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驱动发现大气田

2015-09-18王孝祥

中国石化 2015年11期
关键词:海相涪陵气田

□ 本刊记者 王孝祥

每一个油气勘探成果的获得,都源于创新的强大驱动,四川盆地普光气田、元坝气田、涪陵页岩气田三大气田的勘探发现,更是源于勘探理论和技术上的锐意创新。

9月15日,焦页1井往南53公里,群山中的焦页8井现场,从地下2800多米深的海相地层涌出的页岩气流舞成绯红的火龙,以20.8万立方米的日产展示着来自地心的磅礴气势。这个成果表明,焦石坝南部地区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涪陵页岩气田正在逐步扩大。

勘探分公司科研团队创新建立的海相页岩气“二元富集”理论认识,破除了涪陵焦石坝地区勘探潜力小的传统认识,科学指导了涪陵页岩气田的勘探发现和正如火如荼展开的大规模勘探开发。目前,这一理论正在发挥更大的作用,焦石坝南直至丁山地区1000余平方千米的区域成为海相页岩气勘探的重点目标。

15年来,勘探分公司通过创新驱动、人才支持和发扬优良传统,实现了高效勘探,发现了普光气田、元坝气田和涪陵页岩气田等6个大中型气田。

□ 涪陵页岩气田发现井焦页1井试获高产。黄勇 摄

创新破“禁区”

1999年,中国石化启动南方海相勘探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石化总地质师马永生和现任勘探分公司总经理郭旭升等组成的南方海相项目部领导班子,领着一支由20多名年轻科技人员组成的勘探队伍,开启了南方海相勘探的新征程。

他们最初将突破口锁定川东北普光地区,也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一方面,南方海相诸多盆地中四川盆地海相沉积较稳定,油气地质条件较好。另一方面,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到2000年,四川盆地历经4轮大的油气勘探,发现了100多个中小油气田,最大的气田也只有400亿立方米的探明储量。勘探界称四川盆地新中国成立前是“有气无井”“有井无田”,新中国成立后是“有小田无大田”。特别是普光地区,前期已打了21口探井,所有构造高点都打完了,没有大的油气发现。当时有专家认为这一地区远古时期是“海槽”,是不利于油气成藏的勘探“禁区”。

但是,这支年轻的队伍利用原有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后认为,地质认识不清加上勘探技术水平低,阻碍了这一地区油气勘探的发展。尊重前人的工作,但不盲从前人结论。他们通过对构造演化、烃源岩发育及油气充注历史等基础地质进行分析研究,在前人划定的所谓“深水区”找到了许多浅水沉积的证据,重新建立了川东北地区生物礁滩沉积模式,认为普光地区具有发育台地边缘礁滩相储层的沉积背景,否定了“海槽”认识;而后利用已有资料和成果进行储层研究,认为普光地区处于台地边缘主体部位,具有发育良好礁滩储层的条件;通过进一步的资源评价和成藏主控因素分析,认为普光地区主要目的层长兴组、飞仙关组气藏为构造—岩性复合气藏。基于这一系列新的地质认识,他们提出了“以长兴—飞仙关组礁滩白云岩储层为目的、以构造—岩性复合圈闭为勘探对象”的勘探新思路,并且在构造低点部署了普光1井。

他们顶住多方压力,落实不打高点打低点这样“离经叛道”的勘探新部署,实施了普光1井,发现了国内丰度最高、规模最大的海相整装气田普光气田。

在勘探过程中,他们紧密结合勘探实践进行地质理论研究和勘探技术攻关,弄清了深层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发育主控因,提出“多元供烃、复合控藏”成藏模式;攻克了复杂山地深层碳酸盐岩高分辨率地震资料采集处理和解释难题,形成了礁滩储层精确预测方法,开发了高含硫气井钻探关键技术。这些理论和技术的形成,支撑了普光气田的发现和整体探明。他们牵头完成的“海相碳酸盐岩天然气成藏机理、勘探技术与普光气田的发现”获得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创新求发展

普光气田的发现,让集团公司上下感受到南方海相勘探团队强大的创新力和顽强的战斗力,经过重组充实,这个团队发展成为专业化的勘探分公司。

这支雄心勃勃的勘探队伍继承和发扬普光精神,趁热打铁,一鼓作气,保持高昂的创业激情,剑指新的领域,接连扩大战果。他们登记了四川盆地最后一个被“遗忘”的、前人认为没有勘探潜力的另一个“禁区”——元坝地区。通过深入研究,创新提出了“以寻找长兴—飞仙关组台地边缘岩性气藏为勘探对象”的勘探新思路,创新形成了“多元供烃、岩性控藏”的超深层生物礁气藏勘探理论,发展和完善了“相控三步法”储层预测技术,攻克了超深层高含硫气井高效钻探关键技术难题,发现和探明了平均埋深6673米的国内首个超深层生物礁大气田元坝气田。他们牵头完成的“元坝超深层生物礁大气田高效勘探及关键技术”项目,荣获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勘探分公司在海相碳酸盐岩领域卓越的创新能力和勘探成就,引起国内外技术和勘探界的震动。国际著名地质学家金斯伯格很佩服地对他们说:“在海相碳酸盐岩超深层油气勘探理论和实践方面,你们已经在引领世界!”

创新谋未来

普光气田和元坝气田的发现让世界对勘探分公司刮目相看,而涪陵页岩气田的发现则再次让世界同行侧目。涪陵页岩气已成为中国石化的一张名片,更是勘探分公司的一张王牌。它的发现首先归功于理论和技术的创新。

受地质认识和关键技术制约,国内页岩气开发一直低调潜行。经过大量研究,勘探分公司的科研团队提出了“保存条件”这个关键变量。他们认为,美国的页岩气埋藏的地质构造相对简单,富集和保存条件较好,而我国的地质运动剧烈,富集和保存条件较复杂,因此,勘探国内页岩气,必须综合考虑页岩气的生成条件和后期散失条件,而且必须动态研究保存条件。沿着这样一条清晰的主线进行深入研究,他们对页岩气富集和保存的认识更加清晰,创新性地提出“良好的顶底板条件、适中的埋深、远离开启断裂、不整合面和抬升剥蚀区是保存关键,储层高压—超高压是页岩气保存条件好的表征”的新观点,简称“二元富集”理论,实现了页岩气地质认识的升华。

理论的突破,给地质家寻找页岩气提供了一盏指路明灯。他们豁然开朗,在原来别人觉得没有勘探潜力的焦石坝地区,看到了能够发现页岩气的希望。2011年底,他们完成了第一口海相页岩气参数井焦页1井的论证,2012年焦页1井顺利实施,由此,打开了通向海相页岩气勘探新领域的大门。

2012年12月28日傍晚,恋恋不舍的落日余晖仍在涪陵焦石坝的山头摇曳它灰暗的尾巴,一个金黄的“火娃”从焦页1井放喷池跃上半空,欢快地飞舞着,天空彻亮,焦页1井试获日产20.3万立方米高产工业气流。

而后,中国石化统一部署,加快了涪陵页岩气的商业开发。2014年,涪陵页岩气田提交1076.75亿立方米探明储量通过国家评审,标志着我国首个大型页岩气田正式诞生,使中国成为除美国之外第一个实现页岩气商业性规模开发的国家。因这一重大商业发现,中国石化荣获世界页岩油气峰会授予的“页岩油气国际先锋奖”,成为全球第4家获此殊荣的公司。截至目前,涪陵页岩气田探明储量累计达3806亿立方米。

世界著名的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的页岩气勘探评价专家如是说:中国石化海相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是一流的,无论是页岩气综合评价技术,还是水平井钻井技术,以及分段压裂试气工艺技术,都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真的很棒!很棒!

面对两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一个国际大奖,勘探分公司领导总结出这样一段话:“从普光气田到元坝气田再到涪陵页岩气田的发现,从国家大奖到国际大奖,我们走过了一个不断创新发展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南方海相油气勘探已经开了个好头,下一步,要按照王玉普董事长提出的‘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要想有未来必须抓创新’要求,持续用创新驱动高效勘探,去圆一个更大的油气梦。”

猜你喜欢

海相涪陵气田
涪陵榨菜
涪陵:工业大区打开绿色新场景
海相软土地区铁路深长双向搅拌桩复合地基加固效果分析
延安气田集气站的无人值守改造
塔里木盆地西缘乌恰地区海相砂岩型铜矿的发现及对找矿的指示意义
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3500米以浅探明万亿方页岩气田
YS1井络合铁脱硫液参数优化研究
松南气田低密度低伤害随钻堵漏钻井液技术
涪陵:水做的城市 水润的容颜
塔北隆起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刻度区油气资源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