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投行给中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及中国企业的对策
2015-09-12朱小玲
[摘要]由中国发起并创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将为亚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并有望改变全球现有的金融格局。在介绍亚投行成立背景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亚投行的成立给中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企业要牢牢把握历史新机遇,充分利用亚投行平台进行对外投资,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亚投行;机遇;挑战;中国企业
[中图分类号]F83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5)08-0057-02
[作者简介]朱小玲(1992-),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一、亚投行成立的背景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是一家政府间的多边开发机构,致力于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亚洲地区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合作。它与亚洲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相互补充,共同致力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从国际金融格局来看,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揭示了由美元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的种种弊端。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长期以来一直主导着世界银行等国际多边金融机构,国际金融格局严重失衡,中国和其他一些亚洲发展中国家在这些多边金融机构中缺少话语权,严重制约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
从西方发达经济体的角度来看,英国、德国、法国等国家都存在大量的资本剩余,需要寻找对外投资机会,而亚洲正是一个需要大量投资的地区,正好为其剩余资本找到了出路,同时也为其开拓亚洲市场提供了便利。
从亚洲新兴经济体的角度来看,第一,亚洲各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不平衡,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如有些国家的公路年久失修、供电供水条件差等,并且在融资方面还存在融资渠道、融资方式、融资主体和融资机制等问题。根据亚开行的报道,在未来十年中至少要有822亿美元投入到亚洲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中才能满足其发展需要,然而大部分亚洲国家仍属于发展中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水平较低,缺少充足的资金,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无法为他们提供所需贷款,导致这些国家存在巨大的基建资金缺口。第二,虽然亚洲国家的外汇储备量巨大,但投资渠道狭窄单一,大部分外汇用于购买美国国债。亚洲的许多国家,如东亚贸易顺差国和西亚的产油国都赚取了大量外汇,但是巨大的外汇储备不能在国内使用,只能购买外国商品。但是,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对其他国家购买本国产品或在本国投资有诸多限制,这些亚洲国家只能用外汇购买美国或欧洲的国债,这样发达经济体又可以实现资金回笼,用于基建,增加公民福利等,而亚洲国家赚取的外汇却无法用来建设和发展自身的基础设施。这使亚洲在货币金融领域依附于美国,亚洲的资源通过金融市场“补贴”发达经济体。亚投行作为政府间的多边投资合作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为亚洲基础设施建设解决融资难题,同时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二、亚投行给中国带来的机遇
经过三十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中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并且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亚投行的成立给中国带来了新的机遇,突出表现在将进一步加快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提升中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地位,减少中国的外汇储备,为国内剩余产能找到了出路。
中国的外汇储备额逐年增长且数量巨大。截至2014年底,中国的外汇储蓄额已接近40000亿美元(见图1),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但投资领域和渠道依然比较狭窄,投资回报率较低。而以中国为主要出资国的亚投行可以使中国有效利用超额外汇储备,将资本转换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因此,成立亚投行成为中国解决外汇储备过剩和回报率低问题的有效途径。
图12010—2014年中国外汇储备额(单位:亿美元)
目前,在国际贸易中无论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还是计价储蓄货币,都具有明显的区域限制。用人民币进行国际交易结算时,大多要经过一个结售汇的过程,这样不但降低了贸易效率,而且影响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独立性。要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就必须先实现人民币亚洲化。按照亚投行的运行模式,中国将持有的大量外汇用于亚投行的基础建设融资,而融出海外的大多为人民币。如果形成货币兑换,从短期来看,或许只会影响交易效率和汇率风险。但从长期来看,一旦亚投行的资金拆借规模扩大,将会在长期影响经济体的外汇储备风险,进而进一步制约这个国家的政策储备,然而这种趋势并非一国政府通过合理手段可以管控的。因此,亚投行的建立和运行就必然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将提升中国的国际金融地位以及国际话语权,为中国的崛起提供一个很好的国际金融平台。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依靠投资和对外贸易拉动经济增长,国内消费不足,导致外贸依存度过高和国内产能严重过剩。国内的能源、钢铁、建材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见图2),而亚投行成立之后,“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巴经济走廊”和“中孟印缅经济走廊”等都将投入建设,有助于解决产能过剩问题。除了传统意义上的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领域项目,未来亚投行的投资还将涉及节能减排项目、农业、创建型的绿地投资等领域,促进中国优势产能和过剩产能的输出。另一方面,亚洲地区基础建设的联通有利于区域国际贸易的发展,从而加速产业升级,带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
图22013年中国过剩产能行业分布(按过剩产值计)
三、亚投行给中国带来的挑战
亚投行的成立,不仅碰触了日本主导的亚行,也对美国在国际经济组织中的霸权地位形成了挑战。中国虽然拥有组建亚投行的经济实力,但是缺乏组建大型国际金融机构的丰富经验。第一,亚投行在选择、评估、运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需要专业的指导和技术支持,而中国和其他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发展水平和经验有限,短期内很难达到要求,需要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丰富经验。第二,亚投行主要为亚洲发展中国家提供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而这些国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还要考虑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等诸多可持续发展问题,并且这些国家大多经济水平比较落后,而基础设施投资周期较长,导致中途停建、发生坏账等不确定因素增多,这就需要更多地规划设计、技术指导和政策咨询。
中国虽然是亚投行最大的出资国,但是并不能掌控亚投行的决策制定。亚投行采取的是三层管理结构,即理事会、董事会和管理层。中国即使在董事会中比其他国家拥有更多席位,也无法使亚投行成为自己的政策银行。中国要有开放的胸襟和长远的眼光,秉持开放、公正、规范的原则,不能仅考虑自身利益,要兼顾其他国家的利益,这就要求中国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使亚投行走得更远。
四、中国企业的对策
目前,中国一些基金雄厚、技术先进的大企业由于受限于国内激烈的竞争和部分行业市场趋于饱和的投资环境,有很大的对外投资需求,而亚投行的成立给中国企业创造了很多的海外投资机会。由于许多亚洲国家急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然而其国内的技术、资金和经验都不足,这使中国企业获得了很多对外投资的机会。亚投行的成立有利于全面改善亚洲国家的经济环境,从而有助于中国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扩大对外出口。
中国企业要充分利用亚投行这个大平台进行对外投资。当中国企业投资亚投行成员国时,将会获得更好的保护和支持,从而大大降低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成本和风险。亚投行能够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并购提供资金和信息帮助,中国企业应积极把握亚投行带来的投资机会。
中国企业要加强产业整合,发挥协同效应,提升国际竞争力。亚投行的成立给中国企业创造了很多对外投资机会,直接影响着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布局。中国企业要针对特定的投资环境积极发挥协同效应,优势互补,从而提高整体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钟玲亚投行,新的基建投资机遇?[J]进出口经理人,2014(12):47-49
[2]孙兴杰亚投行的前景与挑战[J]经济专家,2014(102):16-18
[3]江玮亚投行的共建路线图[N]21世纪经济报道,2014-11-10
[4]王达亚投行的中国考量与世界意义[J]东北亚论坛,2015(3):49-64
[5]文显堂亚投行姓“商”不姓“政”[J]中国经济周刊,2015(13):87
(责任编辑:乔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