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林蛙雌蛙比例技术的研究

2015-09-17张士俊山广茂崔铁花勾天兵邹建军任宣百姚旭东胡长群徐太成

吉林林业科技 2015年2期
关键词:林蛙发育期变态

张士俊,山广茂,崔铁花,勾天兵,邹建军,任宣百,姚旭东,胡长群,徐太成

(1.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吉林 长春 130033;2.吉林省靖宇县三道湖镇浆源林蛙养殖场,吉林 白山 135200)

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吉林省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林蛙(Rana chensinensis)养殖业作为林下经济的重要产业,已成为我省林区新的经济增长点。现行较为成熟的养殖模式是人工助繁、天然放养的半野生养殖模式。尽管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与发展,林蛙半野生养殖技术相对成熟,但是,林蛙产值不高、产品价格居高不下,这始终是困扰林蛙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造成产值不高的原因,除了回捕率较低外,林蛙雌蛙比例小也是一个主要原因。据调查,目前林蛙雌雄比例基本为3∶7,而雌雄林蛙的价格比为10∶1。如果在现有回捕率的情况下,通过相应的技术措施提高雌蛙比例,可大幅度提高林蛙产值,增加养蛙户的经济收入,使林蛙养殖步入高效养殖轨道。作者在野外生产环境中进行了提高雌蛙比例的试验研究,旨在为养蛙生产实践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国内外对蛙类早期性腺发育的研究均有报道,许多研究表明:不同种类生殖腺的大小、发育速度、性别分化开始及完成时间均存在一定差异。在蛙类性别分化和性别控制机制问题上,市川卫(1946)认为在生殖腺内存在雌性化因子(皮质素)和雄性化因子(髓质素),生殖细胞在皮质区发育还是转移到髓质区发育将决定雌雄性别;Lopez(1989)研究东方铃蟾生殖腺发育认为,分化为精巢还是卵巢取决于生殖细胞侵入髓质区能力的大小;金梅和李新红等人的研究均表明林蛙性别分化是由生态因素决定的,对温度较为敏感,低温有利于林蛙雌性化,高温有利于雄性化[1~3]。这是林蛙性别分化的理论基础。

1 研究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地设在吉林省靖宇县三道湖镇浆源林蛙养殖场,当地无霜期110 d 左右,年平均降雨量767 mm,年平均气温4℃左右。

1.2 试验材料

采用3 a 生长白山林蛙种蛙卵团进行孵化、饲养,并对其蝌蚪进行试验。

1.3 试验方法

根据温度是影响林蛙性别分化的理论基础,在蝌蚪饲养过程中采用换水和遮阴方法控制饲养池水温。生产实际中,高温可以通过换水、遮阴等措施进行控制,而野外池水温度低则无有效控制方法。因此,在试验设计基础上结合生产实际,换水控温组只设定饲养池水体高温上限,不考虑温度下限,设定18℃、20℃、22℃3 个水温上限。在处理时间上分别为从鳃盖完成期(第25 期)始,到变态完成期(第46期)止;从后肢芽发育期(29 期)始,到口裂发育期(第42 期)止[4,5],进行控温处理。遮阴组用单层遮阳网和双层遮阳网避免水体产生高温,在处理时间上同换水组。对照为自然状态下的不控温常规养殖。按照林蛙3 a 1 个生产周期的规律,该试验连续重复3 次。

图1 初级卵母细胞Fig.1 Primary oocyte

对每一处理随机取50 个样本,对每个样本提取生殖腺,并做组织切片,通过观察切片上的初级母细胞形状,来判断林蛙的雌雄性别。初级卵母细胞和初级精母细胞组织学形态观察分别见图1 和图2。

图2 初级精母细胞Fig.2 Primary spermatocyte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处理对雌蛙比例的影响

将试验样本切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各处理的雌蛙数,将雌蛙比例作为统计分析基础数据,应用SPSS19.0 做数据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方差齐次性检验Tab.1 Homogeneity of variance test

从表1 中可以看出,p=0.074 >0.01,说明各组的方差在a=0.01 水平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即方差具有齐次性,可以使用多重比较法。

表2 方差分析Tab.2 Analysis of variance

从表2 中可以看出,0.01 <p(即显著性0.023)<0.05,说明组间均值(即11 种林蛙处理的雌性林蛙比例值)在0.05 水平上有显著性差异,而在0.01 水平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于是进行多重比较检验,结果见表3。

表3 多重比较Tab.3 Multiple comparisons

?

注:*表示均值差的显著性水平为0.01。

从表3 中可以看出,各处理与对照差异显著,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根据对样本切片观察统计,各处理平均雌蛙比例为74.2%,比对照高出25.8%。说明在野外养蛙生产中,通过换水方式控制水温不超过22℃或通过饲养池上方遮阴方式控制水温,都能有效地提高蝌蚪向雌蛙分化的比例。

为了进一步验证控温试验效果,从后肢芽发育期(第29 期)始,到口裂发育期(第42 期)止[5],进行换水处理重复试验,结果如表4。

表4 从后肢芽发育到口裂发育期间换水控温处理Tab.4 The changing water and temperature treatment during the development form hind limb bud to oral fissure

从表4 中可以看出,3 组重复试验的雌蛙比例平均为92.5%,比对照高出37.5%。

2.2 各处理对蝌蚪体重的影响

据研究表明,蝌蚪发育期也是蝌蚪体重快速增长期,到五趾分离期蝌蚪体重达最大,之后体重逐渐下降,直至变态完成;发育期时培育体重相对大的蝌蚪,可以为变态幼蛙入林生活做好体质储备;蝌蚪发育期也是决定雌雄分化的主要时期,控制饲养池水体温度会对蝌蚪体重增长产生一定影响。在试验中每隔10 d 测1次蝌蚪的体重,各不同处理时间和方法蝌蚪体重增长趋势见图3 ~图6。

图3 从鳃盖完成到变态完成期间换水处理不同温度下蝌蚪重量Fig.3 The tadpole weight of changing water treatment from branchiostegite completion to abnormal completion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

图4 从后肢芽发育到口裂发育期间换水处理不同温度下蝌蚪重量Fig.4 The tadpole weight of changing water treatment from hind limb bud to oral fissure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

图5 从鳃盖完成到变态完成期间不同遮阴状况下蝌蚪重量Fig.5 The tadpole weight of changing water treatment from branchiostegite completion to abnormal completion under different shade condition

图6 从后肢芽发育到口裂发育期间不同遮阴状况下蝌蚪重量Fig.6 The tadpole weight of changing water treatment from hind limb bud to oral fissure under different shade condition

从图3 ~图6 中可以看出,蝌蚪在5 月30日之后(鳃盖完成后的20 d 左右)体重开始快速增加,之前体重增加缓慢,基本保持相对平稳状态。说明鳃盖完成后的这段时期,蝌蚪以吸食卵胶膜为主,并开始适应性进行取食行为,随着各系统器官的发育趋向成熟,其取食量增大,体重也快速增长。

从鳃盖完成到变态完成期间进行控温,各控温处理的蝌蚪变态完成时间均比对照推迟10 d 左右,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换水组不超过18℃控温处理的蝌蚪体重明显小于20℃、22℃控温处理的蝌蚪,说明在蝌蚪发育期水温低于18℃会明显影响蝌蚪体重增长。双层遮阳和单层遮阳的蝌蚪体重差别不明显,说明此时用单层或双层遮阳都能有效控制水温升高,但二者之间对蝌蚪体重增长影响差别不大。

从后肢芽发育期到口裂发育期进行控温处理的,各处理无论从完成变态时间、蝌蚪体重都与对照差别不大。说明从鳃盖完成到后肢芽开始发育期是蝌蚪生长的速生期,此后体重增长趋于缓慢,且受温度影响相对较小。

3 结论与讨论

3.1 野外控温时间

饲养期的蝌蚪后肢芽长出呈子弹头状物开始实施控温,到变态期口裂超过鼻孔时结束控温,控温时间一般在15 ~20 d。

3.2 温度限制

在野外实际生产中,白天控制高温较易实现,而夜间控制水体温度不低于某一温度值很难实现。通过试验发现,在此期间只要控制水体高温不超过22℃就可以实现提高雌蛙比例的目的。

3.3 控温方法

换水是控制水温升高的最有效途径,换水要缓慢进行,不可在短时间内使水体温差超过4℃,否则蝌蚪宜产生应激反应。要结合饲养池的实际大小合理确定每日换水开始时间。

水面过小,换水会导致水体不肥,应采取换水和遮阴相结合的方法控制水温,在保持水温不升高的前提下又保持一定的水肥是较理想的控温方法。

3.4 控温效果

通过换水和遮阴能降低蝌蚪饲养池水体温度,避免高温出现,并实现提高林蛙雌蛙比例的目的,雌蛙比例可提高25.8%以上。

在生产实际中,林蛙下山时雌蛙比例并没有达到试验中提高的比例数,从运用效果看雌蛙占回捕林蛙比例的50%左右。分析其原因有二:一是雌蛙抗逆性明显低于雄蛙,入林生活期病害死亡率高于雄蛙;二是雌蛙体重大于雄蛙,逃避天敌能力弱于雄蛙,入林生活期被捕食率高于雄蛙。这是导致林蛙下山时雌蛙未达到初期比例的主要原因。

[1]金梅,催玉颖,白庆余. 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爬行动物学研究(第8 辑)—亚洲两栖爬行动物学第四届国际学术会议专辑[C].2000.

[2]李瑞森,于华,李洪亮,等. 延边林区中国林蛙产业发展问题的探讨[J]. 吉林林业科技,2013,42(1):39-41.

[3]李新宏,赵文阁,郭玉民,等.中国林蛙原始生殖细胞发生的研究[A]. 两栖爬行动物学研究(第8辑)——亚洲两栖爬行动物学第四届国际学术会议专辑[C].2000.

[4]梁秀玲,山昌林,连清春,等. 提高林蛙养殖经济效益的技术与措施[J]. 吉林林业科技,2013,42(5):58,60.

[5]赵文阁.东北林蛙养殖实用技术[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林蛙发育期变态
“八珍”哈士蟆传记
棘胸蛙养殖技术(四)——变态期饲养管理
不同发育期云南‘三台’核桃营养品质研究
大纹白蝶如何变态
设施葡萄果实发育期管理技术要点
冻不死的林蛙
变态混凝土
基于累积热量单位的甜瓜幼苗发育期模拟
林蛙油逆转大鼠酒精性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基于线粒体Cyt b和COI基因的中国林蛙系统发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