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1 100 MVA电力变压器突发短路及温升实验系统项目中的应用
2015-09-18
苏州第一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苏州 215123
1 工程概况
1 100 MVA电力变压器突发短路及温升试验系统项目测试车间工程(简称国电3#电机测试车间,见图1),建筑面积8 333 m2,南北长139.44 m,东西宽65.8 m,混凝土框架金属网架屋面结构。工程特点和难点主要体现在高、大、难、深4个方面。
图1 测试车间剖面示意
高:建筑地上单层,最大建筑高度72.58 m。独立巨型空心混凝土柱顶标高63.55 m。
大:巨型空心混凝土框架柱,截面尺寸为3 700 mm×1 800 mm、3 000 mm×3 000 mm等;5台1 100 MVA发电机基础底标高为-2.50 m,基础顶面标高为5.50 m;每个基础长22.23 m,宽9.08 m,基础混凝土最大厚度8.05 m,最小厚度2.50 m,单个基础混凝土量1 200 m3。
难:巨型空心柱柱与柱之间由9道连系梁和板带连接,网架支座为巨型空心混凝土箱梁,混凝土结构施工难度大;网架的安装难度高。
深:钻孔灌注桩桩径为1 500 mm和1 200 mm,有效桩长为72 m、75 m,承载力大,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为9 000 kN。
为保证国电3#电机测试车间施工的顺利进行,我们在该工程土建施工中运用了BIM技术,通过建立施工模型,对工程相关构件的形状信息以及构件材料、用量、价格进行分析,从而在指导施工、工程算量、材料管控、进度协调管理等几方面实现3D施工的可视化模拟,支持深化设计,使各参与方在同一个平台上实现数据共享,提高了协同效率[1,2]。
车间土建三维模型如图2所示,钢结构网架模型如图3所示。
图2 土建结构三维模型
图3 钢结构网架三维模型
2 BIM技术的应用
2.1 指导施工
2.1.1 建模为图纸审核提供依据
工程伊始,我们进行了施工模型的建立,并发现不少设计问题,为审图提供了第一手可视化的技术数据。
通过三维模型与平面图来列举有关独立柱桩基标高错误的检查过程:根据CAD设计图纸,我们可以看到在基础图中承台CT-3A设计特意注明顶标高为-10.10 m,而CT-3为-2.00 m,两承台厚度均为2.0 m,而且该部位是电梯井基坑位置;通过建立三维模型,我们发现该轴线位置上承台下落,查询属性顶标高为-10.10 m,与图纸吻合;根据建模的桩体情况看,桩体穿过了承台,存在问题。在图纸会审时及时修改了CT-3A的标高,调整为-2.00 m(图4)。
图4 基础承台CAD图纸、按此建模的基础三维模型及承台构件属性
2.1.2 建模有利于更直观地划分施工段
为解决大型发电机基础施工中存在的诸如工业预埋件数量多、工艺对基础顶面的不同标高要求多、预留洞及管道构造复杂等问题,我们通过运用BIM技术对混凝土基础进行了建模,然后将模型提交设计与工艺进行复核,并根据三维模型最终确定了合理的施工区域划分[3,4]。
根据建模过程发现,整个设备基础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厚3.3 m的大体积筏板底座;涉及大量的预留洞、预埋件的厚2.2 m竖向大构件;面标高各异,涉及大体积混凝土和超限荷载的模板支撑的厚2.5 m顶部上盖平台。
考虑到本工程基础混凝土最大厚度为8.00 m,最小厚度为2.50 m,鉴于整个基础的上述结构形式,为防止混凝土开裂,便于设备基础预埋件安装,分2层共2次进行设备基础混凝土的浇筑施工,即3.3 m筏板底座为一施工段、2.2 m竖向构件和2.5 m上盖平台为一施工段。
2.2 工程算量
BIM技术的另一亮点是不管模型有多复杂,只要建得出,就能够利用算量软件对模型进行快速、高效、准确的工程量计算。发电机设备基础共有5台,结构比较复杂,借助BIM技术里的鲁班算量能够高效计算出设备基础的工程量,通过云功能里的自动套以及工程量计算功能,可以很快地计算出5台大型设备基础的工程量,大大缩短了算量时间,在提高准确率的同时,节省了人力。
2.3 材料管控
本工程车间虽为单层结构,但其在标高为23.15 m、54.4 m的水平向构件较为复杂,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分段施工,这就需要对任一施工段的工作量有一个快速统计能力,比如空心柱、空腹梁等的计算相当复杂,通过建模可将复杂计算简单化。我们采用了以算量功能突出的鲁班软件进行建模,可以查询满足工程各个阶段的材料消耗量汇总表、构配件汇总表等6个报表,从而把握材料用量,做到分区域统计、一次运输到位,避免了塔吊重复起吊。混凝土浇筑的申请量与实耗量也得到了控制,避免了浪费。
2.4 进度协调管理
通过BIM技术的应用,我们在模型里通过虚拟布置施工段和节点,可以很形象地对各专业进行施工前的模拟生产安排,与各班组在会议室通过投影仪进行各工序穿插节点的确定,从而很好地把握施工过程的配合和各工种之间的衔接。整个基础施工涉及钢筋、木工、架子工、瓦工、水电工、电焊工、专业厂家预埋工7个工种,在200 m2的面积、1 600 m3的空间中如何配合好是工程中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正是借助于这个虚拟模型,项目部才能够很好地指导施工,进行三维的技术交底,使各方可以轻松地交流。
3 结语
BIM技术是一种数字信息的应用,通过使用BIM技术进行三维建模,可以模拟施工、指导施工。和二维视图相比,BIM为我们展现了二维所不能展现的视觉效果和认知效果。利用信息模型提前发现设计、施工方案的不足,有利于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工艺;BIM 技术同时提供了一个信息共享与交流的平台,提高了各个工种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效率[5,6]。但是要想将设计、施工以至于运营维保一体化,还需要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们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将坚持不懈地推动BIM技术在本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