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活动:“技能”向“素养”的转变
2015-09-17胡国科
胡国科
【案例背景】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然而,我们的信息技术课依然没有超越传统的计算机课,仍然存在着“重技能,轻素养”的问题,忽视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主题活动式信息技术教学,是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在活动中巩固旧知、学习新知、发展能力、提高信息素养。下面,笔者以《我的母校》为例谈谈主题活动式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
【案例描述】
某日,几位学生拿着《毕业留言册》,找我给他们写毕业留言。我才恍然大悟,再过两个多月,我教了四年的学生就要毕业了。学生兴高采烈地拿着我深情的“祝福”离开后,我的心却一下子揪了起来:他们就要毕业了吗?多年后,仅凭这本《毕业留言册》还能记起昔日老师的音容笑貌、母校的一草一木吗?我还能再为他们做些什么呢?于是,我安排了这次《我爱母校》的信息技术主题活动。本次活动我设计了4个课时,按照“主题引入—主题研讨—实践活动—汇报评价”四个环节进行。
一、生活化的主题,让学习更贴心
第一课时:“主题引入”与“主题研讨”。我首先通过配乐诗朗诵“昨天母校张开双臂,迎接我的到来。今天母校敞开胸怀,我从这里飞翔。明天我们想起这里,她是我最温暖的回忆”引出主题。接着让学生分小组依次讨论:母校温暖的回忆有哪些?我们可以用什么方式珍藏这些回忆?随后,我组织学生讨论怎样开展本次主题活动。每组学生用word制作了一份完整、漂亮的活动计划,计划中包含活动内容、小组分工、活动准备、小组评价等内容。在交流评价各组活动计划时,又引出了“如何拍出精美的照片”这一话题,让学生课后通过“上网搜索、请教父母、请教专家”等方式学习摄影技术。
二、趣味化的活动,让学习更有趣
第二课时:实践活动1“我为母校拍照”。首先组织学生交流了一些摄影知识与技巧后,就让学生以组为单位用自带的照相机走出教室,开展活动。学生或为母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拍照,或与老师、同学合影,忙得不亦乐乎。在我的一再催促下,才回到教室,将照片导入计算机的“小组共享库”中。随后,我又提前将下一阶段的活动内容与要求告知学生,让学生课后做好准备。
第三课时:实践活动2“我为母校做相册”。在明确了本节课的任务“用powerpoint制作一份母校的电子相册”后,每组学生进行了分工,有的负责用美图秀秀美化照片,有的负责在word中撰写照片的文字解说,有的负责寻找配乐,有的负责制作……在小组成员的密切配合中,一份份精美的相册大功告成,上传至班级QQ群文件中。随后的几天,我发现群里非常热闹,各小组成员自主在群里相互讨论、反复修改着作品。
三、真情化的汇报,让学习更有情
第四课时:“汇报评价”。在这节课中,我把他们的班主任和几位任课教师也请到了课堂,由各组代表边放映PPT边述说母校的故事。精美的PPT、动情的解说,惹得几位老师偷偷地背过身去抹眼睛。在这动人的场景中,本次活动圆满结束。课后,学生还在QQ群里开心地聊着本次主题活动的收获。
【案例反思】
本次主题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欲望,摒弃了“填鸭式”的枯燥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一、主题活动,让学习回归生活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学生的信息素养还体现在能够借助信息技术创造性地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主题活动中主题的重要来源就是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如本次主题活动的主题是学生最关切的毕业话题,活动地点是学生最熟悉的校园,活动成果更是学生急需的。学习活动的生活化回归,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了学习的价值、学习的本真。
二、主题活动,让学习主动建构
我国教育学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重要性。主题活动的出发点是学生的主体性,以其主动性、积极性为动力。本次主题活动以毕业班学生即将毕业时敏感的情感线索来设计。面对那深爱的母校、恩师,学生的学习怎能不主动?更何况整个学习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拍摄、制作、评价……
三、主题活动,让学习合作共生
小组合作学习是主题活动的重要特征,它强调在活动策划、实施、评价时相互协商、交流合作、互助互学,共同完成活动任务。在小组分工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原本需要几节课才能完成的毕业相册,只用了一节课基本完成;在小组讨论中,学生的智慧得到碰撞,萌发创新的意识;在小组评价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更懂得了如何去赞美别人和接受同学善意的提醒。
四、主题活动,让学习多元发展
主题活动因其具有自主性、实践性、探究性、综合性的特征,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多元发展,促进学生多种信息素养的提升。如本次活动中学生的以下能力就得到发展、提高。
(1)学习兴趣的培养。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享受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
(2)合作探究的能力。活动中,多次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如何合作探究。
(3)综合应用的能力。活动中,不仅有新知“摄影技术”的学习,还有以往所学的网络搜索下载、文字处理、幻灯片制作等旧知的综合运用。活动中,学生还学会了如何制作一份活动计划表,如何组织、策划一次活动。
(4)创新思维的能力。活动中,学生不仅明白了信息技术是学习内容,更是解决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的重要工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激发。
(5)人际沟通的能力。活动中,师生合影需要去沟通,展示评价需要交流,在这一次次对话中,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得到提高。
(6)情感价值观的内化。活动中,一种浓浓的对母校、老师、同学的眷恋之情油然而生,往昔的一幕幕拨动着学生的心弦,使人向善。这种感情的体验过程不正是“人的完成”的过程吗?
这些能力的提升正是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过程,正是信息技术课程总体目标的实现过程。
总之,主题活动式信息技术教学有着独到的优势,但无论哪种教学方式都要视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的不同而择优选用。“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我们心中常葆“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和全面发展”的信念不动摇,那么信息技术教学一定能实现从“技能”向“素养”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