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理论课经典导读教学法探讨

2015-09-18王艳

学理论·下 2015年6期
关键词:教学原则

王艳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经典导读教学法,指的是运用经典诵读、我读我解、经典访谈、经典解读等方法,阅读、解析马克思主义以及适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各类经典著作,引导大学生分析、理解经典著作的基本内涵,进一步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以此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科学性的教学方法。它立足高校思政课改革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坚持培养兴趣、专心研读原著、锻造大学生品德修养和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原则,组织教学,集中反映了经典导读法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性等特点,促进学生理论素质的提高、理想信念的确立和有志于社会主义建设。

关键词:经典导读法;教学依据;教学原则;教学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8-0155-0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经典导读教学法,是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在授课教师的带领下,运用经典诵读、我读我解、经典访谈等方法,阅读、解析马克思主义以及适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各类经典著作,引导大学生分析、理解这些经典著作的基本内涵,进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此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科学性的教学方法。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经典导读法遵循的教学依据

思想政治理论课经典导读法(以下简称经典导读法)的教学依据有以下方面。

1.经典导读法适应深化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阐述的基本原理无疑是正确又深邃的,然而这些原理从何而来,如何理解呢?这不仅要通过讲授和联系实际等办法来解决,而且需要马克思主义原著的直接说明。一种思想、一个判断、一个结论,缘自什么样的现实和问题,有什么样的时代背景,对历史和未来有什么的意义和价值,这种理论最初是如何表达出来的,又是怎样被传承和创新的?对于这些问题的追寻,都需要到原著里去寻求答案。传统的思政课课堂教学缺少这一环节,为此增加经典导读法非常必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课堂教学实际,通过带动学生有选择地阅读经典,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内容,促进大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升大学生理论水平。

2.经典导读法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运用经典导读法,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经典作家当初是如何怀着崇高的社会理想和追求人类社会进步的满腔热忱,不畏艰辛,不畏强权,在轰轰烈烈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创造出无产阶级的解放理论。许多经典也是经典作家们在和工人、农民等广大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过程中,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洞悉社会问题,针对时代特征和工人运动特点等,不断进行理论改革。通过经典导读,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到教材中许多耳熟能详的理论主张是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直接相关,真正认识到理论来自实践,又回到实践,理论需要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理论只有为人民群众所掌握,才能成为变革社会现实的力量等。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讲解“实践和认识关系”的过程中,就可以选用毛泽东的《实践论》的相关经典阐述进行导读,还原毛泽东对实践和认识关系的论述,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

3.经典导读法有助于促进大学生优良品德形成和思想政治理论素质的提高。对于大学生而言,思政课教学不只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一个认识的过程,一个实践的过程,更是一个优良品德形成和理论水平提高的过程。经典导读法会把原著里的社会理想、人生追求等逐步“内化”为学生的个体思想、观念和品质,同时也“外化”为行为习惯。通过研读原著,大学生们的思维能力、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理论水平都将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经典导读教学要强调先进理论的指导作用,强调知行统一,要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品德和理论水平现状为依据,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经典导读的针对性和方向性,才能指导好原著阅读,才能更好地达到预期的效果。否则,经典导读会使教学陷入盲目性、随意性,势必造成教学效果不佳、不尽人意。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讲授理想相关章节时,选择马克思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思考》一文就大有裨益。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经典导读法坚持的原则

1.经典导读以调动学生兴趣为第一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自然读起原著来就甘之若饴,没兴趣的话,读起来可能就味同嚼蜡。说起对思政课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兴趣,有的人恐怕要摇头和皱眉。很多人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真理,但都是大道理,与己无关,与生活遥远。为此,调动经典阅读的兴趣需要从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正确认识思政课和经典著作,尤其是它们所阐发的“大道理”,是不是符合自然和人类发展规律的学说,是不是立足实践生活,追求实现为现实生活的学说?是不是寻求人类的平等和解放以及最终每个人都能获得真正自由发展的学说?如果你是一个私有制和资本剥削的坚决拥护者,是一个倡导不平等、伪自由的个体,是一个不平等局面中的利益获得者或者剥削者,那的确是没办法认同思政课和经典著作。第二,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同样,一个人要是经常跟经典著作打交道,发现经典著作与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密切相关,且在理论上能够帮助自己,那么兴趣也容易慢慢地产生,对经典著作也会从排斥到熟悉到喜欢。譬如,在文学专业的学生面前,可以多采用诗化的语言,也可以对古典诗歌作一些解读。众所周知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可以理解为量的积累到达一定程度,突破了度,实现了质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既可以理解为理性认识是来自于感性认识,也可以解读理性认识和理论都来自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在体育专业学生中,阅读经典著作,可以讨论毛泽东的体育哲学思想,了解“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和“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①的内涵和“凡是能做到的,都要提倡做体操、打球类、跑跑步,爬山,游泳,打太极拳等各项体育运动”②的具体主张。经过有效的兴趣培养,实现学生们愿意研读经典著作,并且赞同经典著作的基本理论主张。

2.经典导读对原著进行精心研读、细心品味。经典著作既是经典作家们丰富思想的结晶,又是人民群众实践活动的理论成果,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方法论内容。不仔细研读,无法厘清文本的基本思想、主要主张,不了解它倡导什么,批判什么,追求什么。尤其这些经典著作反映的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揭示的是世界的客观规律和基本原理。理解和把握这些科学真理,必须以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和随时随地的现实条件为转移。研读经典著作,不能拘泥于原著中个别字词,个别句子,具体结论,也不能随意发挥和断章取义。一般来说,经典著作说理透彻,理论联系实际,文风质朴,然而,由于存在或可能存在创作时代的差异、民族的不同、文化习惯的不同,要真正理解原著,也不是一件信手拈来的事情,需要专心研读,下苦功夫。这种苦功夫,毛泽东曾经理解为“钻”。要想搞懂马克思主义,不下功夫不行,要想透彻理解马克思主义,不钻研,不攻关不行。

3.经典导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思政课经典著作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把握现实和变革现实的锐利思想武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就是坚持改变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统一。只有联系实际,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理论;只有联系实际,才能更进一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只有联系实际,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真正转变为人民群众的思想武器,才能真正实现为变革现实的武装力量。这些联系着的实际,大到国家当前的方针政策和具体措施,小到家长里短,关乎学生成长的喜怒哀乐。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将对零散的实际的理解上升到系统的、普遍联系的高度,从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直至提炼为理论,成为学生生活实际的指南。

4.经典导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则。思政课经典导读法要把理解著作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思政课经典著作主要有两大块内容,一个是马恩列等的思想著作,另一个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前者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并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指导原则;后者本身就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成果。通过经典著作导读,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真正地弄懂这些原理的中国化成果,也才能更全面地把握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更全面地理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5.经典导读坚持发展的原则。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1]437理论思维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通过不断培养得来的。思政课经典导读,就是培养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增加思想深度和训练思维方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观点,又领会经典作家发现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的思维方式。同时,思政课经典导读中倡导的个人价值和社会理想,以及经典作家们的崇高风尚和人格力量,都会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思政课经典导读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懂得人生道理,领悟人生真谛,体验人生价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念。经典导读法可以在思政课整个教学序列中加以运用,可以两头延伸,即由本科往前推展到中学阶段,往后延伸到研究生阶段,并且各门课程之间也可以相互延伸,融为一体。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经典导读法奉行的教学效果评价

思政课经典导读法的教学效果评价应该从导读法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性来进行。

1.经典导读法的针对性。经典导读法有两个针对,一是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经典著作来进行研读;二是针对已经学习过思想政治理论基本原理的学生来展开教学。前者表明我们研读的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原著,探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追求人类解放的发展道路。也许也涉猎各类其他著作,包括经史子集,然而这仅仅是涉猎和相关,而绝不是研读的基本内容和主要内容。后者意味着经典导读法目的是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把握,提高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坚定学生共产主义信念,激发学生研究现实问题的兴趣,增强他们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

从经典导读法的针对性来看,其效果评价可以分为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或者说是小目标和大目标。小目标就是学生读过几篇经典著作,了解著作的基本观点和主张,并能够辩证地看问题。大目标就是学生自觉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也许有人会说小目标太小,可是比起社会调查中某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不知道马克思是谁,这个小目标就不是目标太小,是一滴水慢慢渗透,是一棵树木慢慢发展到整片森林的力量。

2.经典导读法的实效性。经典导读法的实效性指的是通过经典导读,学生是否拥有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加强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同感,掌握了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并具备了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认识现实、理解生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们容易形成一种先见,思政课讲的都是离生活遥远的大道理。大道理人们爱讲不爱听,也不爱在生活中自觉地践履大道理的内容。这涉及两个问题,一个是大道理要不要讲,另一个是人们要不要照着大道理做。

大道理要讲,但讲多了让人烦,讲的不当让人厌恶。大道理由谁来讲,怎么讲,原著里能够给我们展现出来,都是时代提出的问题,都是人们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而形成的理论结晶。在原著里,我们看不到大道理让人害怕的面孔,讲大道理的都是奉献了自己甚至家人,真正为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谋解放、谋幸福的革命家、思想家们,他们讲得有理有据,有的娓娓道来,有的铿锵有力,有的深邃智慧,让读者觉得或者亲切动人,或者热血澎湃,或者信服拜服。通过经典导读法,大学生们既能真切地感受到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们为人民群众的情怀和理论睿智,又能通过学习,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解答了生活中的困惑。

3.经典导读法的科学性。经典导读法的科学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原理和原著的完美结合,原理来自于原著,二是师生教学的紧密结合,三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力结合。

我们从原理中掌握的知识、规律等是不是具有科学性,除掉实践的证明,它们是有据可查还是信口开河或任意捏造的呢?经典导读法直接回答了这个疑问。通过研读原著,经典作家们的论述清楚明白地展示在大学生面前。我们会发现原著对理论的论述更完备、更全面、更深刻,论述的方法更辩证、更具有说服力,而论述的语言充满鲜明的时代感,动人的艺术性,甚至风趣的幽默感,以及强烈的感染力;比起思政课原理的内容更丰富、更深邃、更吸引人、更发人深省。

高校思政课经典导读法中的教学结合,突出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动性、成长性。经典导读,必须阅读文本,不仅教师要细心研读,学生也要认真阅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然了解本文的基本观点和中心思想,并进一步把握全文的基本轮廓和逻辑关系。经典导读法最后变成了学生自觉阅读、自觉学习、自觉思考、自觉探讨理论和研究现实的方法。

马克思曾说过“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来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1]502马克思主义要求人们既要认识世界,又要改造世界,实现二者的统一。经典导读法培养了大学生们理论认识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理论思维水平,并促使学生投身于社会实践活动中,参与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中,自觉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将理论转化为改造现实的力量,实现改造世界的美好蓝图。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教学原则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求同存异教学原则的应用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基本原则
浅谈初中作文教学的几个基本原则
刍议语境理论下的英语语法教学所遵循原则
浅谈现代中职英语教学方法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小步教学法的教学原则
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的应用
新课改视阈下初中语文高效教学体系的构建
浅谈略读课文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