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大科园的孵化效应
2015-09-18韦达韬
韦达韬
2015年6月26日,北碚国家大学生科技园(以下简称大科园)。
方物科技总经理杜鑫望望自己“家徒四壁”的办公室,露出一丝苦笑。
“隔壁刘雨松把我的装饰品都借去当道具拍宣传片了。”杜鑫说。
不过,杜鑫心里是为刘雨松感到高兴的:“他的智能耳机马上要去美国众筹了,离成功又近了一步。”
而杜鑫又何尝不是离成功更近了一步——他的众包物流业务即将拓展到渝北区的光电园。
在大科园,一个个创客天马行空的梦想在这里孵化发芽,茁壮成长。
敞开梦想大门
“这就是星级写字楼啊!”
第一次来到北碚大科园时,杜鑫被眼前的建筑群震惊了。
2014年3月,新的大科园在北碚城南新区落成。
“总共有8.5万平方米的使用面积,全部按照星级标准建设。”北碚大科园管委会副主任刘双全说。
非但如此,这里还是北碚区谋划的新城中心,毗邻行政中心和地铁站。
更让杜鑫概叹的是,他将免费在这里享有一间办公室——大科园为大学生创业免费提供一年半的办公场地,而且办公家具和文具都配备齐全。
“没有其他要求么?”杜鑫曾向大科园工作人员咨询。
“只要你有梦想。”工作人员笑言。
杜鑫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来大科园之前,杜鑫也曾打听过其他孵化园的入驻要求。
有的要求有成熟的项目。“可很多创客的创业项目并不成熟。”刘双全说。
有的只是房租减半。“但对很多初创项目来说,每一分钱都恨不得掰成两半来花。”刘双全说。
有的虽然条件优厚,但是位置很偏僻。“位置偏僻,也就远离市场,对很多创客是不利的。”刘双全说。
就是诸如此类的要求,让杜鑫在决定创业之前,徘徊了很久。
而大科园的这种开放态度,让杜鑫一扫之前的犹豫,并果断入驻。
“大学生创客几乎可以‘零门槛入驻,梦想大门随时为他们敞开。”刘双全说。
畅通资本通道
2013年11月,还在西南大学读大二的舒欣荣得到一笔“巨款”——2万元。
在西南大学服装专业就读的舒欣荣很久以来就有一个梦想——把传统夏布做成一个国际时尚品牌。
突破父母的阻挠,舒欣荣在2013年9月成立了重庆品阁夏布有限公司。
在大科园帮助下,舒欣荣免租入驻。
虽有了办公场地,可企业运营的钱从哪里来?
申请微企贷款,周期过长;
找身边的人借钱,可一听说是创业,没人愿意借;
找风投,没有渠道。
…………
“对很多初创企业来说,资本短缺是迈不过的一个坎。”刘双全说。
不过,舒欣荣是幸运的。
“园区设立了大学生创业基金和创业种子基金,为创客们提供无偿资助和短期拆借。”刘双全说。
其中,无偿资助最高为2万元,短期拆借最高为5万元,且前半年免利息,半年后再以银行利率计算利息。
那么,这个钱从哪里来?
“这得益于我们引入了民间资本。”刘双全说。
2009年,北碚大科园让出控股权,引进了资本实力雄厚的深圳东南集团。
“引入民间资本,一方面充实了发展资本,一方面让我们的运营更加灵活。”刘双全说。
目前,大科园正积极筹集设立产业投资基金,进一步畅通投融资渠道。
“让更多创客找到适合的资金,让更多的投资家找到适合自己的好项目。”刘双全说。
夯实创新之基
2012年11月,还未大学毕业的黄兴亮就入驻大科园,创办了莘然高分子有限公司。
其时,黄兴亮自信满满——他的团队在当年是重庆市唯一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10万元创业实践项目资助的团队。
“这主要是我们手中有两项国家发明专利,技术在国际上都是领先的。”黄兴亮说。
依托自己的顶尖技术,黄兴亮拉起五位同学踏上创业之路。
但事与愿违,没过多久,黄兴亮的这个团队就土崩瓦解。
“很长一段时间,只有投入不见任何产出。”黄兴亮说。
“很多初创公司,不缺创意,不缺技术,但往往很快就遇到瓶颈。”刘双全坦言。
就在黄兴亮苦恼之时,同时身为创业导师的刘双全找到黄兴亮。
“为提高入园创客的创业成功率,园区建立了创业导师库,为创客提供一对一服务。”刘双全说。
在与黄兴亮沟通之后,刘双全一针见血地指出黄兴亮的误区——只有技术,但忽略市场营销。
恍然大悟的黄兴亮一改“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心态,开始主动跑起市场。
无论是市场营销,还是财会税务管理,都有相应创业导师辅导,黄兴亮的企业很快起死回生。
2015年4月24日,北碚大科园专利信息化托管平台正式投入使用——科技型小微企业都可通过专利信息化托管平台享受免费服务。
“全方位、多角度的精准服务是帮助创客由创新迈向创业的成功基石。”刘双全说。
构筑创业生态
2015年6月25日下午,从大科园会议室出来了很久,西南大学农学博士袁建明还在回味刚才的会议。
这天下午,大科园组织园内企业参加了嘉陵创客(四期)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类企业交流座谈会”。
“我们定期不定期举办各种互动活动,让创客们互通有无,共同进步,打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生态。”刘双全说。
袁建明握有时令蔬菜、水产品等农产品的模块化种养殖技术,可以在狭小的阳台定制不同的蔬菜种植模块。
无疑,这是个好创意。
“但是这个项目链比较长,想一下就头大。”袁建明一直没下定决心创业。
可在上周嘉陵创客(第3期)导师讲堂上,创业导师黄俊教授的一番点拨,让袁建明找准了方向。
“黄教授建议我‘吃甘蔗选甜的一段,对自己不熟悉的环节采取整合共赢的组合模式。”袁建明说。
这天,袁建明正是来寻找共赢伙伴的。
在这次会上,央美园林、旺特科技及尚林科技向他伸出了橄榄枝。
“他们的公司正好能补上我欠缺的那些环节。”袁建明说。
走之前,袁建明找到刘双全:“要给我留个办公室哦,我马上就过来。”
在大科园,创客们创办的企业不再是一个个单独的个体,而是构建成一个良好的创业生态系统。
“这里有大树有小草,大树提携小草,小草经过助推,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长成参天大树。”刘双全说。
截至2015年8月,园区累计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371家,高新技术企业26家,累计产值达30多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