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研究
2015-09-20天津商业大学商学院天津300134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天津300400
(天津商业大学商学院天津 300134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天津 300400)
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食品行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食品安全问题的频频发生使人们对食品安全产生担忧,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也日益增多。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借助Excel和SPSS 19.0软件,对食品行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和研究。
一、文献回顾
(一)国外动态综述
David Hay,W.Robert Knechel,Helen Ling(2008)基于内部控制和外部审计是否可以相互替代的视角来研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问题,得出内部控制和外部审计不可以相互替代的结论。Tommie Singleton(2008)基于规模较小的企业的视角来研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问题,得出大力改善内部控制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且在规模较小的企业中更有必要的结论。Santanu Mitra and Mahmud Hossain(2012)采用二元回归分析方法,以695家首次报告内部控制有缺陷的美国企业为样本,研究企业所有权的特点和内部控制缺陷修复及时性的问题,得出企业所有权的特点作为治理机制的一部分,对及时调整自己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提高财务信息的可靠性起着关键作用的结论。
(二)国内动态综述
南开大学公司治理评价课题组(2010)从股东治理指数、董事会治理指数、监事会治理指数、经理层治理指数、信息披露指数、利益相关者治理指数6个维度,对2008年我国1 127家上市公司运用描述统计和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总结了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特征,并针对上市公司治理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池国华(2010)基于管理视角,借鉴业绩评价理论成果,构建了包括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目标、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五个要素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模式,从而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的设计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操作指南。周守华等(2013)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从多个角度对201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全面的统计分析,得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和信息披露均存在问题的结论,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康均和范美华(2013)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得出董事长兼任总经理、股权集中度和企业文化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程度和方面不同以及年终股东大会出席率越高、企业规模越大且企业处于成熟期时,内部控制有效性较高的结论。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都对内部控制有效性问题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国外学者研究内部控制有效性问题起步较早,并且在内部控制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国内学者关于内部控制有效性问题研究比较晚,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内部控制在企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关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也屡见不鲜。然而在研究方法上,回归分析法、模糊层次分析法、详细评价法等应用较为广泛,但是有的主观性太强,有的评价过程过于繁琐,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研究范围上,金融业、工业、房地产业等近年来一直是我国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而对于和人们身体健康息息相关的食品行业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对食品行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研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二、实证研究
(一)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根据新浪行业的分类,本文选择52家沪深两市A股食品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其内部控制有效性水平进行评价。本文的数据来源于新浪财经网、巨潮资讯网和证券之星。借助Excel和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评价指标设计
构建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至关重要。内部控制有效性可以基于目标导向、要素导向和程序导向进行评价,本文基于目标导向进行研究,原因有三个方面:首先,目标导向下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对象、评价标准和评价依据都比较明确和客观,这就决定了其研究结果也是客观和可靠的。其次,上市公司都会通过网上公告的方式来公开发布自己企业的信息,这就使得我们能够方便地获取相关上市公司的资料,大大减少了评价成本,提高了评价的效率。最后,以目标为导向的评价方法可以较好地规避企业的“形式主义”行为。
在构建指标体系时要遵循以下原则:科学性原则,就是在设计指标时要符合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可操作性原则,就是不空谈理论,而将所提出的理论在生产经营中具体实现,即可行性和实用性;可比性原则,由于各个指标的不同标准以及不同性质会在具体的企业之间存在差异,所以直接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的方法没有可比性,因此要通过数据的标准化处理使得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之间的会计指标元素口径一致;系统性原则,要求把研究对象看作一个系统,协调系统中各分系统的相互关系,使系统完整平衡;成本效益性和重要性原则,就是从 “投入”和“产出”的对比分析来看待“投入”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根据上述原则我们设计了如下具体指标:(1)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果是内部控制最重要的目标,高效的经营是企业内部控制有效的最直接的表现。本文用总资产周转率来反映企业经营效率的高低。企业的经营效果最集中的体现就是企业的获利能力,本文通过分析食品行业上市公司的行业特点选取了总资产利润率来反映。(2)保证公司的资产安全,也是内部控制所要实现的目标之一。企业要想实现长远的发展,必须具备合理的资产结构,确保资产安全,因为企业的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所以本文通过资产负债率和流动比率来衡量企业长期和短期的资产安全。(3)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的合法合规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底线,也是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当今社会是一个信用、诚信的社会,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忠实地履行同他人的合约是义不容辞的义务,否则就会面临外部的惩罚。当企业出现违规事项或重大诉讼时,说明企业的内部控制存在缺陷,会给企业带来负面的效应,使得企业面临经营危机。因此本文通过违规记录和重大诉讼、仲裁来反映企业是否合法合规经营。(4)企业内部控制最根本的目标当属保证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财务报告及有关信息真实完整的程度越高,就越有利于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政府部门、监督机构等其他财务报告使用者更加直观、清晰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经营情况,以此来预测未来企业发展的趋势。对财务报表的审计意见是指在重大方面是否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以及经营成果。由于在样本企业中注册会计师均出具了标准无保留的意见,所以对我们的评价结果没有实质性的影响,可以将其舍弃,而上市公司公开发布的公告可以反映公司报告信息的完整性,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详细程度可以反映报告信息的真实性。因此本文选取公开发布的累计公告的数量和企业内部控制报告的详细程度来评价财务报告信息的真实完整和内部控制水平的高低。(5)企业的战略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灵魂,也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长远目标,企业战略制定的好,企业就会有光明的前景,它和企业总体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增长能力有关。本文用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来反映竞争力高低,用净资产增长率来反映可持续增长能力。通过综合分析,本文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三)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在数据分析之前,我们通常需要先将数据标准化,主要目的就是使数据具有可比性。由于原始的数据来自于不同类型的指标,有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这样不易在研究过程中进行比较。因此本文用均值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四)KMO和 Bartlett的检验
本文运用SPSS 19.0软件对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 KMO和 Bartlett的检验。KMO检验,用于检验变量间的偏相关性,KMO统计量的取值在0—1之间,如果统计量取值越接近1,变量间的偏相关性越强,因子分析的效果就越好。检验结果中KMO值为0.524,大于0.5,说明因子分析效果较好。Bartlett球度检验,以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为基础,假设相关系数矩阵是单位阵(对角线元素不为0,非对角线元素均为0)。如果相关矩阵是单位阵,则各变量是独立的,无法进行因子分析。Bartlett球度检验的Sig.值为0.000,说明相关系数矩阵和单位矩阵之间有显著性差异,进而表明本文的样本适合做因子分析。
表1 指标体系的构建
(五)提取因子
根据解释的总方差,通过主成分特征值的累计贡献率来选择公共因子。前5个主成分共解释了10个原始变量总方差的82.006%,大于80%,能够代替原始变量的大部分信息。
(六)因子旋转
因子旋转的目的是使因子负荷两极分化,要么接近于0,要么接近于1,使因子的含义更加清楚,以便于对因子的命名和解释。本文采用的是Varimax法(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对因子进行正交旋转,使每个指标在少数因子上有较大的负载。因子的命名如表2所示。
(七)因子得分
因子得分是因子变量构造的最终体现,是将因子变量表示为原有变量的线性组合。通过SPSS 19.0软件处理得到成分得分系数矩阵。如表3所示,系数矩阵表示各变量在不同因子中的比重,再将得分系数矩阵中的不同权重乘以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再相加,得出各因子的得分,最后用每个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加权对每个因子进行加权,得出因子综合得分。
F1=0.588X1+0.415X2+0.007X3+0.031X4-0.323X5+0.053X6-0.117X7+0.114X8-0.095X9+0.207X10
F2=-0.005X1+0.039X2+0.546X3+0.536X4-0.060X5+0.047X6-0.050X7-0.013X8+0.003X9-0.054X10
F3=-0.296X1+0.047X2-0.087X3+0.039X4+0.730X5+0.379X6+0.097X7-0.055X8-0.107X9+0.089X10
F4=-0.047X1+0.053X2-0.106X3+0.033X4+0.067X5-0.064X6+0.637X7+0.492X8-0.146X9+0.051X10
F5=-0.102X1+0.027X2+0.102X3-0.130X4-0.145X5-0.007X6-0.248X7+0.071X8+0.723X9+0.434X10
F=(26.187F1+20.983F2+15.563F3+11.365F4+7.912F5)/82.006
(八)结果分析
1.各因子排名。由表3可知,在资产安全因子、报告完整因子、经营合规因子、战略发展因子和经营效果因子中排在第一位的分别是:百润股份、晨光生物、朗源股份、中粮屯河、双汇发展。说明他们很好地实现了内部控制五个目标当中的保证公司资产安全、保证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合理保证公司经营管理合法合规、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和提高经营效率的目标。各因子排在最后的分别是:新中基、中炬高新、莲花味精,说明这些企业在这些目标方面还有待改进。
表2 因子命名
表3 成分得分系数矩阵
2.综合排名。综合排名在第一位的是汤臣倍健,经分析,我们发现汤臣倍健的各因子排名也都在靠前的位置。
三、结论及启示
通过对食品行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和启示:(1)上述内部控制有效性综合排名高的企业也并不全部是各因子排名都较高,像中粮屯河的战略发展因子排名虽然比较靠前,但其经营效果因子却排在了后面。因此,食品行业上市公司为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应以各因子中的子指标以及行业特点作为未来自己优化内部控制的具体方向。(2)就上述五个因子而言,对食品行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起最大作用的是资产安全因子,报告完整因子次之,所以针对食品行业,应该重点实现这两个目标。(3)食品行业上市公司中不同类型的企业在各因子中的发展呈现出不均衡的状态,因此在进行内部控制时应该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综合运用这五个目标,以达到真正实现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