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电场复习课片段设计与反思
2015-09-12徐海莉
徐海莉
摘 要:本文以高三电场复习课中的片断“电场中的‘三线问题”的教学为基础,在认知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当前高中生物理学习的实际情况,应用“变式”在物理复习教学中进行积极的实践探索和反思总结。
关键词:建构主义;变式训练;发散思维;认知理论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5)8-001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新旧经验之间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吸收信息,而是主动建构信息意义的过程。在高三复习中,加强习题之间的练习,重视变式训练,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知识,有助于加强知识练习,提高知识运用的灵活性,构建结构合理的知识网络。本文通过对电场复习教学片段的设计,在课堂实践中努力实现以优化物理教学过程为目标,构建电场中电场线、等势线、轨迹线与动力学、能量等概念与规律的全面复习知识网络,从而学会机动、灵活地运用知识的联系解决电学问题。
1 课堂实践
1.1 立足基础,精选变式母题
吴家澍老师曾说:“物理教学的过程,就本质而言,首先是学生的认知过程”[1]。使学生正确掌握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学过程的首要目标,也是物理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建构主义关于知识学习过程的研究表明,概念的形成不是一步完成的,而是每个概念的教学都要覆盖充分的“变式”。而变式的基础是母题,即题根。题根其实是一个问题,就像讲课时的例题,它是题系中的根基,具有基础性、代表性、辐射性。
“电场中的‘三线问题”母题:如图1所示,实线表示电场线,虚线表示带电粒子只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a、b为其运动轨迹上的两点,可以判定( )
A.粒子在a点的速度大于在b点的速度
B.粒子在a点的加速度大于在b点的加速度
C.粒子一定带正电荷
D.粒子在a点的电势能大于在b点的电势能
点拨 本题考查电场线的概念、牛顿第二定律、做曲线运动物体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能量守恒定律等基本概念和规律。先根据检验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弄清电场线的方向,进而对电势高低和电场力做功过程中的能量转化问题做出判断。
母题不是高难题,也不是简单题,难度系数不要求太大,其内容紧扣课程和高考大纲。能被选为母题的一定是本章内容的典型问题。
通过对母题进行分析,找出题根中的信息元,寻找变式发散点,并在对母题进行详细分析的过程中,总结核心知识点和经典解题方法。
1.2 利用清晰图表,呈现变式网络
在变式网络中,教师给出了由题根派生出的几种变式途径,这既指明了该题目可能变化的方向,同时也指明了相关物理概念的内涵,为学生深刻理解物理概念提供了有效的,具有层次性、联想性和开放性结构特点的思维导图。
变式网络运用了风靡全球的思维导图类似模式构建而成,形式新颖,脉络清晰,激发读者放射性思考能力。
通过变式网络呈现各种变式的方向和层次。此教学过程在建构主义里属于典型的同化,同化是把新的知觉要素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需要下列条件:①学生必须有同化新知识的相应的原知识基础;②学生认识结构中必须具有逻辑意义;③学生必须具有获及材料的意义的学习动机;④学习者必须对新旧命题精细加工,才能生成新的意义。
1.3 合理变式,提高复习效率
物理学习中认知结构的变化,是指学生头脑中知识结构的扩展、更新或重建,从而使知识组合更有序。利用变式网络可以让学生学会整理已有的知识使之更加有序,从而提高高三物理课堂的复习效率。变式训练教学中的变式方式可以根据母题中元素的变更,条件的强化和弱化,方法的类比和归纳等进行呈现。与题根配套的变式数量控制在2至7个,大多是三到四个。编排过程由浅入深,符合一般的思维层次差异,能做到精而不泛。
经典变式:
变式1 把电场线变为等势线
例1 如图3所示,在点电荷Q产生的电场中,将两个带正电的试探电荷q1、q2分别置于a、b两点,虚线为等势线。取无穷远处为零电势点,若将q1、q2移动到无穷远的过程中外力克服电场力做的功相等,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点电势大于b点电势
B.a、b两点的电场强度相等
C.q1的电荷量小于q2的电荷量
D.q1在a点的电势小于q2的电荷量
变式1考查电场强度、电势和电势能,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电势、电势能高低判断及电场力与电势能的关系。该变式从电场线的图理解过渡到等势线的理解,用简单的题拓展了思维。紧接着安排电场线与等势线结合的问题,进一步提高高三学生解决电场问题的能力。
变式2 电场线、等势线未知判断
A.无论实线是电场线还是等势面,a点的电势都比b点的小
B.无论实线是电场线还是等势面,电子在a点的电势能都比b点的大
C.如果实线是等势面,电子在a点的速率比比在b点的速率大
D.如果实线是等势面,电场力对电子做负功
类似此类“三不知”题目时要进行假设。电荷的正负、场强的方向(或等势面电势的高低)、电荷运动的方向,是题目中相互制约的三个方面。若已知其中一个,可分析判定各待求量,若三个方面都不知(三不知),则要用“假设法”进行分析。
变式3 由定性分析变为定量计算
例3 在图5中,虚线表示电场中的等势面,相邻两等势面间的电势差相等,有一带正电的粒子在电场中运动,轨迹如图5中的实线所示。不计重力,粒子在a点时的动能为20 eV,运动到b点时,动能为2 eV,取c点为零势能点,则粒子的电势能为-6 eV时,它的动能为( )
A.16 eV B.14 eV
C.6 eV D.4 eV
在电学三线问题中有不少类型的问题需要进行实际的计算,往往会结合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动能定理及能量守恒定律等方面进行分析,特别要注意正负号的运用。
变式4 由理论分析变为实际应用
例4 静电除尘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高效除尘器。某除尘器模型收尘板是长条形金属板,图6中直线ab为该收尘板的横截面。工作时收尘板带正电,其左侧电场线分布如图6所示。粉尘带负电,在电场力作用下向收尘板运动,最后落在收尘板上。若用粗黑曲线表示原来静止于P点的带电粉尘颗粒的运动轨迹,下列4幅图中可能正确的是(忽略重力和空气阻力)( )
变式5 把电场线与轨迹线结合变为电场线与等势线综合
例5 如图7所示,实线是电场线,虚线表示等势面,已知两个相邻等势面之间的电势差相等。一个负电荷在L3上某点的动能为20 J,运动到L1上的某点时动能变为零。若取L2为零电势面,则此电荷的电势能为4 J时,其动能( )
A.16 J
B.10 J
C.6 J
D.4 J
在变式训练教学中,通过问题解决,学生不仅学会了解题操作,而且在策略性知识上有所收获,同时学会了监控自己看的操作过程。
在高三复习教育中,采用变式教学可以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对于备战高考的学生来说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后作业中,可以选取5到6题配套练习,主要从近几年的高考真题和各省、市联考中选取,这样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权威性。
2 反思总结
变式训练教学是一种较有实用价值的思维技巧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先对一道母题进行分析,再以母题为模型衍生出相关联的题目,使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通过衍生,学生掌握处理该类问题的方法与技巧,从而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清楚地掌握高中物理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领悟物理问题的本质,从而有助于脱离“茫茫题海”,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虽然是高考复习,但变式仍要循序渐进,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逐步深入,难度逐步提高。否则,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影响问题的解决,降低学习效率。
当然,不是所有的高三复习课堂教学都适合采用变式训练方法。实践表明:概念复习教学、规律复习教学中,借助变式训练能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探究学习。而且,在高一、高二的新课教育中,新教材必修和选修每册最后安排的课题研究、新课教学中的理论探究环节、实验教学中的方案设计环节、复习教学中的原型变式的规律提炼环节,甚至是竞赛教学中的新旧知识对比环节,都可以依据教学的有效性考虑是否采用变式训练。
总之,加强习题之间的联系,重视变式训练,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知识,有助于学生加强知识联系,提高知识运用的灵活性,构建合理的知识网络,为学生参加高考打下全面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家澍.从优秀走向卓越——谈教师的三项修炼探微[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1,40(6):2—5.
[2]梁旭.认知物理教学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
[3]赵强,刘炳昇.建构与前概念[J].物理教师,2001,35(7):3—4.
(栏目编辑 赵保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