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课堂提问的艺术

2015-09-16孙荣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范进于勒孔乙己

孙荣

[摘要]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常规方式,是师生双方交流的桥梁,它牵动着整个教学环节和每一个教学活动。良好的教学提问艺术既是一种镇静剂,又是一股凝聚力,它保证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展,教学目标的有效实施。反之,随心所欲、信口开河、空泛零散的提问,不仅效果极低,而且影响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语文课堂教学必须讲究提问艺术,提高问题的实效性。

[关键词]提问艺术实效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20015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提问能唤起学生注意,启迪学生思维。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提问更是十分重要。课堂提问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激情,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可以给学生提供思维的线索,使学生获得分析问题的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同时还可以及时地获得教学反馈,以便随之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反之,随心所欲、信口开河、空泛零散的提问,不仅效果极低,而且影响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所以,语文课堂教学必须要讲究提问艺术,提高问题的实效性。

一、 提问要有启发性,有助于突破课文的难点

启发性,这是课堂提问的核心。问题富有启发性,才能激发学生思维,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特别是对于课文的难点,更需要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如莫泊桑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小说从题目上看主要写的是于勒,从内容上看主要写的却是菲利普夫妇,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理解难点。在学生初读文章后,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提问:“小说题目是‘我的叔叔于勒,为什么主人公却是菲利普夫妇?”学生在笔者的启发下,认真阅读小说,相互交流讨论,终于得以明白:小说是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反复无常的态度来反映他们自私、冷酷、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性格特点,从而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这样不但突破了课文难点,而且在问题的探讨中把握了小说人物特点和主旨。

二、提问要有概括性,有助于理解重点句的内涵

提问要有概括性,就是提问要有一定的容量,要有综合性,要有思维的余地,要能有助于理解重点句的内涵。

如《陋室铭》一课中的重点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内涵较深,尤其是“德馨”内涵较难领悟。为帮助学生理解,一开始笔者就提问:“是诸葛亮的茅庐出名,还是诸葛亮出名?”在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后,就揭开课题,让学生去阅读课文,再问学生:“作者敢于把自己的陋室与‘诸葛庐‘子云亭类比,底气在哪里?”由此学生联想到重点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联系下文领悟到“德馨”主要体现在:自然环境清幽,交往人物不俗,生活情趣高雅。这样“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内涵就迎刃而解了。

三、提问要有系统性,有助于深入把握课文内容

所谓系统性,是指各个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各个问题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是按什么逻辑关系组织起来的。提问的系统性是教师教学思路的反映,教师的教学思路要为培养和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服务。所以,提问要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由易到难,由表及里,从而把学生一步步引向目标,启发学生一步步地认识事物,掌握事物的本质特征,深入地把握课文内容。

如在教学《孔乙己》时,为了让学生掌握孔乙己的人物特征,认清当时社会制度的本质,笔者设计了这样的系列问题:“孔乙己‘最后一次与‘第一次在外貌、动作、语言、神态上有哪些变化?是怎样造成这些变化的?造成这些变化的根源是什么?孔乙己的命运是如此的悲惨,而周围却总是充满着‘笑声,这‘笑声又进一步说明了什么?”学生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反复探究,掌握了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等性格特征,深刻地认识到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毒害的本质,以及在封建文化的影响下,当时一般群众逐渐丧失了良知和仁爱而变得冷酷无情,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封建文化毒害之深广,社会十分腐朽与黑暗。

四、提问要有定向性,有助于深化理解作品的主题

提问要有定向性,就是所提的问题要能把学生引向一个既定的方向、既定的目标,使学生的思维都围绕着这个“既定的方向”或“既定的目标”进行。

如在教学《范进中举》一文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小说的主题,笔者抓住小说中的两个主要人物范进和他的岳父胡屠户进行设问:“范进梦寐以求的功名到手了,为什么会突然发疯?”“范进发疯,报录的人出主意,众邻都建议让胡屠户将范进打醒,可一向在范进面前逞威风,且身为范进岳父的胡屠户为什么不敢打呢?”通过引导思考探究,学生懂得了:这突出表现了范进热衷功名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和胡屠户等小市民前倨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庸俗自私的丑恶嘴脸,从而多角度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们的摧残,这正是小说的主题所在。这一提问加深了学生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还要注意提问要有应变性。对于教师的提问,学生未必都能正确回答。对于错误回答,切忌简单粗暴地否定或过早地把问题的答案告诉学生,这样有可能挫伤学生参与问题讨论的积极性,或替代学生思维,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应该从错误的答案中迅速而准确地判断出学生知识的缺陷及其原因,并随之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新问题,使提出的问题更有实效。

责任编辑陈剑平

猜你喜欢

范进于勒孔乙己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范进中彩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缩写)
孔乙己(下)
孔乙己
《范进中举》缩写
别人的玩具,我可不管(一)
范进减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