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学术期刊出版观的思考

2015-09-16王晓燕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通226007

科技传播 2015年12期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媒体融合学术期刊

王晓燕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通  226007

对学术期刊出版观的思考

王晓燕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通226007

摘要在简要分析中国学术期刊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形成学术期刊出版观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并进一步从质量、人才、价值三方面提出学术期刊出版观的构成。

关键词学术期刊;出版观;媒体融合;核心竞争力

1 中国学术期刊的发展现状分析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邬书林在“2014中国学术出版年会”上表示,学术出版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一个国家出版业的水平,当前我国出版业要紧紧围绕着思想创新、科学发现、技术进展和管理经验这四个核心任务来规划和发展学术出版物,形成有效支撑和保证国家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知识体系。他指出,国内的学术出版物多为学术机构办的指南性学术期刊如学报,及研究院所办的期刊等,与国际上严肃的、高质量学术出版相差较远。而目前我国的整体经济实力,特别是科技研发投入在快速地增长,涌现出大量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为学术出版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经济基础。做好学术出版是出版业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要把创新性知识作为学术出版的中心,打造高质量的学术出版物,逐渐形成一套科学的学术出版组织架构和出版体系[1]。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看清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术期刊主要存在的以下现状。

1)发行量小。学术期刊的纸质发行量本来就较其他的非学术期刊要小,受数字媒体的影响后,纸质出版更是日益萎缩。

2)影响力小。从期刊评价的各类数据看,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值一直较小,与国际刊物相比,相差悬殊。

3)读者群小。与大众传媒相比,学术期刊的受众一般限于专业读者群,也主要服务相关的专业领域,这就导致读者数量有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传播力和影响力大打折扣。

4)行政化现象比较严重。中国的学术期刊的分层体系一定程度上与该期刊所在单位的“行政级别”有关。主办单位的行政级别越高,刊物的等级地位也就越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术期刊的平等竞争与自由发展。

5)趋同化现象严重。特别是为数不小的高校学报群,在栏目设置、优质稿源、读者群体等方面都存在趋同现象。

2 形成学术期刊出版观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学术期刊要在困境中求发展,势必要求有自己的出版观点,发出自己的声音,而不仅仅是学术材料的堆积体。形成学术期刊的出版观,其理论价值在于使学术期刊产生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美国学者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哈默尔(G.Hamel)提出的,又称“核心(竞争)能力”、“核心竞争优势”,指的是组织具备的应对变革与激烈的外部竞争,并且取胜于竞争对手的能力的集合。核心竞争力的贡献在于实现受众最为关注的、核心的、根本的利益,而不仅仅是一些普通的、短期的好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难以被竞争对手所复制和模仿的[2]。学术期刊是反映学术发展的指针,依据自身的出版观点,刊载的学术论文,反映了自己刊物的学术判断力,以及对学术前沿,创新角度等学术敏感点的判断力。这样的判断力,是学术期刊走出趋同化现象的有效能力,也是助力学术期刊核心竞争力形成的要素之一。而要形成这样的判断力,出版观是基石,因为出版观指引着办刊的方向、影响着主编的决策、引领着编辑们的工作实务。同时,出版观是学术期刊必须长期坚持和秉承的。正确的出版观能帮助学术期刊规避时效性弱的劣势,通过出版观的指引,学术期刊不是有文必露,而是经过一定时间的积淀,能弄清观点来龙去脉的权威发声。

目前,中国期刊业正处于一场传播革命之中。传媒改革发展的关键词从“转型”转向了“媒体融合”。这体现了学术期刊发展的大背景,也揭示出学术期刊必须要与新媒体融合,共同繁荣,一体发展,走出早衰。在这背景下,学术期刊出版观的树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面对舆论形态的多质态和不稳定性,学术期刊要树立自己的权威性,必然要依据自己的出版观来完成自己的使命,必然要遵循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只要学术期刊在有机良性地运行着,学术的权威性就会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形成科学的出版观,才能使得学术期刊良性地可持续发展。自媒体时代,科学的出版观也决定着学术期刊能否权威发声,建立学术公信力。

3 学术期刊出版观的构成

3.1 学术期刊出版的质量观

学术期刊的质量观包含多方面,有政治质量、学术质量、编校质量、发行质量等。

1)从政治角度看,学术期刊的出版观应与马克思主义的新闻出版观一致,为政治服务,同时不隐蔽自己的观点。不能因为怕出问题,或者觉得学术与政治应保持距离,而淡泊学术期刊出版的政治观。在涉及重大民生的问题时,学术期刊在本着客观、公正、真实、全面的同时,还要有自己的政治立场,要与人民性保持一致。学术期刊更要重视舆论导向。

2)从学术质量看,学术期刊的质量观体现在所刊载论文是否具有前沿性、创新性、科学性等特质。要展现这些特质,学术期刊须在多个环节加强控制,一是开拓稿源方面,多渠道、全方位地挖掘优质稿源,以利于刊物的学术质量;二是审稿环节加以控制,同行评议的专家不一定非要那么学识渊博,重要的是能从重要的方面抓住重要问题;三是选题策划方面,选择有影响力的学术选题往往是学术质量得以保证的重要前提,学术期刊应在自身特长的专业长期谋划,针对前沿的、创新的学科方向,做相应的选题策划。

3)从编校质量看,学术期刊的出版观应该是坚持精益求精地出版。学术期刊的各方面质量的影响因素很多,而编校质量方面受影响的因素相对比较单纯,他百分百地由编辑掌控,主要因素有:编辑对编校的认真程度、编辑的语言文字掌握熟练程度、编辑对出版形式规范的掌握程度等,这些相对而言也是最容易和最应该做好的。“良工不示人以朴”,在编校环节,学术期刊应消除校样中的文字、标点、符号、数据、图表、版式等错误,确保论文中相关表述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对文章进行合理加工,在不改变论文风格与特色的基础上,力求论文层次分明,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富有逻辑性[3]。若因编校质量差而有损整个学术刊物的权威性的话,可谓因小失大也。

4)发行质量方面,学术期刊常常忽视发行环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其学术传播,在新旧媒体融合的背景下,学术期刊出版的质量观应把发行提上日程,以提高学术期刊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而当前各种纸质媒体的发行量都在下降,一些百年名刊都停发纸质刊了,学术期刊的发行质量更多地要放在数字化资源的发行上,以便形成差异化竞争,利用学术权威性,获得独特价值,抓住已有的受众群体,借助数字化新技术,与这些读者建立“数字联系”,吸引特定的读者群为其所需要的内容付费、下载及传播,建立数字化环境下的运营模式。

3.2 学术期刊出版的人才观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人才资源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学术期刊是学术水平的重要展示平台,向世界展示中国当前科研成果和技术水平,展现中国的科技实力。然而,学术期刊存在着散、小、弱、杂等现状,又面临着数字化、市场化、国际化等外部竞争压力。要适应现状并应对这些压力,关键在于形成自身的出版人才观,培养学术期刊出版所需的人才。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发现和培养作者人才。这主要体现在,借助学术期刊的发行与传播,提升高质量论文作者的学术知名度;通过学术论文的同行评议,帮助一般性论文的作者提高学术水平,从而培养这些作者的学术研究能力;通过传播将作者的成果转化成生产力,体现作者人才的价值;通过与编辑的互动交流,让作者从中受到启发,成就其学术成果;通过读者群体对学术成果的反馈,深化作者对自身学术成果的认识。

2)培育数字化背景下的新型编辑人才。这样的新型人才可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创新型编辑人才,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知识、创新能力并具有良好的创新人格,能够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取得创新成果,在学术期刊界作出创新贡献的编辑。作为工具的、模式化的以及被套以种种条条框框的编辑不可能成为创新性人才。编辑是自商代就有的一个职业,发展到而今固然形成其特定的模式和条条框框。而在新媒体发展的新常态下,编辑要借助数字化技术发展自身素质,提高创新编辑的能力。具体可体现在学术期刊的各个编辑环节,比如:创新的选题策划,在专业背景下利用大数据找出专业热点选题;创新的约稿方式,组织针对选题的热点讨论的微信或QQ群等,邀请想约稿的作者,阐述观点,互相讨论交流,编辑从中找到更合适的刊载论文选题等;创新的编校方式,学术期刊的编辑对专业的掌握程度及对语言文字的掌握程度影响着学术期刊的编校质量,但是一个学习能力强和有思路的学术编辑会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在新媒体时代,除了纸质字典词典是老师外,电子版的工具书,权威专家的博客或已刊论文,专业讨论的聊天群等,只要是没有十足把握的知识点或者文字符号等,都可以通过各式学习掌握到。二是学习型编辑人才,编辑工作是繁琐的为他人做嫁衣的工作。学术期刊编辑在反复审读专业稿件、反复校对稿件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在这样的状态下,保持学习的动力和激情,显得十分必要。编辑的学习包括很多方面,首先是针对自己责编论文的相关专业要常常学习,能基本掌握学科的发展脉络,这样编辑文章的时候才能确保不会有专业方面的差错。其次,编辑对新闻出版专业的学习也不能放松,关于编辑出版和语言文字及形式规范的各项标准,常常有最新版本推出,没有学习能力,还固着在老的标准或自己理解掌握的标准规范上,那么学术期刊的精益求精就无法实现。三是学术期刊要有支撑刊物前进发展的核心编辑人才,这样的人才需要学术期刊在发展过程中挖掘和培养,是编辑部的中坚力量。这样的核心人才能有助于刊物学术质量的提高,他在学科领域要有自己的特长,能成为某一方面的学科领袖级人物,能掌握住优质作者资源,能培育出编辑队伍的后续人才,形成学术期刊发展中的人才梯队,能熟练使用数字化技术,让自己的能力和影响力最大程度地扩张开来,最终实现学术刊物的良性发展。

3.3 学术期刊出版的价值观

1)坚持以学术价值为本。从价值分析角度看,学术期刊的价值即在于人们利用以学术为载体的期刊媒介来追寻学术对人类社会的作用或意义。学术是学术期刊的第一价值取向,是学术期刊的灵魂。一切创新和创造点都要以学术价值为基础。在趋同化现象严重的情况下,学术期刊的出版更应坚持出版的学术价值,即坚持学术期刊发展的学术优势、学术特色,实现以特创优,以特做强。学术期刊要坚守住学术价值,一方面要求学术期刊编辑出版坚持职业道德,坚持刊物的学术质量和学术标准;另一方面要求学术期刊的出版过程必须有完

善的体制体系、创新的运行机制、规范的管理流程、公正公平地纯洁办刊。学术期刊的出版应不为人情价值、行政价值所屈。

2)体现文化价值。学术期刊是精神文化产品,在体现出学术价值的同时,还应能满足人们生产和实践过程中对学术传播和学术交流等文化需要[4]。学术期刊是文化产业的一部分,有着显著的文化属性,在出版过程中,自然文化、社会文化、地方文化、校园文化等也是学术期刊的重要价值取向。通过对各种先进文化的展示,让学术期刊发挥更大作用,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成为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成为展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窗口。

3)落实社会价值。学术期刊的学术成果不应只是纸上谈兵,将学术理论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学术期刊出版的又一价值取向。创新的学术观点被刊载出来,让读者看到并进行自觉地传播,固然可以提升学术期刊的价值,但若能指导社会实践,直接或间接地产生效益,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或思想素养,这才是传播的最终实效,也是任何期刊评价统计数据所无法体现和衡量的。学术期刊出版过程中要秉承这一价值取向,服务于社会发展、社会进步,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学术期刊的社会价值,编辑可从最初的选题策划、稿源的选择、约请作者的选取等方面入手,将刊载的论文结合一些民生问题,在刊发后,结合行业和专业人群,推出自己的刊物或更为仔细地推出自己的观点和创新点,使自己能成为人民需要的学术期刊,而不是传统意义上不具实用性的高深论点和玄虚论调。

4 结论

在数字化新媒体日新月异的今天,学术期刊的出版压力重重,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出版人如何在这种状态下“且行且珍惜”,实现学术期刊的科学可持续发展,全面落实符合出版规律的出版观是基础。当然,在编辑实务和实践方面也有很多需要探索研究的地方。这也是学术期刊出版人今后研究的重点所在。

参考文献

[1]邬书林.中国学术出版质量亟待提高[EB/OL].[2015-01-05].http://cpc.people.com.cn/n/2014/0109/c64102-24069538.html.

[2]MBA智库百科.核心竞争力分析模型[EB/OL].[2015-03-05]. http://wiki.mbalib.com/wiki/ 核心竞争力分析模型.

[3]罗海丰.学术期刊的质量控制及其实现路径[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70.

[4]廖彩荣,翁贞林.学术期刊价值论及其市场化选择[J].学报编辑论丛,2009(00):2-4.

作者简介:王晓燕,编辑,工作单位: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

基金项目: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研究课题“高校学报影响因子研究”(编号FYJY/2012/11)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5)141-0188-02

猜你喜欢

核心竞争力媒体融合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河海大学学术期刊创办百年
影响跨境外贸电子商务的企业竞争力因素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
论循证新闻的方法与意义
虚假学术期刊累及一线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