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红山文化玉璧的功能

2015-09-20付丽琛孙国军

关键词:牛河梁玉璧红山

付丽琛+孙国军

摘 要:玉璧是红山文化玉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单孔的玉璧,有双孔的双联璧和三孔的三联璧。从其形制特点看,红山时期的玉璧之功能,一是作为神职人员神服神帽上的装饰和身上所戴配饰使用,二是红山先民自然崇拜的象征,三是红山先民生殖崇拜的象征。玉璧是红山文化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为我们认识、了解红山文化的宗教信仰及玉文化的内涵提供了重要资料。

一、红山文化玉璧的出土状况及形制特点

玉璧是红山文化玉器的典型器物,其数量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本文将以牛河梁遗址为代表,通过牛河梁遗址典型墓葬中出土玉璧的分布位置和具体形制对玉璧的功能进行探讨。

牛河梁遗址第2地点出土玉璧较多,第2地点21号墓①出土玉璧有12件,其中单孔璧有10件,双联璧有2件:M21:4为单孔玉璧(以下如未特别说明,则均为单孔玉璧),位于头骨左侧,不甚圆,外直径5.7厘米,内直径2.4厘米,厚度为0.4厘米。璧呈淡绿色,边缘处有一小孔。M21:5与M21:4相对应,位于头骨右侧,不甚圆,外直径8.4厘米,内直径3.4厘米,厚0.5厘米,呈淡青色,边缘处有一小孔。M21:9位于墓主人头骨右侧颌下位置,颜色碧绿,近方圆形,边缘处有残缺,一边有3个对穿小孔。外径最长处12厘米,内径为3.9厘米,厚度为0.6厘米。M21:12出土于墓主人左小臂内侧,颜色淡青,有残,外直径4.8厘米,内直径2.4厘米,厚度为0.25厘米。与M21:12相对,在墓主人右小臂内侧出土一件灰白色玉璧,编号为M21:13,不甚圆,内外直径分别为8厘米、3.7厘米,厚底为0.6厘米,玉璧边缘有一小孔。玉璧M21:16为青灰色,出土于墓主人右手下端,近方圆形,外直径最长处为5.4厘米,内直径为1.9厘米,厚度为0.4厘米,靠近边缘处有一小孔。M21:17和M21:16出土位置相对应,位于墓主人左手下端,淡绿色。玉璧为近方圆形,外直径最长处为9.8厘米,内直径为4.2厘米,厚度为0.4厘米,靠近边缘处有2个小孔。M21:18位于左股骨的外侧,青灰色,近方圆形,外直径最长处为7.9厘米,内直径为3.5厘米,厚度为0.5厘米,边缘处钻有2个小孔。M21:19出土于左小腿骨下方,青灰色,近方圆形,外直径最长处9.8厘米,内直径3.6厘米,厚度为0.7厘米,边缘钻有小孔一个。M21:20规格较大,出土于双小腿骨下,灰白色,近方圆形,外直径最长处为14.7厘米,内直径为7.2厘米,厚度为0.7厘米,边缘处有对钻小孔两个。10件单孔玉璧皆周边磨薄似刃,横截面形似柳叶,体扁平,壁面光素无纹。此墓出土的2件双联璧M21:7、M21:6,出土时叠置于墓主人右肩部,颜色均为淡青色。联璧体扁平,上小下大,形状似双璧相连,上璧顶端刻有系沟,内外缘磨薄。其中一件通长5.5厘米,宽4.7厘米,厚0.3厘米;另一件通长6.1厘米,宽4.9厘米,厚0.3厘米。除此之外,在牛河梁第2地点1号积石冢15号墓②出土玉璧1件(M15:4),玉璧位于墓主人腰部左侧,近方圆形,最外侧原有两小孔,但均已磨穿,现存两对穿小孔位于原孔的下侧。23号墓③出土玉璧1件(M23:2),出土于胸部位置。该玉璧形制较特殊,中间好为圆形,肉3面为直边,一边为弧形,有2个近似直角的角。

牛河梁遗址第5地点1号冢中心大墓④出土玉璧2件,分别位于墓主人头部两侧。其中一件为黄绿色,近方圆形,外直径最长处为12厘米,内直径为3.9厘米,厚度为0.6厘米;另一件呈绿色,局部有白色沁色,长圆形,外直径最长处为12.9厘米,内直径为3.3厘米,厚0.7厘米。两件玉璧边缘均钻有双孔,边薄似刃。

牛河梁遗址第16地点⑤2号墓出土玉璧2两件:N16M2:5位于墓主人左侧胸部,玉璧边缘有2个对穿小孔,N16M2:6出土于墓主人左侧腰部,玉璧边缘有一大一小两个对穿小孔。两璧均为内圆外方形。1号墓出土玉璧3件:单孔璧M1:1、双联璧M1:2和三联璧M1:3各一件。其中单孔璧出土于下颌骨左侧,近方圆形,但好不甚圆,呈水滴状,璧肉无小孔。双联璧出土于下颌骨左侧,呈绿色,通长9.1厘米,宽5.6厘米,厚0.4厘米,中间以”V“形刻槽将璧分为两部分,上大下小,上孔径1.3厘米,下孔径2厘米,上璧有一道裂纹,表面附着土渣痕,采用磨光工艺,略显光泽。三联璧出土在胸部右侧肋骨上,青绿色,通长9.43厘米,宽4.83厘米,厚0.6厘米,同样采用”V“形刻槽将璧分为上、中、下璧3部分,3个孔径从上往下依次增大,分别为1.1厘米、1.4厘米和1.7厘米,与双联璧不同的是三联璧不显光泽。

牛河梁遗址第3地点3号墓⑥出土玉璧1件,出土位置在头骨左侧顶结节上,近方圆形,边缘有一对穿小孔。

此外,在辽宁的胡头沟遗址⑦发掘的红山文化时期的墓葬中,出土单孔玉璧和三孔玉璧各一件,单孔玉璧为乳白色,近方圆形,边缘有一小孔,外直径为4厘米,内直径为1.4厘米,厚度为0.2厘米。三联璧为淡绿色,形状似三璧相连,从上到下依次增大,上部磨有系沟,最宽3厘米,通长6.4厘米。

二、红山文化玉璧的功能

从红山玉璧的出土位置、玉璧的形制特点及红山文化的宗教信仰看,在红山文化时期玉璧的功能多样,既是穿戴饰物,也是自然崇拜、生殖崇拜的象征。

红山文化玉璧可以直观地分为单孔玉璧、双联璧和三联璧。其中单孔玉璧按形状可分为3型:Ⅰ型近圆形玉璧(如M21:4)、Ⅱ型圆角方形玉璧(如M21:9)和Ⅲ型外圆内方形玉璧(如N16M2:5、N16M2:6)3类;按有无小孔又可分为有小孔和无小孔两类。而双联璧和三联璧虽无对穿小孔,但璧上部刻有系沟,对穿小孔和系沟应为穿绳固定玉璧之用。

(一)红山文化玉璧的装饰作用

红山文化玉璧从器物的形制特点看,多数玉璧的边缘有1个、2个或3个小孔,可知这些玉璧为实用器,是墓主人生前使用的,应为缝缀或穿系佩挂之用。比如牛河梁第2地点1号积石冢15号墓出土的位于墓主人腰部的玉璧(M15:4),位于玉璧边缘的两小孔已经磨穿,因此又在原来两孔的下方重新穿孔以供佩戴。牛河梁第五地点一号冢中心大墓出土的两件玉璧,在头骨两侧对称分布,且两玉璧上的对穿小孔皆向上,可能是头上佩戴的冠饰或缝在帽子上的装饰。牛河梁遗址16地点1号墓出土的玉璧(M1:1),肉上虽无小孔,但是好呈近水滴状,为穿绳长期磨损而致,且该玉璧出土位置位于墓主人颌骨左侧,应是墓主人生前作为项饰佩戴。出土的双联璧和三联璧或在璧上端刻有系沟,如胡头沟遗址出土的三联璧,或上璧孔经长期磨损呈不规则圆形,如牛河梁16地点出土的M1:3,由此可推断联璧的系沟和上璧应是用来固定系在璧上的绳子。

猜你喜欢

牛河梁玉璧红山
红山荞麦看木森
对于牛河梁红山文化积石冢综合研究
格物天圆
——中国历代玉璧纹饰的演变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保护与利用研究
举世瞩目的红山文化玉器(四十九)
略论战国出廓玉璧
玉璧金龙
牛河梁神庙漫议
红山文化“玉龙”中的“猿”
5000年前红山文化庙、坛、冢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