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咖啡:以咖啡平台筑起公益社群
2015-09-18马琳刘映映
马琳+刘映映
在这物质横流的社会,“公益”这个名词,感觉与我们相距甚远。总有人觉得做公益是有钱人的事,与咱老百姓没有半点关系。殊不知,“公益”实际上是一个动词,有行动才叫公益。公益不单单是简单地呼喊口号,抑或是捐点钱物。一个暖心的微笑,有时候就是一个公益标志。一次简单的分享,有时候就是一场公益的行动。在爱咖啡联盟的这个群体中,有不少店主用咖啡厅这一独特的社交平台,让公益文化走进群众,接近群众,推动公益活动落地到百姓生活的周边,他们拥有一个同样的名字:公益咖啡。
喝咖啡是一种消费,在“舒窝”是一种公益
不少人说,“公益”只是一家咖啡店的附属品,咖啡店才是其运营的根本。然而,一家坐落在中山小榄江边上的咖啡馆,却颠覆了公益咖啡给予我们的印象。这个叫“舒窝”的地方,给我们演绎了什么叫做:“一切为公益,一心为公益”。“舒窝”一共有三层,每一层都有其独特的公益使命。
三楼作为“公益厨房”,定期举办公益烹饪、公益烘焙等活动。制作的成品会赠送给当地特殊困难家庭或进行义卖,义卖所得全部用于公益事业。二楼设有“公益书吧”,定期举办读书会,倡导低碳阅读的理念,希望拇指一族们放下手中的手机、电脑,静心阅读,深入阅读。同时还举办各种主题沙龙,培养大家乐于分享的风尚。一楼则被打造为公益咖啡厅,用商业智慧发展公益事业,用咖啡作为一个载体,在宣扬咖啡文化的同时,倡导公益文化。咖啡厅的营收所得利润50%捐赠给中山小榄当地的公益组织“创益菊城”,用于其行动内95个子项目的运行。
咖啡店内甚至还设有5款公益饮品,对应特定的五个公益项目。文明养宠物推广计划、困难青少年关爱活动、企业小候鸟辅导班、关爱独居老人活动、地贫儿童关爱活动,每卖出一杯,“舒窝”将对应给该公益项目捐赠5元。
咖啡厅店面还向有意愿、有工作能力的就业困难人士提供岗位,给予他们一个自食其力、自立自强的平台,打造一个创业实训的基地。在“舒窝”的帮助下,了解咖啡文化,继而爱上咖啡,最后成为专业咖啡师,甚至在国际赛事中获奖的年轻人不在少数。那些曾经终日无所事事,被看做边缘少年的人,在这样的帮助下,得到脱胎换骨的改变,这何尝不是一种公益呢?
此外“舒窝”以每场300元的低廉租金,吸引顾客,增加收入。当然,这租金也划归为公益基金。总而言之,这座不起眼的三层建筑,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都与公益紧密相连,焕发着家的温暖。
“舒窝”的负责人罗先生说:“我们希望倡导一个正确的公益观,告诉每一个顾客,公益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捐资捐物只是其中最为直观的一种。在其他咖啡店里喝杯咖啡、吃块蛋糕只是一种消费,在舒窝就变成了公益。”
该喝的咖啡照样喝,该点的蛋糕照样点,舒窝并没有在咖啡、蛋糕的收益上增加一分一毫,这些捐款的来源是 “舒窝”的利润。唯一不同的是,顾客参与其中了,每一个客人都在充当一个公益践行者与传播者。 舒窝的使命不是要依靠咖啡赚庞大的资金,然后投入于公益事业。而是在凭借自身的能力,力所能及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同时,以咖啡厅为一个载体,用最生活最本真的方式潜移默化地让公众了解公益、支持公益继而践行公益!
众筹咖啡厅股东合力拯救五岁淋巴癌女孩
如果说,“舒窝”公益咖啡是用尽一切可以用的资源去推广公益、践行公益的话。那么这家由108位来自各行各业的爱咖啡人聚集在一起,以众筹方式筹办的“梦享家咖啡生活馆”可以说是用另一个更为宏观的角度去理解公益,分享公益。
90后合伙人王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说到:“公益的定义是广阔而客观的。大公司每年捐赠庞大数额的款项是公益,顶着烈日在街头义卖义演是公益,小学生把省吃俭用攒下的压岁钱投入捐款箱是公益,在我们看来,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把快乐与他人一同分享也是一种公益。不要因为公益的崇高性而把公益放得很高很高,其实我们身边就可以有公益。”
“梦享家”之所以被称为梦“享”家,是因为它承载着108位老板对咖啡生活馆:追逐梦想、分享快乐、宾至如归的寄望。希望它≥咖啡馆,就像叮当猫的百宝口袋,小小的面积中却可以添加丰富多彩的内容。馆内定期举办红酒、旅游、电影、英语等多个不同领域的分享沙龙。给大家一个分享交流的平台,分享心得,分享快乐。用一种分享的方式,去传递一种正能量,宣扬一种“自公益”的理念。
“梦享家”的周年纪念日是4月1日,这个每个人都可以尽情儿戏的日子,他们选择了做一件认真负责的事,一件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事。在试运营的第一个月,股东们从网上得知一名中大女研究生患有重症肌无力,却没有能力支付药费。经过股东会议商量后,把营业初期半个月的收入捐给了她,希望尽一点微薄之力。
古语有云:“勿以善少而不为”梦享家却“观小而为善”用心发现身边有需要帮助的人,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在一次偶然的机遇下,创始人之一的林先生经朋友介绍,关注到新快报天天公益的栏目,在这之中有许多温暖个案,当中的主人公都急需这样或那样的帮忙。
“把运营收入捐出去”的想法再一次出现,这个想法一提出,立即得到众人的响应,所有合伙人一致同意。经过甄选,最后梦享家咖啡生活馆选择了一位被母亲离弃而且还不幸患上淋巴癌的5岁女孩进行捐助。梦享家的相关负责人说:”创办这个咖啡馆的初衷是希望借助搭建的平台,帮助落单的青年建立社交圈子。然而,渐渐我们便发现,在这个圈子里,做公益是我们永恒的话题,我们期望通过自身影响力的扩大,把参与公益这样的理念传播给更多的人。在维持咖啡店的基础运营的基础上,尽最大的力量去做公益。”咖啡生活馆的定义大概就是把咖啡融入生活,把公益融入日常的点滴之中。如细碎的春雨一般,润物细无声。
SUGAR音乐咖啡馆:用音乐抚慰困境中的人
作为一家以音乐为主题的咖啡馆,SUGAR选择用最熟悉的方式去开展公益活动。在为咖啡店吸引更多顾客的同时,也更好地诠释“公益在身边”这一句话。
要说这家咖啡馆与其他传统咖啡馆有什么区别?大概就是时常会飘荡出或欢快激昂或动人悱恻的ONline乐声。与其说是咖啡馆,更像是一个音乐练习室,一个吉他训练班。定期举办的免费吉他课程,给音乐爱好者提供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培养乐器演奏人员,为公益义演提供人才。同时,定期会举办公益烘焙活动,所做的曲奇点心全部义卖。义卖所得用于购置吉他、音乐书籍等,培养更多的音乐人才,继而举办更多的音乐义演活动。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募捐款项。在SUGAR音乐咖啡馆,公益不再是单方向的给予,而是一个循环式的互助过程。
SUGAR音乐咖啡馆肩负公益的使命,这与负责人覃先生有很大的关系,他除了是咖啡店主以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星啡公益促进会秘书长。这样一个特殊的身份,促使他拥有对社会深厚的责任感,对公益事业由心而发的使命感。覃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说:“相比起物质上的公益行为,我们更倾向于精神上的。我们希望我们可以用音乐给处于困境中的人送去鼓励,同时播撒公益思维的种子,让更多人成为我们当中的一员。”SUGAR音乐咖啡馆除了定期举办免费的吉他课程培养义演人员、定期举办公益音乐会以外,还免费提供场地,用于推广各项公益项目。
许多的咖啡馆加入公益的元素,往往会提高其自身的信誉,继而提高营业额。当被问到公益的元素是否可以帮到咖啡店盈利时,覃先生说到:“与其说公益元素可以提高咖啡店收益,不如说公益使得人生的营业额上升。”
覃先生表示,不同的公益咖啡都有其独特的做法,可以很简单,也可以很极致。然而,既然做公益就不要想着赚钱,不计成本地付出人力物力,不惜占用营业时间来举办公益活动,耗费心力不收回报地培养音乐人才没有任何一点是可以让你赚到钱的。但是你赚到的远比你想象的要多。
儒家鼻祖告诉我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家里的老人常跟我们说:“施比受更幸福”。公益思维自古以来就有,公益咖啡只是在传统的公益视野中跳出来,用一种更为新潮更为符合社会发展的方式去呈现。咖啡这一独特的文化符号,自进入人们视野开始就被赋以时尚优雅的标签,它以其独特的魅力游走于各个不同的领域当中。爱咖啡联盟也将继承咖啡这一特性,积极推动咖啡厅社群的跨界整合,为咖啡文化的传播尽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