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让“抽象”从容行进
2015-09-17赵国防
赵国防
抽象,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和能力。所谓抽象,是指通过分析与综合的途径,运用概念在人脑中再现对象的本质的方法。通过抽象,不仅能发现事物本质,而且能提高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等能力。要抽象,就必须进行比较,没有比较就无法找到在本质上共同的特征。比较,让抽象变得直观,变得简单,变得生动与深刻。从哲学角度来看,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相同点和相异点的思维方法,它为全面客观地认识事物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看,它又是经常使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它既要研究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又要分析事物之间的不同点。
“分扣子”一课的教学,主要结合分扣子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分类是需要标准的,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下结果可能是不同的。同时,在经历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初步提高学生把握图形特征、抽象出多个图形共性的能力以及整理数据的能力。在活动中,让学生初步积累分类活动的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应用。积累分类经验,感受分类思想,无疑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听完谢玉娓老师“分扣子”的教学,让人激动不已。她对分类活动的精巧设计,对课堂细节的深层关注,对操作活动的有效调控,对学生思维的层层诱发……无不让人赞叹。特别是课上,她引领学生在比较中抽象,在抽象中概括,在概括中表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初步比较:建立“标准”,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挖掘学习内容本身的趣味性与挑战性,才能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谢老师充分借助情境,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分类欲望。她利用帮王阿姨整理扣子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继而产生分类和建立分类标准的强烈愿望,让分类活动在问题的引领下自然行进,和谐而有趣。
依次出示14颗扣子。
师:请你用比较的眼光来观察,这些扣子有什么不同?
生1:扣眼有2个的,也有4个的。
生2:有圆形的,也有方形的。
(师板书)不同:扣眼数,形状
师:那么这些扣眼数不同,形状也不同的扣子放在一起,感觉怎么样啊?
生:不顺眼。
师:什么叫不顺眼啊?
生:就是这样摆一点儿也不好看,太混乱了。
师:王阿姨拿的时候会觉得怎么样啊?
生1:不好拿。
生2:看起来眼花缭乱。
师:看起来很乱,怎么办呢?
生:就是说要把它们整理好。
师:我们在一年级已经学过了,就是要对这些扣子进行分类。今天我们就用分类的方法,来帮助王阿姨分扣子。
师:回忆一下,咱们分扣子能随便分吗?
生:不能。
师:对,分类得有——标准。(师板书:标准)
师:要帮王阿姨给扣子分类,你打算怎么分?你能想出几种分法?
……
比较中发现异同,比较中产生分类需求,比较中建立分类标准,比较中有序分类。无序—整理—标准—分类,老师一步步引导学生经历了一次完整的思考与研究过程。面对杂乱无章的扣子,学生的第一感觉就是“不顺眼”“这样摆一点儿也不好看,太混乱了”,充分诱发了学生分类整理的动机,为学生接下来的分类奠定了基础。然后,“看起来很乱,怎么办呢?”一语顺势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思考解决方案。“咱们分扣子能随便分吗?”又将学生的目光引向了“建立标准”上去。学生在充分观察、思考、比较、发现的基础上,逐步抽象特征,提出了自己的分类标准。标准顺利建立,接下来的有序分类也就顺理成章了。
简约的过程,丰富的内涵。上述过程,一是让学生深切体会到了分类的重要意义;二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标准”对分类的重要作用,以及不同标准的分类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三是让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及时抽象出了图形的本质特征,加深了认识与理解。
二、横向比较:抽象特征,加深理解
横向比较是指对同类的不同对象在统一标准下进行比较。通过横向比较,一方面考量“分类标准”恰当与否,另一方面,也是对被比较对象的抽象概括与深入认识的过程。面对学生初步的“分类成果”,教师及时让学生进行了呈现(如下图)。
分法1:按“形状”分,7颗方形的为一类,7颗圆形的为一类。在按“形状”分类的过程中,学生首先是从“相同”(都是扣子)中找到了“不同”(形状不同)。然后又在“不同”中找到了“相同”(各有7颗扣子的形状是相同的)。这样“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过程,不仅训练了学生观察、分析、比较与抽象概括的能力,也对学生进行了有序思维的训练。
分法2:按“扣眼数”分,4个扣眼的6颗为一类,2个扣眼的8颗为一类。在按“扣眼数”分的过程中,学生的视线聚焦到了扣眼的“数量”之上,而不再被扣子的“形状”所困。这一过程,是学生从另一角度聚焦扣子的“本质属性”——扣眼数,来进行分类和研究的过程。超越“形状不同”的视角,从“扣眼数”的角度来审视,是更高层次的一种抽象与表达(“扣眼数”没有“形状”那么直观)。从“形状”到“数量”,学生的观察、抽象与概括能力一步步提高。
两种方法,引出了两次精彩的横向比较。在横向比较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深入认识了两种图形,对图形特征的抽象与概括能力得到了充分训练,同时,他们的观察、分析与理解能力也有了明显提升。
三、多元比较:内化理解,拓展思维
比较的方式既有横向比较,又有纵向比较。通过横向比较,便于发现事物的本质属性,掌握其本质特征。但事物间的“同”与“不同”却是相对的,在一定阶段有时是相同的,而在另一阶段有时却又是不同的。这恰恰是事物“变与不变”辩证存在的美妙之处。为了加深认识,把握特征,必要时要进行纵向比较。纵向比较是指对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里的发展变化进行比较。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同样的“扣子”,经历了不同的分类标准和分类顺序之后,却又出现了相同的结果这一美妙的过程,谢老师在横向比较的基础上,结合了纵向比较,并在纵向比较的过程中,巧妙渗透了横向比较,编织了一张纵横交错的“比较网”和“思维网”。
在学生得到两种分法的基础上,教师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类,在经过一番思考与讨论之后,出现了如下结果。
分法1:先按“形状”分,再按“扣眼数”分。分法2:先按“扣眼数”分,再按“形状”分。同样的14颗扣子,在分别经历两次分类的过程之后,却又出现了“相同的结果”——分为了4种(方形两扣眼的5颗为一种,方形四扣眼的2颗为一种,圆形两扣眼的3颗为一种,圆形四扣眼的4颗为一种)。
面对这样的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师:“面对分得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生:“分法不同,结果相同。”
师:“一年级时我们学过,分法不同,结果不同。今天分法不同,结果怎么相同了呢?”
生比较观察。
生:“只是顺序颠倒了一下!”
……
每种分法,首先进行了每个阶段的横向比较,方法1经历了从“形状”和“扣眼数”的两次分类和比较,方法2经历了从“扣眼数”和“形状”的两次分类和比较。每种分法,均经历了一次纵向比较,即从“形状”到“扣眼数”,从“扣眼数”到“形状”的纵向比较过程。最后,还进行了两种分法之后的结果比较。多元比较,不仅让学生进一步积累了分类经验,感受了分类思想,还让学生进行了有序、多元的思维训练,学生的思维彻底被激活。在分类中,“同”与“不同”之间的辩证思想得到了完美诠释,在分类中,科学比较让抽象自然行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