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城镇人均工资水平的计量分析及对策建议

2015-09-18

时代金融 2015年2期
关键词:工资水平财政支出方差

王 哲

(山东大学,山东 济南 250100)

一、引言

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劳动关系双方的约定,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员工的劳动报酬。如月薪酬、季度奖、半年奖、年终奖。

经济模型是指对经济现象或过程的一种数学模拟,即经济现象的表示或模仿。每一种经济假说都可以看做是一个经济模型。计量经济学所研究和应用的模型是经济模型的一种,与其他经济模型有着本质的区别。计量经济模型揭示经济活动中各个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是用随机性的数学方程加以描述的。计量经济模型是为了研究分析某个系统中经济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而采用的随即代数模型,是以数学形式对客观经济现象所做的描述和概括。在这里,对财政支出和就业人员提出假说,构建经济模型。

我以分析城镇人均工资水平为目的,同时考虑了其他一些指标的分析需要,根据对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构思,在建模的时候作了如下处理:

1.该模型为线性模型。

2.主要采集的是1999年以后的,因为我国政府在90年代采取的政策和措施,是的我国经济运行机制有了极大的改变,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故这一时期的样本更能反映这种变化。

3.模型中将城镇人均工资水平作为被解释变量,根据经验引入就业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以求使模型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

注:以上数据来源于2009年的《中国统计年鉴》

以下是散点图:

通过观察散点图可以发现,工资和就业之间存在着先同方向变化又反方向变化的特征,一开始随着就业的增加工资水平逐步提高,而后又慢慢成反比发展。

这可能是因为影响工资的因素比较多,而就业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才会出现这种状况。但总体上来看就业对于工资的影响还是比较显著的。所以从理论上此模型可以研究。

下图为利用最小二乘估计法估计模型中的未知参数,通过此模型可以知道 b0、b1。

从此图可以看出b0=-22096.23,b1=3.180169,由此可以得到就业和工资的标准模型:

(调整的决定系数)

一、模型检验

(一)经济意义检验

从经济意义上来看,b1=3.18016,符合经济理论中财政支出有利于增加就业,表明我国每增加1单位的财政支出,即可增加3单位的就业人员。

(二)估计标准误差评价

估计标准误差是根据样本资料计算的,用来反映被解释变量的实际值与估计值的平均误差程度的指标。SE越大,则回归直线精度越低;SE越小,则回归直线精度越高,代表性越好。当SE=0时,表示所有的样本点都落在回归直线上,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表现为函数关系。就本模型而言,SE=25064.33,即估计标准误差为7109.964,它代表我国就业人员的估计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平均误差为7109.964。

(三)拟合优度检验

拟合优度是指样本回归直线与样本观测数据之间的拟合程度,用样本决定系数的大小来表示。决定系数用来描述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解释程度。就本模型而言,R2=0.918193,这说明样本回归直线的解释能力为91.81%,它代表我国工资水平的总变差中,由解释变量就业解释的部分占91.81%,模型的拟合优度比较低。

(四)参数显著性检验

其基本思想是:在某种原假设成立的条件下,利用适当的统计量和给定的显著性水平,构造一个小概率事件,可以认为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观察中基本不会发生,如果该事件竟然发生了,就认为原假设不真,从而拒绝原假设,接受备择假设。提出原假设H0:b1等于0,备择假设 H1:b1不等于 0。

二、预测

下面是Resid与x的散布图

三、异方差性

异方差性主要发生在横截面数据的情况,时间序列问题中一般不会发生,除非时间跨度过大。

(一)产生异方差性原因

1.模型中遗漏了某些解释变量。

2.模型函数形式的设定误差。

3.样本数据的测量误差。

4.随机因素的影响。

(二)异方差检验

?

取显著水平a=0.05,由于nR2<(卡方值),所以模型不存在异方差性。

以下是Wls估计法

?

Wl s估计检验

?

四、结合实际分析

从以上的财政支出和就业人员的关系模型中可以看出,财政支出对就业人员的影响还是比较显著的。财政支出对就业的影响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79~1992年为第一阶段,1992年至今为第二阶段。第一阶段时期以计划经济改良为主,国有企业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就业需求扩大,同时私营经济开始萌芽,也加快了就业的发展。这一阶段就业人数不断增长。第二阶段,实现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我国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原来在国有经济下产生的国有企业冗员模式被打破,于是就业增长速度趋于平缓。一国的工资收入水平不只是反映了通货膨胀或物价水平,实际上也反映了一国经济生活中的有效需求水平。但是需要指出的是,那些依赖他国廉价劳动力商品进口来抑制通货膨胀的国家,将会因进口商品价格的提高而引发通货膨胀!

五、几点建议

第一,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欲扩大国内需求,取得经济发展,就要不断调整要素分配比例,使工资所得份额不断提高。中国未来10年的发展,应当把重点放在提高工资所得份额上。这将极大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扩大国内需求,为建设和谐共富社会奠定基础。

第二,尽管一个企业增加工资或者增加雇工,必然会使得总需求有相应的增加,但这些新增的需求要被成千上万的企业瓜分掉,使得我们几乎无法实际观察到这种增加,与之恰恰相反,我们会清楚地看到这家企业的衰败。但是,如果我们采取一项强制的政策措施,让所有企业一起加薪,则总需求和总就业的增加是显著的,是可以观察到的(类似于数学上零乘无穷大的问题)。一般而言,我们被前面提到的坏现象所迷惑,而看不见后面的好风景。

第三,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提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著名论断,现代系统科学进一步地推进了对“整体与部分”的研究,发现有时候却表现为“整体小于部分之和”(Xu,G.Z.,2000)。这就是说,个别企业加薪导致衰败的结论,并不能直接照搬到全体企业。目前,出现在就业问题上的理论困境,完全在于我们过分依赖基于微观层次上的肤浅经验,完全停留在关于一厂一业的结论上,从而妨碍了我们从宏观层次上去认识和把握失业问题的本质。我们需要更好的扩大眼界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去看工资问题。

第四,最低工资标准与加班工资标准过低是造成我国有效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也是就业不足的重要因素.同时,各地政府在发展经济的中责任考核制度,又使得政府在劳动执法力度上不够有力,过度迎合了资本方的需要及利益诉求.由此可见,改善的工资水平与执法监管需要更好的结合起来,平衡我国我国经济结构。

第五,就就业和工资的关系来看,改善就业结构,适应国内经济发展水平,才能更好的提高工资水平。

猜你喜欢

工资水平财政支出方差
方差怎么算
概率与统计(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
计算方差用哪个公式
方差生活秀
人口红利、经济增长与工资水平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2016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支出完成预算情况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HAIR AND NOW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