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阅读经典的现代意义
2015-09-18王大磊
王大磊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脊梁,要延续中国文脉,恢复近代以来丧失的中华文化的高度自信,提高民族文化素质,都需要重振国学。民族文化的兴衰,直接决定每一个炎黄儿女的福祉。当然,重温经典是为了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弘扬中华文化,不是复古,而是推进当代文化教育的发展。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熟读经典之作,可以直探人性本源,较轻便地汲取到人生的智慧,较迅速地启迪自己的理性。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就是因为它经受了时间的考验,是真正人文的东西。这些经典之作有和谐的音韵、优美的意境,是真正中国特色的文化,有助于提升孩子的情感品质。这些经典之作更包含了道德的、伦理的、民族的大学问和大奥秘,如国学所蕴含的“仁、义、礼、智、信”,能让人以健康的心态来适应社会变迁中的不确定因素,儒家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气与豪迈更是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人格理想,几千年来不知道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诸如此类都可以指导孩子生活,涵养孩子的文化气质,帮助孩子走向成功。
阅读经典著作,有助于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传统读经教育以人格的养成贯彻始终。《大学》中的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做人的准则。孔子认为理想的人格是坚韧不拔、乐观进取,合于社会准则的“君子”,有利于与他人和谐、与社会和谐。墨子“利天下为志”,康有为“博爱平等,文明进化”,孙中山“天下为公,互相服务”,这些都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奋发图强。
由于阅读经典有利于语言能力的培养,语言又是理解力的基础,所以阅读经典著作有利于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尽管经典著作往往有一定的深度,但青少年学生通过由易到难的自主学习,在头脑中储备了重要的资料,可供日后随时使用。这些资料都是集最优秀的文学、史学、哲学为一体的经典,他们对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力是有一定帮助的。关于古典文学的重要性,爱因斯坦这样说:“那些只读报章和当代作家的代表作的人,依我看来,就像是自己是大近视却又厌恶眼镜。因为他从不看远一点,听多一点,故此他全为偏见和当下流行的事物所蒙蔽。一个人无论是多聪明,如果他从不放弃融汇其他人的思想和经验,他只会是枯燥无味。”
结语
读经,就是“读最有价值的书”。
“经”,本义是“织布的直线”,是织成一匹布的先导,引申为“天经地义的常理常道”。“经书”便是教导人生的书。这些书自古流传,每个民族都有其历史上所有知识分子共认的“经书”,如中国的四书五经、印度的《吠陀》和佛典、西方的《圣经》等,都是给人安身立命的典册。
人的生命有限,熟读一些有高度价值的书,可以直探人性本源,较轻便地吸取到人生的智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较迅速地启迪自己的理性。而后对比较浅显性、应用性的学问,就可以事半功倍地吸收。当然,由于传统典籍历史久远、晦涩难懂,成年人读此尚有难度,有学生产生不情愿的心理自然也在情理中了。学校开展“诵读经典”的活动,必须做到以学生为本,考虑学生的真实感受。组织学生诵读传统典籍,本意应在于陶冶学生情操、培育学生素养、健全学生人格,而不是在于所谓的“读完学渣变学霸,读经能上北大清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