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动因研究综述及华为公司的案例分析

2015-09-12牛秀芳

对外经贸 2015年8期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华为公司动因

[摘要]基于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动因的相关理论,梳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动因的相关文献,结论认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由资源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逐渐转向技术导向型和战略资产寻找型。以华为公司为例分析其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最初是为了寻求市场、规避贸易壁垒,随着国际化水平的提高,投资动因逐渐演化为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和提升国际竞争力,其成功经验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动因;华为公司

[中图分类号]F83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5)08-0061-02

[作者简介]牛秀芳(1990-),女,汉族,安徽宿松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金融与投资。

中国商务部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达10784亿美元,同比增长228%,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为1160亿美元,同比增长141%,中国已连续三年成为全球前三大对外投资国。2014年国有企业继续在对外直接投资中发挥主导作用,而在非金融领域民营企业投资占比已达40%。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迅猛,而其背后的动因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

一、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动因理论

20世纪50年代,彭罗斯(Penrose)提出了不平衡理论,指出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主要考虑五大因素:为了寻求市场;为了寻求恰当的生产要素;对竞争对手作出反应;为了规避风险;为了获得原产国效应及解决产品形象定位的问题。许多学者逐渐关注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投资并提出了一些理论和观点,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小规模技术理论、技术地方化理论及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等。其中,最具代表的是美国哈佛大学刘易斯·威尔斯(Louis Wells)提出的“小规模技术理论”,他概括出发展中国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主要包括:1保护出口市场;2谋求低成本;3寻求廉价原材料。

二、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动因研究综述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既有一般发展中国家的特点,又兼具自己的特色。因此,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和目的有别于发达国家和其他的发展中国家企业。

谢康(1994)将中国跨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归纳为五种类型:扩大出口型、资源开发型、获得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型、利用外资型和信息服务型。魏东和王璟珉(2005)基于邓宁的投资发展轨迹理论并结合宏观上的动因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分为自然资源导向型、市场导向型、效率导向型、战略资产导向型和政治导向型五种。他们认为这些动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驱使企业进行直接投资的动因一般具有多重性、差异性和发展性。刘阳春(2008)通过问卷调查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中国企业具有明显的向外寻求发展和寻求生存动机,主要体现为公司扩展的动因、寻求市场动因、寻求创造性资产动因、利用专属优势动因、寻求自然资源动因和克服贸易壁垒动因。谭燕芝(2009)从技术能力及其演进与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践分析指出,我国的 FDI直接表现为战略资产寻找型,根本动因在于形成具有持续性效用的技术能力,克服自己的竞争劣势。这正好印证了彭罗斯的不平衡理论,即企业具有明显劣势或者不具有特有优势,到国外发达地区寻求资源优势,以弥补国内的不足,从而使企业的资源组合回归平衡,追赶竞争对手。衣长军(2010)把中国与美、日对外直接投资战略动因进行比较,发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不具有对抗性和掠夺性,学习、演练和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优化国内产业结构是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动因。李俊江和孙黎(2012)结合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基本框架和“临近—集中”理论模型对中国资源类企业(主体是大型国有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进行模型分析,证明企业的异质性(即生产率水平)是影响中国资源类企业“走出去”的根本因素。文宁(2014)在分析我国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目标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动因,概括出我国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动因主要有:1拓展企业国际生存空间,开拓新市场;2获取更多融资机会;3避开贸易壁垒;4东道国优惠政策的吸引;5寻求技术支持和创新;6紧跟大型企业国际化市场进程。

通过梳理相关学者对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动因的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动因由资源和市场导向型逐渐转向技术和战略性资源型,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根本目的。但已有研究对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方式选择研究不足,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对外直接投资进程的演进,不同阶段的投资动因有所差别。

三、华为公司对外投资的动因分析

华为公司,全称为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1987年创建于深圳。

目前,华为公司的产品和服务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服务。对外直接投资,对华为公司成长为世界一流的电信巨头起到了关键作用。

(一)寻求市场

华为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明确的市场导向。20世纪90年代末,华为公司在国内企业中已确立了行业领导地位,但是在具有前景、迅速增长的移动市场上收获不多。当时在中国的移动设备市场上,国外跨国公司一度占据了高达98%的市场份额,华为公司等国内厂商已经被边缘化。而华为公司的几个主要产品的市场份额都已经超过30%,继续增长的空间已经非常有限。在这种局面下,华为公司确定了走向国际化、寻求市场新机会的战略方向。

(二)政府支持

1996年,在华为公司提出国际化战略之初,时任副总理的朱镕基视察华为公司时明确表示支持国产交换机开拓国际市场,并承诺政府提供买方信贷。政府鼓励通信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并制定积极的政策促进通讯业的发展,为华为公司进入国际市场创造了条件。外交上,中国政府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以及亚非拉地区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为华为公司国际化初期业务的开展营造了友好的国际环境。华为公司对外扩张的过程中,中国政府也一直给予融资上的支持,在华为受到其他国家不公平待遇时,中国政府和商务部都给予了全力支持。endprint

(三)规避贸易壁垒

华为公司在国际化探索期进入的是电信业发展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因为这些国家的技术准入门槛较低,技术壁垒较小,对产品的要求也不苛刻。此外,在这些国家建立的都是合资企业或是代表处。华为公司在开拓发达国家市场初期,也选择与当地的企业合作,建立合资企业。选择合资形式可以减少海外投资风险,借助当地合作者熟悉东道国环境、商业惯例的优势,更重要的是容易获得东道国政府的支持,以此来规避贸易壁垒,尤其是非关税壁垒。

(四)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华为公司创立之初就很重视自主研发,但在进入国际市场后发现自己的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于是从1999—2012年华为公司先后在印度、瑞典、美国、德国、英国、法国和芬兰等国家设立研究所,与西门子、赛门铁克合作成立合资公司。一系列的举措和积极参与国际竞争逐渐让华为公司提高了自身的技术水平,引进国际企业的技术,进行消化和吸收,再进行一些功能、特性上的改进和集成能力的提升。在此基础上,华为公司的技术创新紧随市场,有的放矢,不断自我完善与自我超越。

(五)提升国际竞争力

华为公司在与国外通讯巨头的竞争与合作中,意识到先进的企业内部管理体系在国际化过程中的基础作用,于是也开始注重自身的改造。1996—2008年,华为先后与IBM、合益、MERCER、德勤和盖普洛等公司合作,对自身管理体系进行了改革,核心是引进西方管理体系,逐渐与国际接轨。针对西方管理体系显现的低效率、易滋生官僚主义及教条主义等问题,2009年华为公司又对其人力、质量和财务等职能部门进行改革,成功地建立了一套先进、规范的研发管理体系,有效提高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持续高效的研发能力,极大提升了华为公司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巩固了华为的品牌和国际市场地位。

四、结语

2012上半年,华为公司的销售收入超过爱立信,成为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制造商。华为公司从1996年开始走上国际化的道路,成为全球电信业巨头用时不到20年。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华为对外直接投资动因一直在改变,最初是为了寻求市场、规避贸易壁垒,随着国际化水平的提高,投资动因逐渐演化为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和提升国际竞争力。华为对外直接投资动因的转变目的是为了打造自己的品牌与核心竞争力。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失败的案例居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战略规划,缺少品牌和国际竞争力。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应以华为公司为参照,找准目标市场,不断提高技术和管理创新水平,从而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符正平国际商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6):105-112

[2]李俊江,孙黎中国资源类企业“走出去”:基于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分析[J]江汉论坛,2012(1):42-47

[3]文宁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动因和风险分析[J]人民论坛,2014(11):106-108

[4]余胜男华为还能走多远[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3(4):1-8

(责任编辑:董博雯)endprint

猜你喜欢

对外直接投资华为公司动因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2018中国企业500强榜揭晓 华为公司发明专利最多
“很X单很Y双”的构式义及认知动因
江苏省OFDI产业升级效应浅析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特征与导因分析
我国房地产对外直接投资分析
疑问词“怎么”句法功能的演变及其动因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以华为公司为例
舟山六横话中“官”语法化的修辞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