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谈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2015-09-17赵莉花

小学教学研究 2015年9期
关键词:意识教材语言

赵莉花

由于对学科性质理解上的差异和学科质量检测的单一性等原因,导致文化意识的教学一直以来都不受英语教师的重视,从而使得英语教学变成了一门纯粹的工具性语言的学习,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教学成了英语教师们眼中的唯一。然而,新课标对英语课程性质的重新定义,让更多的老师开始关注这一学科的另一个性质:人文性,即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课标的重新修订带来了崭新的教材,新教材中有很多可挖掘的文化知识,甚至在五、六年级新增了Culture time这一板块,应该说,让文化意识的培养有了抓手。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不同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差异,导致对课程标准的落实不到位,文化意识的培养存在蜻蜓点水的现象,Culture time的教学也只不过是照本宣科。如何走出这一怪圈?如何真正将文化意识的培养落实到我们的英语课堂中?以下是笔者的一些实践与思考。

一、挖掘教材中的点,铺开文化渗透的面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一门语言与了解该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息息相关,要想成功掌握一门语言,就必须有意识地去理解和接受该语言所蕴含的文化。如果老师们有了这样的意识,就会发现:新教材中,除了Culture time有文化知识的导入外,其实处处都有可挖掘的文化渗透的点。老师们在研读教材的时候,不仅要关注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重点,也要关注教材中可以进行文化渗透的点,在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让Tips成为常态,让文化对比成为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

如三年级下册Unit 5 How old are you? Story time中,初看,没有什么可以进行文化渗透的地方,只要学生掌握数字和询问年龄的问答句就行了。其实不然,细细一想,老师们就可以发现:文中the waitress 问的都是小孩子的年龄,并没有涉及问成年女性的。因此,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就这个点,让学生进行相关文化的了解:在外国,一般不可以询问成年女性的年龄。

四年级下册Unit 3 My day Story time中,乍一看似乎也没有渗透的点,其实深入研究一下就可以发现,中国和一些西方国家学校的作息时间是不一样的,可以在学完Story time之后,出示一张Mike的表弟在美国的在校作息时间表,进行对比描述,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学校的不同作息。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只要有心,处处皆学问,有时甚至是一个单词,它的背后也存在着可挖掘的文化知识。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知识水平和文化理解能力,才能在挖掘教材中的文化信息时,更全面地把握教材中隐含的文化知识和拓展点,让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提高。

二、摒弃照本宣科,创新Culture time教学

Culture time是五、六年级新教材中新增的一个教学板块,形式非常新颖,也让大多数老师意识到了文化意识的培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但是,在很多的课堂上,老师们对这一板块的处理并没有让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大多数只是照本宣科,这样只会扼杀学生对这一板块的学习兴趣,导致文化意识培养的失败。下面就从两个同课异构的片段,来看看同一个Culture time经过了不同的教学处理,所达到的不同的教学效果。

五年级上册Unit 3 Our animal friends Culture time的教学片段:

(案例一)

T: (出示秃鹰图)What can you see in this picture?

Ss: I can see a bird.

T: We call it a bald eagle.

(教学bald eagle的读音)

T: Where can we see bald eagles?

S1思考良久,想不出。大多数学生不知道答案。(原因:农村学生的知识面很窄)

T: We can see bald eagles in the US.

教师带领学生理解US的意思是美国,并带着学生跟读这句话,用不同的方法读熟这句话。

类似的方法教学剩下的polar bears 和kangaroos两幅图。

(案例二)

Game: Read and guess,读一段对动物的描述,猜测动物的名称。

最后一个呈现:They have yellow mouths. They all have two big wings. They can fly very high. We can see them in the US.

在教师的帮助提示和零碎图片的帮助下,学生猜出:bald eagles。

T: We can see bald eagle in the US. It is the National bird in the US. Lets enjoy some pictures about bald eagles.

了解一些关于秃鹰形象在美国的应用:国徽、硬币、纸币、旗帜等。

同样的教学内容,但是可以发现:第一个案例很明显是为教“We can see bald eagles in the US.”这句话而教,学生只是死记硬背记住了这句话而已,对其中隐含的文化并不了解;而案例二从复习动物的习性着手,既复习旧知,也是很好的新知导入方式,接着对We can see bald eagles in the US. 这句话并没有特别着重地去读去背,而是安排学生欣赏与这个秃鹰相关的东西,从而让学生了解了比书本上更多的东西,拓展了他们的视野。应该说,后一个老师才真正挖掘出了这个Culture time要达到的教学效果。

三、丰富英语节活动,增强文化理解力

除了采用课堂渗透式、对比讲解式、图片展示式等在课堂上进行文化知识的渗透外,我们还可以结合学校的英语节活动,来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力,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1. 动手体验式

I hear and I forget. I see and I remember. I do and I understand. 英语节活动,可以安排一些动手操作的活动,来弥补课堂中文化知识输入的方式过于单一的缺陷。在英语节上,可以开展做面具、做南瓜灯、做彩蛋、一起装扮圣诞树等活动,让学生们在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中,体验西方节日时人们制作节日所需物品时的快乐心情和乐趣。

2. 媒体辅助式

在技术如此发达的现代,媒体的利用率着实是很高的,在英语教学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英语节中,我们也是完全可以使用媒体来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力。可以选取适合每个年级的绘本或者视频进行观看,如:There Was an Old Lady Who Swallowed a Fly等,非常诙谐有趣,地道的语音,让故事更加吸引学生;还可以给学生提供欣赏原声电影的机会,让他们在观看这些有声视频的同时,了解更多的异国文化,增加对外国文化的理解力。

3.对话交流式

真正能做到恰当地用好语言,用对场合,在交流中能够顺畅,相互理解,这是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在我们的英语课堂上随时可以看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但是课堂上的对话,受很多因素影响而不能完全展开,很多对话内容局限在课本上出现的句型和规定的话题圈中,呈现的对话内容相对来说是比较单薄的。在英语节上,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就着这些话题展开对话,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生发出去,在对话中体会如何恰当地用好语言,弥补课堂上的对话缺陷;也可以排练一些地道的英语短剧,让学生在排练的过程中体会其中台词的奥妙之处。

英国语言学家拉多指出:“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知识,就不可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在新课标的二级目标文化意识标准中也提出了:要求学生在学习和日常交际中,能初步注意到中外文化异同。而大多数语言学习者失败的原因主要是没能把文化学习和语言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小学英语教师除了要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加强文化知识的渗透和导入,引导他们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提高文化素养,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不管是在研读教材时,还是在课堂活动的设计中,或是在英语实践活动的安排中,老师都应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正确地使用这门语言为出发点,挖掘可挖掘的文化知识点,创设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语言学得更好,才能准确、得体地用英语进行交流。?

猜你喜欢

意识教材语言
教材精读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消防意识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