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华北山景物纪略

2015-09-17孙敏瑛

青春 2015年9期
关键词:双龙洞冰壶游人

孙敏瑛

炎暑时节,在金华,北山的游人一定不会少。

才入景区,那苍翠的绿意便倏然让人觉着几分清凉。入口处横卧着一块大石,上面刻着叶圣陶先生的《记金华的双龙洞》,其实,这篇选到小学课本里的游记并非原文,而是删减后的文字,他原本写的是《记金华的两个岩洞》,除了双龙,还描述了冰壶景色,后半部分大多略去了,但读来仍觉朴素亲切,久不能忘。

弯过一座爬满青藤的矮桥,忽见一道清泉从鱼嘴形的岩石口冲出,哗哗地跃进桥边的小池。池水清亮,池边的石头缝里,几条青绿的枝子挣出来,水灵灵的。

往上走十来级台阶,又见一个水池,更大,颜色也更深一些。几个小孩子开心地嬉闹着,赤着足,拿着小网兜往水里网小鱼小虾;也有几个,站在池边石头上,弯下身,往水枪里灌水,然后,随便朝着对面射击。水珠远远跃过来,多半被周遭的水杉、奇松、古樟高高低低的枝叶挡了,只偶尔落几颗到我们这些毫无防备的游人身上,一颗颗水珠,是那样的清凉。看着他们笑,看着他们调皮,不由得感叹,时光不能够载我回去!

网兜和水枪,路旁的小摊贩那儿均有售,小摊上还小堆小堆码着一些青皮的小橘、粉红的水蜜桃、带着一枝枝青柄的莲蓬,边上置一小炉,炉里生着火,煮着玉米,走到近前,便觉得香气扑鼻。

在经过的道旁有一口古井,井水清冽,只一两尺深,落在井底的硬币一枚枚清晰可见,水面上倒映着枝叶的影子,连着井壁上满布的青苔,绿意丛丛,有些像杭州的虎跑。

在林间行了十来分钟,随处可闻水的清音,及至看见那座单拱的小石桥及桥下磊磊的涧石,已然到了双龙洞口,才知道,那些澄澈的水,皆是从双龙洞的洞口潺湲而出的。

瞻仰了洞口两边岩壁上的青龙和黄龙,赏玩过一些古今书法家的题刻,我们进入外洞,如在一瞬入了清凉的秋。

外洞很宽敞,却并不深,只能走上三十余米,就被一块巨大的岩石阻住了去路。岩石是悬空的,其下有清泉,岩底仅离水面一尺左右,由两条约四米长的小舟一左一右,接了游人进去,空船出来,再接了一船游人进去,再空船出来,因是电动索道,所以频率极快。一条小船一次可载四人,这边两个,那边两个,躺好了,船就簌簌地往里,穿过岩下的通道往内洞去。虽然快捷,但因为游人众多,也排着长队,轮到我们上船的时候,一位姑娘等不及,挤进来,我们这一边便躺了三个,虽然是挤下了,但其中的一个就只能侧转身体,她面朝着我歉意地笑了笑,我接了她的笑,也就原谅了她的唐突。

船开始往里,头顶的岩石挨得那么近,就在离眼睛仅十厘米的上方,略一抬手,就够到了,岩壁光滑冰凉。

一眨眼间,就到了内洞,顿时被那种清爽的寒气包裹,脸、额、胳膊,裸露出来的肌肤,没有一寸不觉着寒,不禁拿手搓了搓胳膊。往四处瞧,初始觉得有些暗,等适应了洞内的光线后,一切皆历历在目起来。洞里很宽敞,曲曲折折望不到头。钟乳石和石笋遍布,有些地方,装着有颜色的灯,灯光映在石壁上,就像四处泼洒了浓重的水彩。导游指给我们看洞口上方岩壁上一条青龙、一条黄龙,两龙中间的“晴雨石”——据说,这块石头能预测洞外的天气,洞外晴朗,石上就是干的,若遇上雨天,石上就布满水滴,从不会错,这真是有些神奇,也不知是什么原理;而这边,大大小小的光头罗汉站着、蹲着、随意席地而坐,从上到下,有好几十个,妙趣横生,就叫“罗汉堂”。赏玩了一会儿,便往更深里去。后来,又看了好些景致,像“仙人帐”“金华火腿”“烤鸭”……这些岩石有些往上长,有些往下长,往下长的叫石钟乳,往上长的叫石笋,有些已经长成一个形状了,有些还什么都不像。这些石头,从远古时起一直到现在,曾在漠漠的黑暗中度过了漫长的时光,一丝丝积淀、改变,终被我们这些来往如蚁的人见到,也算得是一种奇缘吧。

大概是掉了一会儿队的缘故,我并没有见到当年郁达夫游双龙洞时所赞的“盆景小瀑布”,也未见唐宋人的题名石刻。在昏暗的洞中行走,随处可见清澈的水滴从顶上滴落,随处可见水流从崖壁的石缝间流下。有时虽然不能见它们的影踪,但是,那种汩汩潺潺泠泠的天籁始终在耳际环绕,不知来处,不知所终。

沿着石级盘曲而行,忽宽忽窄,约摸二十来分钟,见道旁竖着一块蓝色的小牌,上面写着“往前60米就是冰壶洞”,原来是到了与双龙洞相通的另一个洞了。此时,地势开始往上,水声渐渐大起来,时缓时急,时呜时咽,清凌凌的水流灌满走道边的小沟,沟中小石历历可见。

导游说,再往上攀个七八十级台阶,就可以看到瀑布了。果然,不多久,一挂瀑布现在眼前。看过许多处的瀑布,雁荡山的大龙湫、诸暨的五泄瀑、仙居的飞天瀑……皆是在山间林木深处,还从未在洞中见过。那瀑流从二十多米高的岩顶湍急地顺着倾斜的石壁轰隆隆下来,底下没有潭,流入石板下,遁迹潜形了,只有水声在洞内回荡不绝。

我们在这里歇了歇脚,看游人三三两两站在一起合影,听不清他们的笑声和说话声。只逗留一会儿,又扶着石栏杆继续往上,不多会儿,又见到一挂气势更大的。从洞顶飞泻而出,直接跌入漆黑的深涧,声如巨雷,凉风阵阵,雨雾蒙蒙,像凌空挂开了一道帘幕。上面有一个平台,几个姑娘正在此合影,灯光从那边照过来,将她们婀娜的影子映在水帘上,长发、裙摆影影绰绰,像在播放一场水幕电影,令人惊奇。

瀑旁有郭沫若所题的“冰壶洞”三个红色大字,据我所知,他不曾进过洞里,这三个字应该是请他写了,再临摹上去的吧,不得而知。

再往上,便到冰壶洞洞口了。出来,依旧是人间最热的七月,人还站在洞口,就已开始恋念那洞中的清凉。看着四处散落的衣着洁净的游人,不禁起了些感慨:明代徐霞客进双龙洞游览时,只能“解衣放在盆中,赤身下水,推盆而进”;70余年前郁达夫先生游历金华山的时候、50余年前叶圣陶先生游览金华山的时候,洞内还是一团漆黑,得由着工人提着汽油灯照……而且,那会儿,双龙洞和冰壶洞没有相通,游完双龙洞,得重新出洞,然后从冰壶洞的洞口进去,从上往下走,因为路没修好,只能“以长绳系住腰际,滑跌着前行”,才下到半道便“跌得全身都是烂泥沙渍”——这是何等的艰难,哪里像现在的我们游得那样松快喜悦。才不过隔了这些年,一切竟然这样大不相同!

傍晚时分,我们沿着日间所行的路往上,在金华山半山腰的一个小饭店吃饭。

一个五六岁的小姑娘,正拿着一把芦苇扎成的扫帚在门口扫落叶,小辫儿一晃一晃的,突然看见我们这许多人,居然害羞地把扫帚扔了,咚咚咚跑回屋子里去,她母亲唤她也不出来。

知道我们要来,店家早在门口支好了两张桌子。我们一坐下,菜就上来了,一盘蕨菜,一盘煮花生,一盘清水螺蛳,一盘豆腐皮,一盘炒山鸡,一盘竹笋,一盘野猪肉……

幕天席地,我们享受着清香的美食,看山与山夹角里的天空,几朵絮状的轻云慢慢地飘。近旁的林子里,藤萝野花缠绕,野草野灌木毛茸茸的,还有宽叶的美人蕉、青幽的古藤,高大的樟树伸着枝条,浅的浓的绿将周围的世界填满。被它们遮着,我们看不见山下的旷野、盘绕的山路及微波粼粼的湖水,就像被大山抱在怀里,舒心自在。蝉声一阵一阵,它唱它们的,我们说我们的,直到那几朵轻云消失不见,天色渐渐成了墨蓝,然后闪出一颗一颗的星。

在这里,我头一次吃到了金华山上特产的西瓜,与我平素见的那种溜圆的瓜截然不同,竟是长方形的,咬一口,沙甜无比。

那个小姑娘,不知何时又出来坐在门口的矮阶上了,眼睛晶亮,笑笑地看着我们谈论,说不出的可爱。

下山的时候,蝉声已经消歇。因为没有路灯,主人打着手电送我们到山下,并一路嘱咐我们小心。没有了日里的燠热,风一溜儿一溜儿地吹来,竟然一只小蚊虫也没有。

猜你喜欢

双龙洞冰壶游人
地铁上的九座城
在“冰立方”里推冰壶
孟浩然《送朱大入秦》
游金华双龙洞
我和叶圣陶先生游双龙洞
找冰壶
景美篇之行踪清晰
冰壶运动员心理障碍的克服
登神农顶
随着脚步看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