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信息化建设助推环境监管

2015-09-18北京市环境监察总队

中国环境监察 2015年10期
关键词:污染源监察北京市

文|北京市环境监察总队

北京:信息化建设助推环境监管

文|北京市环境监察总队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工作时指出,大气污染已经成为北京发展面临的一个最突出的问题,蓝天难见、繁星无影,特别是长时间、大面积的雾霾,不但损害市民健康,也损害中国形象,首都形象。

2013年,国务院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明确提出了全国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是京津冀,京津冀的重点是北京。

大气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北京这座特大型城市诸多“城市病”中一个最令人揪心、矛盾最突出的问题。北京市长期以来在环境质量改善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北京市的环境监管形势依然严峻。统计显示,全市拥有各类固定污染源近10万个,在岗的环境监察执法人员不足500人。如果依旧按照传统的监管思路,通过“靠腿跑、用眼盯”的执法手段显然已无法有效做好监管工作。

近年来,北京市通过转变环境监管模式,充分利用和发挥信息化手段的支撑和促进作用,创新执法手段,规范执法程序,大大增强了环境监管能力。

北京市环境监察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思路——通过实施环境监察信息化建设,实现对污染源全生命周期的精细化监管,实现环境监察管理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和一体化。

信息化建设的思路

北京市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管理思路可以概括为“三个统一、四个结合、五个转变”。

项目开发实行“三个统一”,即项目招标统一由市环保局组织,软件功能需求由市环保局会商各区县环保局统一提出,硬件设备全市统一配发。这种统一的方式,利于项目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项目启动快、建设过程便于调度;规范全市的统一的执法流程;不存在市区两级环保部门数据对接等技术问题。系统功能立足“四个结合”,即与现场执法相结合,实行清单式执法,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效能;与环境数据中心相结合,实现环境基础数据统一管理,保证数出一门;各相关环境监察业务管理平台互相结合,实现现场执法软件与后台管理平台无缝融合,全面规范环境监察管理业务;与稽查考核相结合,通过任务统计、系统留痕等功能,科学客观的考核队伍和个人的履职情况。促进监察工作实现“五个转变”,即促进环境监察工作由疲于应付向有条不紊转变,由市区各自执法向全市协同执法转变,由粗放式执法向精细化执法转变,由凭经验执法向导航执法转变,由不公开执法向阳光执法转变。

信息化建设现状

信息化系统的构成。

北京市的环境监察信息化工作通过“北京市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北京市环境监察管理平台”和“北京市环境监察移动执法系统”三个应用系统来实现。其中,环境监察管理平台是三个系统的核心,该平台通过将市区两级协同对污染源全生命周期的精细化管理,为环境监管和日常管理提供支撑。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实施对全市重点污染源的过程监控、视频监控和自动监控,用于对排污企业的日常监管、重污染应急监管,以及作为排污费征收的重要依据。依托“环境监察管理平台”开发的移动执法系统,通过规范现场执法程序、实现实时查询、进行任务管理等功能,有效提高环境监察工作效能。通过三大系统的有机结合和相互融通,北京市实现了全市环境监察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精细化和一体化,市区两级环境监察机构的监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应用系统的基本构架及主要功能

监察管理平台。环境监察管理平台主要包括8个业务模块。其中监察工作管理模块主要是工作计划、任务和总结的下发、上传和查询;污染源管理、辐射源管理和应急管理三个模块主要功能包括各类污染源一厂一档的管理档案资料、自动监控设备、中控系统、视频监控、污染源监察任务和现场检查等的管理功能;法律法规标准模块提供各项法规、标准的查询;GIS平台可以实现地图展示和企业的定位;统计分析可实现对监察任务完成情况、检查记录录入情况以及企业一厂一档信息录入情况的统计功能;系统管理主要是实现企业档案管理和人员登录管理等。该管理平台实质为北京市监察信息化系统的控制中心,整合了环境管理中涉及的审批、申报、“12369”等多个业务系统的数据库,实现了全市环境监察人员的统一登录、各类工作计划和执法任务的下发、各类污染源档案管理和检查资料的查询汇总及统计分析等功能。

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北京市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包括数据前端采集系统、数据传输网络、污染源自动监控平台、环境监控中心几大模块,主要功能是全天候监控重点污染源污染物排放情况及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在重点排污企业现场端安装自动监控设备,将企业污染物排放数据通过3G网络实时回传至市环保局,实现对重点排污企业的24小时全天候监控,通过历史数据查询、超标报警等功能,环保部门随时掌握企业的排污状况,使环境监察执法工作更有针对性,为精细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移动执法系统。移动执法系统包括任务管理、稽查考核、视频监控、自动监控、信息查询和数据同步等多个模块。通过上述模块,依托便捷高效的移动终端可以实现四大功能:一是实现监察任务的信息化流转、过程管理、执法档案即时上传存档等功能;二是拥有规范的执法程序和执法档案;三是实现对污染源企业生产工艺、排污情况等企业基础信息,企业环评审批、排污申报和收费、在线数据等环境管理信息,“12369”投诉举报、历史检查和查处记录等历史环境监察信息的查询功能;四是根据全市执法人员执法任务完成进度和质量、违法行为查处情况等进行稽查考核。该系统是环境监察管理平台和自动监控系统的延伸,通过执法终端能够实现任务接收、导航执法、资料查询、执法文书办理等功能,大幅提升了环境执法工作效率。

监察管理平台、自动监控系统、移动执法系统三大系统既相互独立,又融为一体,共同为环保执法服务,为环境决策和环境管理提供支撑。

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和成效

实现了环境监察的程序化、规范化和一体化。

通过三大系统的建设,固化了全市环境监察工作的整体流程,大到全市的集中专项整治行动,小到市环境监察总队各科室、区县支队或大队自行制定的具体检查任务,都要从系统统一生成并派发执行,检查结果上传至全市统一的后台数据库,留档留痕,实现了整个监察管理工作的程序化管理。监察人员使用移动执法系统按照统一的执法要求和检查步骤,现场采集污染源“一厂一档”信息,制作现场执法文书,违法问题统一上传,实现了现场执法检查工作的规范化。

通过对全市环境监察管理工作的程序化管理,以及对现场执法检查工作的规范化管理,自然形成了市区两级环境监察队伍的一体化,整合并集中了市区两级环境监察队伍的力量,实现了市区两级环境监察部门对污染源、风险源和辐射源的协同监管、综合监管。经实践证明,市区两级一体化的管理是适合类似北京这样的特大型城市采用的。

实现了对污染源全生命周期的精细化管理

实现对污染源全生命周期的精细化管理是三大系统有机结合、共同作用的成果。环境监察管理系统收录了我市重点污染企业“一厂一档”信息,包括企业环保审批验收信息、企业地理信息、生产工艺、排污环节等基础信息,还包括企业排污申报、收费、污染物排放等动态信息,风险、辐射、固废、自动监控等专业管理信息,以及历次执法检查的档案,包括被责令整改或处罚的信息,基本囊括了一个排污企业从环评到建设、生产,直至关停的所有和环境监管相关的信息。

执法人员通过移动执法终端现场调取污染源单位的上述历史信息,便于快速熟悉企业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执法检查。同时,及时更新企业排污申报、污染物排放等动态信息,确保“一厂一档”信息数据的即时性和准确性。实现了对污染源全生命周期的精细化管理,为环保部门说清污染源、管住污染源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通过近几年环境监察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北京市在提升环境监察执法能力和效能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也积累了一定的建设和使用经验。今后将进一步优化各系统的功能和应用,不断探索提高环境执法履职能力的新途径、新手段,为首都的环境质量改善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

猜你喜欢

污染源监察北京市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气相色谱法测定固定污染源有组织废气中的苯系物
持续推进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管理全覆盖
明代监察逾权对新时代国家监察制度的历史借鉴
监督“裸官”,监察法何时不再缺位?
十二五”期间佳木斯市污染源排放状况分析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 青政〔2017〕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