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别能战斗的设计团队

2015-09-18赵秀峰

中国石化 2015年11期
关键词:长岭炼油厂管线

□ 赵秀峰

尽管在湖南的生活、工作条件十分艰苦,但大家都能发扬老抚顺院的传统和作风,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设计任务,被上级领导誉为“特别能战斗的设计团队”。

1969年10月,石油部军管会决定,将抚顺设计院(洛阳工程公司前身)由辽宁省抚顺市搬迁至河南省宜阳红旗炼油厂,同时还要组建一支具有独立设计能力的300人的设计连队,搬迁至湖南临湘长岭炼油厂承担设计任务。一声令下,抚顺设计院军管会立即行动,经过短暂的准备和安排,于11月28日召开动员大会,把全院800名职工一分为二,一连(主要是负责长岭炼油厂设计的技术人员)迁至湖南,二连、三连及机关人员迁至河南,要求在一个月内分三批全部搬迁完毕。我被分到搬迁至湖南的连队中。

艰难的起步

我们于1969年12月底分期分批从抚顺动身,经沈阳、北京、武汉转车,直至湖南临湘路口铺车站,在车站旅馆住了几天后被接到厂里临时招待所住下,等待找民房租住。因招待所人多房少,不得不几家合住,一到晚上孩子的哭闹声、大人的鼾声、梦话声,使人难以入眠。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了一个多月,直到找到了民房才结束。

当时我们迁至湖南的有300多人,加上随迁的家属有500多人。要想很快都安置好,也确实不易。设计连先后协助大家在农村租用民房近200间,分布在厂区周围十几个村子。

我住在一个叫大冲的村子,这个村离办公室比较近,只隔了一块稻田,没有正规道路,上下班都要从稻田埂上走过,晴天还好说,一遇雨天,田埂湿滑,一不小心就要滑到田里。住在其他村子的也有不少困难,有的需要翻山,有的上班要走一个多小时。农村的房子多数比较简陋。我住的是老乡用油毡纸做顶棚的一间偏厦,老鼠成群,蚊虫很多,冬天冷,夏天热,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挑,烧饭要自己打煤饼。我们这些原来惯用自来水、煤气的城里人,遇到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度过了两个春秋。直到建了楼房,条件才有所改善。办公和设计条件也很差,开始在厂里大仓库和席棚子里搞设计,以后建了两栋干打垒平房,才有了专门的设计场所,直到三年以后才搬进了新建的设计大楼。

从1970年到1976年的七年时间,尽管在湖南的生活、工作条件十分艰苦,隶属关系、机构体制多变,但大家都能发扬老抚顺院的传统和作风,艰苦奋斗、努力拼搏,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设计任务。仅仅300人的设计团队,先后完成了长岭、九江、广州、安庆炼油厂的设计,完成了岳化的完善改造项目及大庆润滑油项目的设计,还承担了从青海格尔木到西藏拉萨的长距离输油管线的设计。被上级领导誉为“特别能战斗的设计团队”。

长炼攻关

长岭炼油厂设计可以说是多灾多难,五变厂址,三变规模,六变方案,特别是经过进山入洞的干扰(上级要求把250万吨大炼油厂放进山洞,经过设计和开挖,设计人员感到危害极大,多次进京反映,终于同意搬出山洞,选址目前长岭炼油厂),耽误了很多时间。

我们搬迁到湖南后,设计周期一再要求缩短。设计人员不怕苦不怕难,任劳任怨,在大席棚里挥汗如雨,在干打垒房日夜奋战,仅用半年时间,设计绘制了3000多张图纸,提前完成了任务,为顺利施工创造了条件。由于前面浪费了很多时间,施工期限也十分紧张,有效工期只有一年半的时间。设计人员主动与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配合,积极参与订货、勘测和试生产工作,使装置按时开汽一次成功。长岭炼油厂加工深度深、轻油收率高、经济效益好,居当时全国炼油厂的前列,而且在节能、环保、质量等方面也都名列前茅。这与我们的精心设计是分不开的。

□ 正在施工的青藏高原输油管线。

坚持“三结合”,当好五大员

安庆炼油厂是我们承担设计的一个大型炼油厂。1972年开始设计,1973年10月开始施工,1975年底一个塔罐林立、管线纵横的大型石油化工基地的雏形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安庆炼油厂的建设倾注了我们设计人员大量的心血。除了按时、保质完成设计任务外,我们派出最强的设计小分队在现场配合施工,以优质服务的精神,保证了建设工期。现场小分队每期都有分所领导带队,加强组织,认真配合。我于1975年7月至11月坚持在现场工作4个月。当时现场小分队有40余人,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坚持“三结合”(设计与建设、施工单位相结合),当好“五大员”(既是设计员,也要配合当好施工员、材料员、质量检查员和宣传员),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让炼厂早日投产。

由于设计人员共同的努力,我们的小分队赢得了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赞誉。在现场指挥部广播里有我们的声音,工地快报上有我们的事迹,安庆市内橱窗里有我们的照片,《安徽日报》《安徽画报》上都登载了我们的事迹和图片。1975年10月,石油部在安庆召开了基本建设现场会,我代表设计小分队介绍了“实现三结合,当好五大员”的做法和体会,受到了石油部领导和与会人员的好评。

奋战“五三 ”

为了解决西藏地区长期存在的能源不足和运输补给的困难,周总理于1972年5月30日批准,从青海格尔木至西藏拉萨建设一条长距离成品油输油管线(命名为五三 工程)。这个光荣的设计任务交给我们和总后勤部营房设计院。输油管线全长1076公里,我们承担唐古拉山口以北的492公里的任务。这条管线要铺设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地质条件极其复杂,有560公里的永冻层,还有冰丘、热融滑塌区、爆炸性充水鼓丘等。管线还要通过昆仑山、唐古拉山,穿过通天河等107条河流,气候更是“海拔高,氧气少,风吹石头跑,六月下飞雪,四季穿棉袄”。

地形如此复杂,地质地貌如此奇特,气候如此恶劣,而且要解决一条管线输送四种油品(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灯油)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广大设计人员克服了种种困难,从1972年6月至1973年春,先后完成了模拟试验和全部施工图设计。之后,在合并后的洛阳院的统一组织下,分期分批参加现场施工,先后有160人次深入施工现场。1976年11月管线初试通油成功,1977年10月顺利投产,1978年5月,总后勤部决定输油管线正式交给生产运营系统管理。

应五三 工程指挥部要求,我院派王世钧和我带领10名技术人员和营房院一起从青海格尔木到西藏拉萨一站一站进行最后复查验收,并应邀出席了总后勤部格拉输油管线交接大会。在会上我们再次受到表彰,并获得了一面“先进设计单位”的锦旗。这条管线被誉为西藏自治区的“能源线”“生命线”“幸福线”和“战备线”。在中央的贺电中称这条输油管线“是中国人民继青藏、川藏公路之后,在世界屋脊上创造的又一奇迹”。这项设计先后获得全国科技大会奖、国家建委优秀设计银奖。

回顾在湖南长岭工作、生活七年的日日夜夜,隶属关系和单位名称多次变动,从“长岭设计服务连”“2348工程设计大队”“后字277部队研究设计所”到“湖南设计分所”,有艰辛的回忆,也有成功的喜悦,但更多的是培育和传承了洛阳工程公司艰苦奋斗、团结向上、优质服务、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这种精神非常珍贵,值得永远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长岭炼油厂管线
中天合创开发出用于聚乙烯生产的引发剂注入管线疏通器
美国环保署下令关闭加勒比炼油厂
德克萨斯州一些大型炼油厂可能需要数周时间重新启动
一名导弹兵的战斗力
麻城长岭关吊桥沟即兴
基于Android的移动GIS管线应用设计与实现
嫁给肇事司机:车祸后的亲情大逆转
浅谈通信管线工程建设
浅谈通信管线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