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人健身能力评价体系理论评述

2015-09-19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老年人科学体育

熊 信

(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广东广州510500)

我国作为人口大国,综合国力的发展与人口息息相关,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其对我国社会的整体发展所产生的众多影响也日益显现,新世纪如何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理应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因为它是涉及我国政治、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规划的重大战略问题。

1 老年人年龄段界定

人体衰老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影响衰老的因素有很多,且各器官的衰老进度不一,个体差异大。因此,“老年”只能是个概括的含义,很难准确的界定个体进入老年的时间。在科学研究和医疗护理工作中,常倡议大多数人的变化时期为标准,以之方便。

年龄是衡量每个人生命存在的时程和发展阶段的重要生物学指标,目前,对老年人年龄划分的办法有日历年龄(时序年龄)、生物学年龄(生理年龄)、心理年龄、社会年龄等。不同地区,据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民俗习惯、体育运动等不同各有差异,尚无统一标准。世界卫生组织(WHO)对老年人年龄的划分有两个标准:在发达国家将65岁以上人群定义为老年人,而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太地区)则将60岁以上人群称为老年人;《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将60岁以上的我国公民视为老年人。然而,我国现行的退休年龄则存在性别差异,男60岁退休,女55岁退休,故笔者拟界定广州市男60岁及其以上和女55岁及其以上的我国公民为老年人。

老年期本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纵跨时间近60年(目前世界最长寿者为法国的詹妮·路易·卡门(Jeanne Louise Calment),享年122岁),在其整个过程中老年人的形态、机能、素质、心理状态等众多特征都会发生变化,因此在科学研究时常把老年期划分为不同阶段。Colcombe等(2003)将老年人界定为55至65岁为年轻老人,66至70岁为中年老人,71岁及以上为老年人;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65至74岁为青年老年人,75至89岁为老年人,90至120岁为高龄老年人;在我国,根据我国国情与人口社会学特征,老年期阶段划分略有差异,中华医学会老年人医学会提出:60至74岁为老年前期,75至89岁为老年人,90岁及以上为长寿。以上标准既考虑到发达国家,又考虑到发展中国家,能基本把握人类在老年期各特征的整体变化趋势,为健康老龄化提供参考和依据。综合以上标准,不难看出,现行老年期阶段的划分跨度过长,不适合本研究以年龄为自变量参数的研究,故在我国老年期阶段划分标准的基础上,以界定本研究老年人年龄,区分性别,进一步细化老年期阶段划分,以此提高老年人于年龄的健康与身体活动能力区分度。老年期阶段划分详见表1。

表1

2 老年人体育健身相关研究

2.1 健身的定义

关于“健身(Fitness)”一词,《现代汉语》中有两种释义,一为动词,表示身体健康;二为名词,表一种体育项目,尤指包括徒手或用器械的体操,体操可以增强力量、柔韧性、增加耐力、提高协调、控制身体各部分的能力。很明显,第一种释义与实际更为贴切;《牛津词典》中释其为物质名词(Mass noun),表示合适和健康的身体条件。而在《辞海》中未找到相关词条,该词的出现已无从考证,说明“健身”是近年来才被人们普遍接受和运用的词汇,究其概念,目前尚无统一定义,人们更多的将其归于体育健身,以体育健身概念解释健身,显然过于笼统,缺乏科学性。对于健身的概念,杨雨霖认为健身即身心健康,显然他将健身与健康混为一谈了,健身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健康,但健身只是实现健康的过程,因此,可视健身为过程量,健康为状态量。罗旭认为,健身就是促使身体健康,这虽道出了健身的目的,却没能详细描述健身的概念;其他更多研究则是将健身视为体育健身,即以体育运动为手段,促使身体健康。体育运动虽是健身众多方式中最为有效且科学的方式之一,仍不能将健身等同于体育健身,它们需区别对待。笔者认为,健身是一门涉及多种基础和应用学科的科学,其理论支撑囊括医学、营养学、体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至于健身方式更是多样,现行健身方法有药物治疗方式,也有体育锻炼等休闲活动健身方式,更不乏琴、棋、书、画等陶冶情操的健身方式。从上面的词义解释和应用实例,可以推断健身是一个集合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健身涵盖着极其丰富和复杂的内涵,泛指各种益于身体健康的方式,由于该概念涉及的学科理论众多,如要将理论研究用于实践,就要求有多学科知识背景与大量研究工作,才能使概念更具操作性。而狭义的健身,即目前研究最多、应用最广的健身——体育健身,其概念认可度较高的为李建国、吕树庭等的归纳总结,其认为体育健身是一种以身体练习为手段,以强身健体为目的,实现身心健康,促进个体发展的社会活动。科学的健身运动,能达到健身祛病与延年益寿的作用,显然,组织老年人科学的参与体育健身于延缓衰老和促进老年人健康尤为重要。因此,从狭义的角度理解健身,其概念会更具操作性。本研究从体育的视角,研究老年人以体育运动为健身方式,科学评价其真实的体育健身能力及对每次体育健身前进行风险与受益的评估是本研究的重点,期能为老年人体育健身提供科学指导及为实现“健康老龄化”对策出谋划策。

3 老年人体育健身理论研究进展

“健身”一词于近代才广为人知,并被更多的人认可与接受,其时段主要集中在二战结束之后,可认为对健身的研究是以二战结束后为起始点,再深入发展。我国作为文明古国,华夏五千年历史源远流长,其中中国武术更是闻名世界,其主要原因在于其对强身健体的作用。时至今日,武术仍是我国老年人体育锻炼的首选方式之一,除此之外,其他老年人锻炼的体力活动也不在少数,如舞龙、舞狮、扭秧歌等各种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说明我国通过体育来健身早已存在,而将体育活动纳入老年人健身研究之中,笔者认为自新中国成立以后,根据国情,可分为(1)曲折发展阶段(1949年—1978年)、(2)恢复发展阶段(1979年—1989年)、(3)初步发展阶段、(1990年—1999年)、(4)深入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

4 老年人体育健身能力评价体系研究的必要性

4.1 老年人健身理论发展的需要

评价,是根据某一评估目的来确定指标、标准、方法的一种运作模式,由该模式形成的评价主体、客体、目的、指标及标准、方法和制度等要素构成评价体系。科学的评价体系能反映评价目标的整体,是囊括形式评价、内容评价和效用评价“三位一体”的多维评价。基于评价目标,可以通过评价指标反映评价主体的各要素,实现对评价主体的整体评价,并以等级区分,而评价指标的确立方法多样,目前,以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以及德尔菲法等较为多见。评价体系是以评价为基础,通过数学计算得出评价结论的方法,是指按照数量分析方法,从客观量化角度对科学数据资源进行的优选与评价。通过量化评价为人们提供一个系统、客观的数量分析方法,使结果更加直观、具体,是评价科学数据资源的发展方向,其以量化结果的解释与处理为阶段性终结,从而实现定性评价向定量评价的转换,主观评价向客观评价的转换。在各学科研究的基础上,评价体系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基础,量化评价研究的主要哲学基础是实证主义,强调知识或科学只限于可以观察到或经验到的事实,早在19世纪,以管理学、经济学为代表的自然科通过量化研究而取得了惊人的发展,很快也被其他学科所效仿,如今,在心理学、社会学、医学等领域,关于量化评价的研究,更是层出不穷,这些相关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的迅速发展,为量化评价研究提供了许多可供分析的概念、理论及方法参考或借鉴。

体育科学关于评价体系的研究以体育测量应用最为广泛,它最早起源于美国的教育测量,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学科发展比较完善,过程中不断涌现出先进的试验方法和精辟的学术思想,在我国,其研究的历史过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引入试用阶段。我国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从美国、前苏联、日本等国引入,早期主要应用于国民体质研究,以陈明达、邢文华等教授对体质测定及综合评价方法与标准的研究为主,此研究提出了不同年龄层次反映体质的各级指标,并将指标具体量化,在通过测试取得各指标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国民体质标准及评价等级,使得定性研究数量化,定性评价具体化,此类研究可能是我国评价体系理论在体育科学的最初雏形,已沿用至今,供国内众多学者参考或借鉴。近年来随着举国体制在竞技体育中的实行,我国竞技体育取得瞩目成绩,竞技体育科研也如雨后春笋般层见叠出,舒为平教授(1994)“我国青年女排主攻手强攻突破能力测评方法的研究”一文在找出女排主攻手强攻突破能力的主要指标基础上,通过采集大量数据,运用科学、客观、量化的方法,粗略制定了评价主攻手强攻突破能力的评价模型、标准;此后,量化评价研究之于竞技体育逐渐广泛。罗智教授此方面的研究别具一格,其研究范围涵盖竞技体育的整个过程,涉及选材、训练及竞赛的各个阶段,构成竞技训练的整体量化评价体系,与此同时,竞技体育的量化评价研究也逐渐全面化,细化至影响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各个因素,包括心理、智能、生理生化等。

第二,推举实用阶段。竞技体育的高速发展,使人们对体育的认识不断深入,参与体育的热情也逐日高涨。大众体育普及化,为大众体育科学研究提供了蓬勃发展的机遇,评价体系研究以此由学者引用转化为推举民用。特别是自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日渐高涨的全球大众健身热潮,使评价体系研究大放异彩。其研究范围囊括各年龄层次的众多健身项目,包括健身现状的统计分、运动能力的诊断、运动风险的评估等,可见,评价体系的研究在大众体育理论方面已初具规模,个别方面更是形成体系,如李慧文在“城市成年人体育锻炼能力评价理论框架的建立及检验”一文中,通过量化指标将主观的成年人体育锻炼能力以客观的量化予以评价,这为成年人体育锻炼适宜负荷的确定提供了可靠的支持。但一直以来关于老年人体育健身的研究,由于量化指标数据收集的繁琐,更多的集中在现状调查、注意事项等方面,缺乏上述通过量化指标进行评价的深入研究,因此难以形成对老年人体育健身真正意义的科学指导。

以上是我国关于量化评价在体育科学领域的研究概况的分析,这些成果为评价体系在大众体育的应用方面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不足的是,以上评价体系研究的指标多数是通过繁琐的测试而获取,需要一定的仪器设备为支撑,其在竞技体育中或许实用性较高,而在大众体育领域,由于仪器设备的缺乏而不能实现普及化,因此,如何在不需要繁琐的测试的前提下而完成各种量化评价体系的制定,尚需进一步研究。另外,以往关于评价体系在体育科学的研究中以一维评价为主,停留在单项指标评分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而目前将量化指标以多维视角评分,构成主观定性问题的多维评价体系,在心理学领域研究颇多,而在体育科学的研究中尚需进一步的完善。

4.2 老年人科学健身的需要

近年来,“健康老龄化”逐步成为应对老龄化的立足点和出发点,WHO更是将“阳光老年行动”设立为一个长期的全球推广项目,以此为背景,老年人健身得以迅速发展,参与健身的老年人有增无已,据统计,2001—2005年期间,我国参与健身的老年人数量以每年6.8%的速度递增。然而,我国参与健身的老年人数量在高速增长的同时,也暴露出了颇多不足,目前诸多研究显示,大多数老年人从事健身锻炼都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缺乏科学的指导,往往是随大流,很少考虑自身的适应情况,通常表现为没有对自身的情况形成清楚的认识,即在健身前没能对自身的健身能力做出科学评估,对自身所参与的健身活动的风险与受益没能形成正确的认识。由于盲目跟风往往使自身陷入健身误区,不仅达不到健身的目的,甚至损害身体健康。

运动之于健康,效果甚佳,石凤英于《康复护理学》中阐述,老年人科学的参与运动锻炼具有改善机体机能,提高免疫力,加速糖代谢,减少脂肪堆积,刺激激素分泌,促进骨形成,增强骨密度,预防和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或进展的功效,并且能使人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以此能延缓衰老,提高生活质量。显然,体育健身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绝非所有的体育运动都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绝非所有的体育运动对健康都具促进作用,研究证明,健身运动损伤的发生伴随着整个体育健身过程(包括健身前、健身中、健身后)。关于这方面的早期研究,如郭霖、华倩在《全民健身运动中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一文中所简略描述的体育健身中的运动损伤种类等,当然,其研究以体育健身整体为出发点,也提出了健身过程中如何预防运动损伤发生的方法,并给出了普遍建议,虽然缺乏针对性,且实用性不强,但足以说明健身过程中的运动损伤已受关注。此后,由于各学科理论及应用研究的迅速发展,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开始从各自学科角度指导健身者如何避免在健身过程中运动损伤的发生,如陈金鳌、陆彩凤等在《健身锻炼心理预测因素与运动损伤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从运动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大众健身人群各心理预测因素与运动损伤的相关性,为有效减少和预防健身者运动损伤提供了理论依据,此类研究已将健身个体区别对待,且形成了较为科学的量化评价体系,但研究角度单一,难以实现对健身者健身能力综合评价。上述可知,风险和受益伴随于体育健身的整个过程,而体育健身的目的在于健身过程中使风险降至最低而获取最高收益,对于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健身前其健身能力的量化评价是预测健身过程风险和受益的前提,因此笔者试图通过制定老年人健身能力评价标准以指导老年人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科学的锻炼将会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4.3 老年人健身领域研究的新亮点

以往关于老年人体育健身的研究,在数量上不胜枚举,在内容上亦是多样,囊括现状调查、对策研究、医务监督等诸多领域。老年人参与体育健身的最终目的是以体育运动为手段达到促进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而同一健身手段对不同健身能力的老年人个体而言所产生的效果各不相同,故对老年人整体健身能力和对影响老年人健身能力的各组成部分的研究是不可分割的。就影响老年人健身能力的各组成部分而言,众多学科有着深刻的研究,许多学者根据自身所学从单方面或双方面进行有目的的实验与调查,根据实验或调查获取老年人体育健身能力评估信息,以指导老年人参与体育健身,继而获得相应的健身效果。如朱鹏燕在《老年人健身路径锻炼方式及健身效果的实验研究》中,以老年人健身路径为出发点,设计出一套具有科学依据、完整、系统、重点突出力量性锻炼的全面锻炼的健身路径优化方案,以优化方案设计实验,研究健身路径对老年人健身效果的影响,从而拓展老年人健身路径的训练内容,丰富老年人健身路径的方法和手段,为老年人健身路径的健身提供理论和实践训练的参考,该研究从社会体育角度构建适合不同老年个体的健身路径,以指导老年人参与体育健身;而在医学研究中,关于以量化老年人生理指标体系而指导适宜的体育健身方式的选择或不同的运动负荷与老年人某些生理指标的影响的研究尤为常见,如范立文在《不同运动强度对老年人心血管功能的影响》的研究中,从医学角度通过控制老年人在健身时的运动强度,得出不同运动强度对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的不同影响和效果,提出只有根据不同个体,针对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身的运动强度,才可能达到最佳健身效果。从上述可以看出,我国目前关于老年人健身的研究,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证研究方面,成效都颇为显著,这为全面实现“健康老龄化”打下了坚实基础,为推动老年事业的发展和全民健身活动的普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5 结论

众所周知,评价体系研究已经逐步成为体育科学理论研究的热点,在填补以往研究缺陷的基础上,本研究对于老年人体育健身的发展将会有一定理论和现实意义。而老年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其最主要特点是绝大部分老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疾病,而体育健身对健康虽极具促进作用,但体育运动本身具有一定的风险,不可避免地要考虑到体育健身与老年人体育健身能力两者的关系,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在研究老年人健身时,基于对老年人健身能力的科学评价的前提下,以量化评价体系为基础,分析老年人健身能力的各个组成部分,研制以老年人健身能力各组成部分为维度,以健身效果为目的的老年人健身能力评价体系,通过多维评价,评估不同老年个体真实的健身能力,可为老年人健身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但是,健身风险与受益贯穿于老年人健身过程,决定在制定老年人健身评价体系时必须将风险与收益纳入其中,因此,以动态的观点研制老年人健身能力评价体系既是科学的,也是可行的。

[1] 世界卫生组织(WHO)官网[EB/OL].http://www.who.int/topics/ageing/zh/.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一章第二条规定(老年人是指六十周岁以上的公民).

[3] Stanley Colcombe&Arthur f.kramer Fitness effects on the cognitive function of older adults:A meta - analytic study[J].Psychological Science,2003,14(2):125 ~130.

[4] 李士新.老年人生理特点浅析[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7(2)78 ~80.

[5] 杨雨霖.全民健身概念、方法及其他[J].体育文史,1996(5):62.

[6] 眭小琴,赵宝椿,等.发展我国老年体育的意义与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1):1475 ~1476.

[7] 周兰君,Wojtek Chodzko-Zajko,等.美国促进中老年人身体活动计划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26(4):390~395.

[8] 陶子成,徐小庆.论新时期发展我国老年体育的意义[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24(3):153 ~154.

[9] Chae— Hee Park,Leticia Malavasi.National Blueprint Report:Strategies for Integrating Physical Activity into Wellness Programming for Older Adults[J].The Journal on Active Aging,2008,2008,Vol.7 No.2:66 ~70.

[10] 刘红建,徐鲁涛,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老年人体育研究述评[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21(1):72 ~74.

[11] 国务院.全民健身纲要[N].中国体育报,1995-6-29.

[12] 陈雄.老年人体育权保障的法理思考[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2):49 ~52.

[13] 张启明,李建国.老年体育特点、趋势及其社会化管理原则[J].体育科研,2004(1):21 ~22.

[14] 刘红建,徐鲁涛,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老年人体育研究述评[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21(1):72 ~75.

[15] 姚品荣耀.老年人体育锻练自我防伤体系刍么议——关于实现老人“零事故”锻炼的思考[J].体育与科学,1996(6):115~117.

[16] 肖志凌.老年人健身运动的指导研究[J].护理研究,2009(9):3204~3206.

[17] 郭凤玲,孙雪婷,等.老年人健身运动的指导[J].实用全科医学,2007,5(2):136.

[18] 舒为平.我国青年女排主攻手强攻突破能力测评方法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4(1):71~76.

[19] 石凤英.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0] 郭霖,华倩.全民健身运动中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J].山东体育科技,1999,21(2):82 ~84.

[21] 陈金鳌,陆彩凤,等.健身锻炼心理预测因素与运动损伤的相关性研究[J].体育科学,2011,31(11):27 ~34.

[22] 朱鹏燕.老年人健身路径锻炼方式及健身效果的实验研究[D].山东:山东体育学院.

[23] 范立文.不同运动强度对老年人心血管功能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6):791 ~792.

猜你喜欢

老年人科学体育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