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守护:“微活动”助力“真作文”
2015-09-17袁亚琴
袁亚琴
一、缘起
“微时代”悄然来临,倍受欢迎。这个世界“微”风一片:微博、微电影、微随笔、微日记、微课……写作能力是语文的核心能力,针对作文教学处于的“高耗低效”的无奈状态,我们开展了“微活动”情境化作文教学的“草根”系列研究。我们期冀,借这股“微风”,打开一扇小小的窗户,在不知不觉之中叩开儿童表达的天赋之门。
二、“微活动”的内涵
所谓“微活动”,强调一个“微”字,即通过设计一个个小小的、有益有趣的活动,充分调动儿童的多种感官,动眼、动手、动口、动心,让学生们消除对作文的畏惧,以游戏的心态、愉悦的情态真正参与到作文活动中,从而写出有情有味的作文。“微活动”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操作性
“微活动”强调的是活动的小,一个小小的游戏,一次短短的观察,一段简短的对话都有可能成为一次活动,成为学生的作文素材。因为“微小”,所以“微活动”更易“操作”。
2.地气性
“微活动”一般就在学生身边。小鸟飞进教室,逗留的一段时间里发生的小故事有可能被老师信手拈来;气球吹吹吹,普通的比赛也可能大放异彩。因为“微小”,所以“微活动”更接“地气”。
3.迷你性
“微活动”更多地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年级特征来设置。“一次特殊的考试”“舌尖上的挑战”“纸牌叠叠高”“精彩达人秀”“我是小小魔术师”等活动,教室里就可以进行。因为“微小”,所以“微活动”更加“迷你”。
三、“微活动”助力“真作文”策略研究
1.“微活动”重在捕捉“微立意”
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总希望学生站得高,写得远,最好能写出人物的大品质、大精神。学生无法“踮脚”去写,所以往往无病呻吟,写不出“真作文”。我们可引导学生从“微”中入手,从“微”中立意,记录点点滴滴,学会更细致、更动情地表达。例如,为了让学生学会爱身边的人,王红老师开展了“大声说出我爱你”微作文活动,让学生把点滴小事写成一篇作文,学生写得情深意切。沈佳怡同学是这样写的:
突然,一个佝偻的背影闯进了我的眼帘——是奶奶!我赶忙背上书包,径自奔向雨中。奶奶一路小跑才追上我,然后撑开那把略小的伞,欲言又止。我只好放慢脚步和她并肩走在泥泞的小路上,雨大得模糊了我的视线。我和奶奶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那微滑的路上,我鼻子一酸,假装去看路边的风景。
人生只有一次,别再留下什么遗憾了。我们爱的人终将会老,趁他们还在,请大声地告诉他们:我爱你!
这段习作写的是一件平常细小的事,没有立意深远的说教,却写得那样细腻,那样富有情味。
2.“微活动”提倡书写“微见闻”
有些教师让学生写作文的时候,要求学生写得越长越好,把所见所闻详细地写下来。我们会发现,学生边写作文边数字数,这是作文教学的失败。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写下微见闻,让作文更灵动。例如,储慧老师布置学生开展“我的家乡”微活动调查,申浩同学写下了他的见闻:
傍晚时分,平静的海滩变得格外热闹起来,马达的喧闹声,欢快的歌声,那是出海打鱼的人们归来了。他们满载着胜利的果实,怀着喜悦的心情,驾驶着他们的渔船靠港了。船舱里装满了各种各样的鱼儿,有带鱼、黄鱼、海鳗,更多的是叫不上名字大大小小的鱼儿。男人们一筐筐地把鱼儿抬上了岸,女人们低头专注地分拣着鱼儿,脸上漾满了甜美的笑容。这些鱼儿经过专业的处理后,将带着家乡人民的希望,远销大江南北。
这样的微见闻,为学生以后的习作积累了很好的素材,让人越读越爱。
3.“微活动”侧重指向“微描写”
微描写就是通过细致的描写,可以是景物,也可以是人物,可以是心理,也可以是动作、语言等,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孙启春老师在班级开展了“采蜜本‘选秀”活动,陈菁同学写下了“微作文”,描写可谓细致入微:
我一直紧紧地盯着四个总评委,生怕我的“采蜜本”淘汰掉。我的心里就像装了一只活蹦乱跳的小兔子一样七上八下的。徐小曼一会儿拿起,一会儿放下,一会儿又拿起,一会儿又放下。她的这些动作让我的心都快提到嗓子眼儿了,整只手都在流汗。再回头看看丁唐婧,她的手握紧桌边,一刻也不愿意错过,紧盯着自己的本子,头伸得似乎比长颈鹿还长,比我还紧张。
描写是学生必不可少的技能。我们可以通过微描写的训练,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会描写,在平常的习作中渐渐地爱上描写,爱上作文。
4.“微活动”鼓励记录“微感受”
触动学生心灵的感受需要他们用文字记录下来。而只有让学生们置身其中,用眼去看,用耳去听,用心灵去感受,他们才会记录下属于自己的“微感受”,才会写下属于自己的“真作文”。教师对学生的写作鼓励就好似甘泉,让学生越发有劲头。我们要善于设置“微活动”鼓励学生记录“微感受”。例如,在布置各个家庭开展IQ赛后,丁丽娟老师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感受,钱相宇同学是这样写的:
最后一盘决胜局了。我和妈妈都屏住呼吸,等待发问。用个刚刚学过的歇后语,就是“搭在弦上的箭——一触即发”。“最后一题,听好了!永远不能做饭的锅是什么锅?”妈妈陷入沉思,我却信心十足,因为这道题目我会,我毫不犹豫地说出了答案:“是罗锅!”“答对了!”爸爸用他那温暖的大手举起我的小手,风趣地说,“现在,我宣布,钱相宇是‘家庭IQ赛的总冠军!鼓掌!”说着,他带头鼓起掌来。我开心地一蹦三尺高,竖起了“胜利的小兔子”──“耶!”
这可真是一次妙趣横生的“家庭IQ赛”啊!
片段看似简简单单,家庭IQ赛的精彩画面却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长期的训练,学生在作文中哪有假感受可言?
5.“微活动”力求放大“微想象”
学生爱想象,最不缺乏的就是想象。我们要鼓励学生想象,放大“微想象”,才能让学生的思绪自由驰骋。杨惠老师就在班级开展了“教室里的悄悄话”微想象活动,陈思博同学发挥想象,似乎他就是教室里的一名观众:
夜幕降临了,教室里安安静静的。突然,教室里响起了一点细小的声音,原来那声音是桌子和椅子在议论什么。桌子说:“你看我原来多干净呀,可是自从我的新主人来了后,我就成了这副模样,因为他每天都用有毒的修正液在我身上涂来涂去,新主人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把我身上都弄了个小坑。”椅子说:“我比你惨得多:我的小主人每次和朋友玩石头剪刀布,他只要一赢,就会十分用力地晃我,激动时还会把我扔好远呢,搞得我都要骨折了。”桌子说道:“如果以后我们的小主人再这样的话,我们不就没命了吗?”
有趣的对话仿佛就在我们耳畔,想象的翅膀一旦张开,学生的想象表达能力不可限量,习作水平也定会日渐提高。
四、“微活动”助力“真作文”片段赏析
在习作指导环节,微型活动作文课的教师应想招让学生“以说来带动写”,指导学生细致观察,用心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听、所感自由表达。让我们走进王晓琴老师执教的微型活动作文课《拼句乐翻天》课堂:
师:谁来与大家分享你捕捉到的精彩镜头?
生:我的同桌笑得不住地拍打桌子,好像跟桌子有仇似的。
师:你注意到同桌的动作了,观察很细致,还有谁观察也这么细致的?
生:陈柳羊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师:你注意到了同学笑的神态。谁还有与众不同的发现?
生:景子妍平时很腼腆,先是捂着嘴笑,笑着笑着就嘴巴咧到耳朵根了。
师:连这么细微的变化都被你看到了,你观察太细致了!还有谁想说?
生:周慧森的笑声才有趣呢,像打鸣的公鸡。
师:你不但会用眼睛观察,还会用耳朵观察,真不错!
生:同学们有的乐得前俯后仰,有的乐得嘴巴都合不拢了,还有的乐得腰都直不起来了。
师:同学们“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观察得非常仔细,所以才有如此生动的表达。
下面请同桌之间说一说刚才的欢乐场面,说完可以互相提提建议,争取说得更生动。
以上教学片段王老师给足了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说”:自由说、指名说、同桌说、毛遂自荐说。学生互说的环节,大家互提建议,相互启发,相互借鉴,思维拓展了,活动生动了。有了这样的积淀,学生就有了思维与思维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沟通,富有创意的表达比比皆是。在此基础上,写作便成了畅快淋漓之事。
活动是写作的源,只有新颖而富有童趣的活动才能吸引学生关注的目光,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乃至守护学生的童年生态。所以,活动设计不仅要综合考虑课堂的结构、时间、空间、活动场地、参与人数、心理等因素,还要注意关注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不同年段的习作要求。“微时代”正大步向我们走来,就让我们大步走在“微活动”的路上,且行且思,且思且行,让学生的真作文自由流淌!?
(此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重点自筹课题《以活动教育守护童年生态的校本实践研究》的阶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