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四个“走向”

2015-09-17尹默

小学教学研究 2015年9期
关键词:黄花作业数学

尹默

我们都知道,做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一环,能起到巩固知识、检测学习效果的作用。但是目前的数学作业,无论是教材中的,还是相关教辅资料中的,很多是千篇一律的机械、重复式作业,学生的个体差异得不到体现和发展,极少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样的作业是低效的,学生对做作业是有抵触心理的。因此,如何有效设计数学练习,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给学生一个个性化的选择空间,这是值得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为了实现小学数学作业的就地转身,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作业形式——从单一走向多元

传统的作业设计,无外乎几种固定的形式,老师驾轻就熟,学生按部就班,没有激情,没有挑战。单一化的作业让学生少了很多完成挑战的兴趣。我们要有所改变,注重创新,让作业形式从单一走向多元。

1.在“点”上突破

这里的“点”即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我们应该从学情出发,根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对重点内容采用集中性练习,对难点内容既要抓住关键,又要适当分散。此阶段可有以下几种作业练习的形式:

(1)验证性练习。让学生先通过猜想,再进行验证,从而突破重点与难点。如“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教学,可引导学生大胆猜想,由猜测结果到猜测验证、实验方法。

(2)专题性练习。在教学中对于学生很难理解的关键之处要重点花时间进行专项练习。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首先要找出题中单位1的量,对如何找单位1可以进行专项练习。

①“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倍”,如果把女生人数看成1份,男生就是这样的( )份,一共有多少份?

②“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3倍”,如果把( )的朵数看成1份,( )的朵数就是这样的( )份,一共有多少份?

2.在“巧”上探索

课堂作业的设计要讲究技巧,要有针对性,设计得巧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那些易混淆的内容,要引导学生加以辨析。此时可设计以下几种练习:

(1)比较式练习。教学中有一些题目是通过对每组两道题的计算过程和方法进行比较,进一步理解算理,此时教师可以设计此种练习。

(2)发现式练习。如在教学《十几减九》时,我们可以通过一组计算让学生去发现十几减九的规律。

10-9= 11-9= 12-9= 13-9=

14-9= 15-9= 16-9= 17-9=

18-9= 19-9=

3.在“趣”上调控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的课堂作业应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练习,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这样就可以寓练于乐、乐中生趣。

(1)花样性练习。低年级学生好动,如果一味地进行高密度的单调练习,学生注意力很难集中,这时可设计一些小游戏,如钻山洞、摘苹果、给小蚂蚁找家等形式的练习。

如在学习了《十几减九》后,可以设计让学生过桥的练习:在地上画一座“桥”,桥的两端标上“9”,学生手持写有“十几”的卡片依次过桥,如能正确算出得数,就算顺利通过,否则要重新排队,等待下一次机会。

在这样的情景下,学生个个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巩固知识的目的达到了,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也得到了培养,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2)趣味性练习。在枯燥无味的数学中加进一些设计好的有趣的练习,让本来无趣的东西变得有趣,小学生天性好玩好动,喜欢新奇有趣的东西。学习也是如此,如果能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数学游戏,学生必然兴趣盎然,积极参与。

如在《倍数和因数》的复习课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抢20”。游戏规则是:两位同学轮流报数,每人至少报一个数,最多报四个数,从1-20按顺序连续报数,谁先报到20谁就获胜。你有办法使自己每次都获胜吗?有什么秘诀吗?如果游戏规则不变,把“抢20”变成“抢21”或“抢22”,你还能成为常胜将军吗?

这样可以把学习气氛推向高潮,让学生带着愉快和渴望学习新知的心情结束一节课。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养成学生不甘落后、积极向上的学习品质。

4.在“展”上延伸

在课堂练习中,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带有一定思考力度的题目,来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其探究精神。这种高层次的练习,既可拓宽学生思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此阶段可设计以下几种练习:

(1)一题多变练习。通过一题多变的练习,让学生在变中思维,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既巩固了知识,又拓宽了解题思路。

如由基本题:红花有30朵,黄花比红花多5朵,黄花有多少朵?

可变为:

①红花有30朵,比黄花多5朵,黄花有多少朵?②红花有30朵,是黄花的5倍,黄花有多少朵?

这种练习旨在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变换呈现事物的形式,以便揭示其本质属性,同时也防止学生形成消极的思维定势,养成全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2)开放性练习。设计一些条件不完备,或答案不唯一,或具有多种不同解法的练习,这些题目形式新颖,解法灵活,这样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培养,更利于学生从模仿走向创新,促进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如在学习了“图形的面积”后,可以布置这样的练习题,老师给你们每组一根24米长的绳子,在校园内的地面上圈一块面积最大的游戏场地。该怎样圈?

二、作业内容——从拿来走向开发

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布置的作业越多,学生错的也越多,因此在作业上我们要求少布置或不布置原有的书面作业,而布置一些其他形式的课后作业,开发有个性的作业。

1.调查型作业

这种作业不仅能使学生巩固课本上的基本知识,而且能使学生主动地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真正理解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如在三年级学习了《年、月、日》一课后,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让学生回家调查家中成员的生日,看看他们分别是在哪一年哪一月出生的。

2.操作型作业

新教材上有越来越多的实践操作内容,学生从实践操作中获得的感性体验是最直接、形象的,最有利于理解数学知识并建构模型的。我们的作业设计也应当借鉴这个优点,让学生在操作中思考,从而获得理解数学知识的感性体验。

如教学“圆锥的体积”后,我设计了先操作再计算的环节:根据图上的要求剪出一个三角形,再按要求操作并计算。

(1)以AB边为轴,旋转一周后能得到什么样的立体图形?请算出它的体积。

(2)以BC边为轴,旋转一周后能得到什么样的立体图形?请算出它的体积。

3.探究型作业

通过设计一些小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让学生去研究“怎样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为什么要用草稿纸”“用分数解决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等,在这样的研究过程中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及方法进行反思。让“学”融于“玩”中,在“玩”中实践,既使学生学得轻松,又培养了他们的多种能力。

4.应用型作业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很弱,但他们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师如果将枯燥的数学练习还原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将会比较容易地解答出来。

如学习了《我们认识的数》后,让学生回家抓一把蚕豆,数数有几粒;再抓一把花生米,猜猜大约有多少粒。还可以让学生到篮球场上走一走,数一数从篮球场的这头走到那头,自己走了多少步?又如在学习了《千克和克》后,建议学生回家称一称1千克苹果大约有几个;再掂一掂一袋糖、一棵大白菜大概有多重;还可让学生跟妈妈到菜市场去,估一估某些物体的重量,再亲自动手称一称,验证一下。这样,学生对物品重量才有实际感受,有助于他们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

又如教学《元、角、分》后,可以设计这样一道作业:(1)到超市去看一看,了解10元钱能买些什么?(2)到文具店了解学习用品的价格,购买两种自己需要的学习用品。(3)计算出应付的钱数。

为了让学生能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参与学习,家庭作业的设计应增加选择性、层次感,把作业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

四、作业批改——从自白走向对话

有的老师对作业批改不够重视,有的只是机械操作。实际上,作业批改是一项有较强技巧性和专业性的工作。教师对学生作业批改是否认真,批改方法是否科学得当,对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课堂作业的批改要及时,对错误较多的作业最好是当面批改,及时纠正,这样练习才会有效。

我想,教师在批改作业时,不能只给一个等第,而是在批改后,送给每个学生一句话,有鼓励的,有提出要求的,有指出努力方向的,把作业当作学生与老师交流的一个平台,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期待。

另外,在作业评价中也可以采用学生自评、生生互评、集体评议的形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错误比较多的作业应反复评价,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改错的习惯,能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学生体会成功。评价时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数学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们快乐地、有选择地做作业,让老师们从繁重的作业批改中解放出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努力的目标,也是建构式生态课堂建设的重要内容。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探索和实践,走出一条创新的道路,为学生们的作业提供更多个性化选择的可能。

猜你喜欢

黄花作业数学
快来写作业
黑黄花天牛
黄花歌
我是一棵忘忧草
作业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战地黄花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