服性格上的不足,这就需要主动向异性学习,促进人格不断完善,适应社会的发展.
(二)大学生性别角色分化的性别差异
随着年龄的发展,女生会更加男性化一些,朝向双性化发展;男生会继续向男性化发展.从17岁到24岁,女生从大一到大四,随着年龄的增加预示着毕业的临近与就业压力的增加.然而,随着在校大学生中女生群体人数的迅速增长及一些用人单位招聘时存在的性别偏见,这使得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据统计,性别在当今的就业市场上已成为仅次于户口的第二条件.据《中国妇女报》调查,有80%的女大学生中对"目前就业"不满意.因为女性不得不面对生育问题,所以某些就业单位更欢迎男性.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日益俱增,从而导致了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高于男大学生.
从大学生性别角色分化的性别差异来看,一方面,女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存在着就业歧视和刻板效应,另一方面,女大学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女性,对职业有自己的期待,然而社会现实不可避免与理想相矛盾.对于大学生来说,无论男女,当就业期待与就业现实之间的矛盾出现时,就业心理压力逐渐增加.这时,传统的女性可能就会选择逃避,但作为新时代的女性,必须迎难而上,克服这些困难.所以,更需要男性的坚强与勇敢来支撑自己.这会使女生朝向男性化发展,同时男生也会比以前更加的坚毅与奋斗.
(三)大学生性别角色分布的地区差异
研究发现温州、宁波的男生相比于绍兴、嘉兴未分化的比例显著高于女生.这一现象需要深入探讨,提出假设与温州、宁波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这些地区男生大多为独生子,家中经济条件较优越,较多事情不用自己解决,反而没有发展出典型的人格气质.
五、结论及教育建议
通过以上研究程序,得出结论:①"90"后大学生的性别角色类型分布为:未分化4.0%,女性化14.2%,男性化6.4%,双性化75.4%,双性化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三种性别角色类型,这与社会发展趋势有较大的关系.②随着年龄的发展,女生的男性化比率更高,并朝双性化发展;男生继续朝男性化发展.③要采取双性化的教育模式,可以适当给予一些压力,如生存的压力,积极参加生存体验的活动,以培养大学生坚强果断、温柔细腻的品质.
基于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教育建议:
第一,双性化教育从幼儿教育开始.相比于以前,现代社会对幼儿的教育日渐重视,但是大多数家庭和幼儿园对孩子的教育都是采用单性化性别角色教育的模式.指的是在性别角色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持有传统的性别角色期望,希望将孩子培养成典型的男性或女性.现在应转换成双性化的教育模式.双性化教育最初起源美国,它并不是否认性别差异,反而是在认同两性差异的基础上,提倡男性女性应以能否适应环境作为采取某种行为方式的出发点,而不是事事只从性别的角度考虑.即在认同自身性别的同时也学习并兼具异性身上的优秀特质,从而能更好地适应迅速多变的社会,使人格日趋完美[12].比如,在孩子的幼儿时期,不一定给男孩子买汽车或手枪,女孩子则为洋娃娃.在小学阶段,可以让男孩子适当学习一些舞蹈,既可以培养孩子的手脚协调能力,又可以学习与异性相处的能力.教育者不能给孩子性别角色的发展潜移默化地套上枷锁.
第二,家庭教育要重视双性化引导.在家庭中,父母应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母亲可以拥有一份自豪的事业,父亲应会烧一手好菜.鉴于适当的压力可以促进女生向双性化发展,男生向男性化发展,所以应适当给予一些压力,比如生存的压力,中小学生可以参加一些生存体验活动,培养坚强果断、温柔细腻的优秀品质."90后"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缺乏与同年龄段孩子的沟通交流,在协作共事或者是集体活动中缺乏尊重谦让,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加之父母对子女的高期望与对学业上的高要求,在教育方式上过多地放任、溺爱和包办,使独生子女的依赖性逐渐增强、独立性丧失,以至于缺乏很强的自理能力.这些均对大学生性别角色的教育产生消极的影响[13].同时,考虑到女生相对受父母的宠爱,经历的挫折较少,会对压力产生过大的反应,应从小开始参加一些耐压训练.不仅仅包括身体上的,更多的应该是磨练坚毅的性格.
第三,区分家庭经济状况开展差异化性别教育.温州、宁波的男生未分化比例高于女生,在这两个地区的独生子较多,家长十分宠爱,自立能力相对较差,所以提倡男孩子可遵循"穷养"的教育模式.这样可以培养男生自立、坚强的品质,同时兼顾培养温柔细腻、善于表达和善解人意的品质.
[1]Bem,S.L.Gender schema theory∶A cognitive account of sex typing[J].Psychological Review,1981,88∶354-364.
[2]Kim,S.,Robert,B.,&Carter,D.B.Gender role orientation and physical health∶A study among young adults[J].Sex-Roles.1993,29 (5-6)∶421-432.
[3]Jerome,R.,Watts,R.K.,Anthony.H.C.,&Lynn,S.A Gender commitment and alcohol consumption[J].Journal of Alcohol and Drug Education.1992,38(1)∶50-60.
[4]Richard,E.I.,Steven,T.H.,Kenneth.G.L.,&Gregis,G.J.Androgynous sex role related to cigarette smoking in adolescents?[J].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1990,l20(6)∶494-505.
[5]Evans,R.I,Turner,S.H.,Ghee,K.L.,&Getz,J.G.Androgynous Sex Role Related To Cigarette Smoking In Adolescents[J].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1990,l20(6)∶494-505.
[6]Kay,R.T.Stress and coping in first-year students and gender schema[J].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2002,63(2-A)∶454-466.
[7]Lorine,W.C.Gender role identification and its relation on social competence with adolescent sex offenders compared to their non-of⁃fending peers[J].The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2000,60(11-B)∶57-97.
[8]关树文.蒙汉大学生性度取向的跨文化研究[J].社会心理研究,1995(1)∶11-13.
[9]袁立新,卢声达.性别角色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6)∶78-79.
[10]王红瑞.大学生双性化人格特质与情绪状态的相关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49-50.
[11]聂淼.从心理学角度浅析双性化现象[J].社会心理科学,2008,23(3-4)∶61.
[12]李璇.从"伪娘"现象探讨幼儿双性化及人格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1(35)∶233.
[13]刘宏宇,陈洁珂."90"后大学生性别角色教育对策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1)∶39-41.
(责任编辑:邱开金)
The Study of Gender Roles of"Post-90"College Students
TAO Yun-ying1,MAXiao-zhen2,LIAO Chuan-jing1
(1 College of Teacher Education,Wenzhou University,Wenzhou,325035; 2 Zhejiang Industry and Trade Vocational College,Wenzhou,325003)
The paper surveys 745"post-90s"college students of Zhejiang Province with Bem Sex Scale(BSRI),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1)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distribution of gender roles type,the androgyny rates,which occupies 75.5%,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three types of gender roles.(2)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ajors male gender role types,while females not.(3)The gender roles significantly changed with the ages,female's gender role being more masculine and has a tend toward androgyny,while male not.On the basis of the results,androgyny education and anti-pressure training should be carried out for college students.
college students;gender role,masculine;feminine;education strategy
B844
A
1672-0105(2015)01-0064-04
10.3969/j.issn.1672-0105.2015.01.015
2015-01-24
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4YJC840017)
陶云瑛,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应用心理学本科生;麻小珍,硕士,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心理学.廖传景,博士,温州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