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5-09-15黄承吾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5年8期
关键词:校本教研农村小学问题

黄承吾

[摘 要]校本教研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基于农村小学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应对策略,以期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素养。

[关键词]农村小学 校本教研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4-086

校本教研是指以学校教师为主体,以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的一种融学习、教学、研究于一体的学校性活动,是课程改革、提高教师教学素养和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目前,许多学校都加大了校本教研的活动力度,校本教研在学校工作中彰显无限生机。但是,农村小学在开展校本教研中,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影响了课程改革的进展。下面笔者浅谈农村小学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一、农村小学校本教研中存在的问题

1.形式主义,制约校本教研的有效性

校本教研是以发展为目的的,就必须以真实有效为宗旨。所谓“真实”,就是发现当前本地教学工作的真实问题,针对问题,提出教研课题;真正在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开展研究;真诚地讨论、研究问题,努力寻找教学的本质规律。所谓“有效”,就是开展实在的教学改革活动,使学生受益,使教师的素质得到提高,使学校得以发展,使教学效果得以改善。但是,现在农村小学的校本教研活动存在形式主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教研计划,没有实施过程。学校制订的校本教研制度目的在于应付检查,并没有相对的实施过程,教研活动名存实亡;(2)有教研活动,没有实在意义,可以说有数量,没有质量。主要表现在学校随意开展教研活动,而且活动搞得轰轰烈烈,活动次数也不少,但是,教研活动没有事前准备,缺乏针对性,活动结束后,也没有预期的效果,不能达到帮助教师专业成长的目的,也没有达到“求真务实”的要求,教师只是疲于奔命。这样的形式主义严重制约了校本教研的有效性。

2.教师素质不高,制约校本教研的质量

在农村小学中,有的教师是由民办教师、代课教师转正而来的,这些教师虽然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由于年龄结构偏大、学历偏低、学科专业水平不高,他们很难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另一方面,县城学校规模扩大,许多农村小学的优秀、骨干教师以“凡进必考”的方式流入县城,农村小学缺少了教研的“领头雁”,从而造成校本教研力不从心,尤其是边远的农村学校,这种情况更加突出。同时,由于农村小学的教师人数较少,教师课务负担较重。多数教师忙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繁重的工作中,感觉身心疲惫,没有精力去静心地学习理论知识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参与校本教研的主动性不高。而学校迫于压力,不得不为教师列出校本教研的“清单”,让教师按照“清单”上的内容进行没有目的的校本教研。有的教师敷衍了事,有的教师怨声载道,学校对此可谓是百般无奈。所以,校本教研缺乏教师间思维的相互碰撞与交锋,只能流于形式,质量低下。

3.缺乏专业引领,制约校本教研的方向性

农村小学教师缺乏专业引领,面对校本教研时,成了“无头苍蝇”,方向不明,到处乱窜。目前在不少农村小学中,校本教研是以低水平重复的方式进行,基本上没有专家和经验丰富的教师到校进行现场指导,教研活动仍然是凭经验、凭权威进行,教研内容形式仍然没有多少改变,模式固定,内容限于上示范课、教材教法的介绍等方式。教研活动采取统一的格式、统一的作业及教案设计,或者仅仅开展听课、评课活动,进行相同的经验总结等。这些行为都说明了校本教研方向不明确,没有达到新课改的要求。

4.没有现代技术设备,缺乏实施载体

农村小学教学仪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落后、不足,大多数学校只能依靠传统的黑板和粉笔这些简单的设备进行教学。另外,教师对教育科研活动的准备不足,现代信息技术水平不高,无法提炼优秀的教研主题,当然也就无法实施精彩、有效的教研活动。这影响到教师持续开展校本教研的信心,影响到校本教研的过程及结果。

二、农村小学校本教研的应对策略

1.完善机制,调动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

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教师专业的发展,是不断提升学校教育内涵的内在动力。在教育不断改革的今天,提升农村教师素质是一项主要任务。但是仅靠几次集中性培训是无法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的,必须指导教师面对现实,更新观念。农村小学应立足本校实际,制订一套有效可行的校本教研制度,并针对制度认真组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为教师的主动发展和专业成长提供有利条件,为教师创造和谐的发展空间,使学校真正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舞台。通过分析本校现状和教师面临的实际问题,介绍教师成长的典型经验,建立健全的校本教研管理与激励机制,校长自身主动学习、积累和提高,去感染教师,调动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

2.为教师提供专业引领,指明教研方向

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的关键,可为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首先,学校要充分利用本校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本土专家”“实践专家”的作用,为教师树立身边的榜样。因为普通教师对这些教师的经历更容易理解,更容易将他们的方法运用于教学实践。其次,用“请进来”的方法,积极主动争取专业教研人员的支持,努力与他们取得合作机会,利用学校的外部条件为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专业教研人员也应转变观念,改变书斋式研究,关注实践,深入学校,切实给中小学提供有效指导,与教师共同探讨,共同提高。第三,用“走出去”的方法组织优秀、骨干教师和课题组核心成员外出听名师、专家的讲座,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其专业知识。最后,倡议教师多读书,读好书,主动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教学理论素养,增强理论思维能力。这也是教师从“教书匠”通往“教育家”的必经之路。

3.整合资源,充实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

随着农村小学布局调整步伐的加快,教育管理者应审时度势,抓住历史机遇,在学校布局调整中充分考虑师资的配备、学校资源的整合、骨干教师的培养和使用。学校要活用政策,为骨干教师的成长、成才创造有利条件,防止骨干教师的流失。第一,给予一定的优惠条件,给骨干教师确定一定的职责,让他们享受一定的待遇,给予一定的优先机会(外出学习优先、聘任职务优先、评优奖励优先),也就是给骨干教师服用一颗“定心丸”;第二,用真情、真心去耐心诱导教师,让他们明事理,知事实,主动承担责任,积极参与教研活动,使其熟练业务;第三,施加一定的压力,让他们担任一定的职务,授予一定的权力,让他们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起示范作用,使其他教师从他们的成长中吸取经验;第四,实现全校资源共享,学校规定外出学习的教师必须以各种形式推广学习成果,如上一节观摩课;举办一次讲座等。通过“送教下校”活动,选派骨干教师到师资相对薄弱的村小上示范课,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第五,建立支教活动,让有经验的专家、教师下乡支教或者实行轮岗制度,让边远学校享受优质的教师资源。这样,就能改善乡村教师队伍的素质问题。

猜你喜欢

校本教研农村小学问题
提升校本教研品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让农村初中校本教研更接地气
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有效问题情境创设校本教研的探讨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