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对外贸易发展对政府财政支出规模影响的实证研究

2015-09-12付平

对外经贸 2015年8期

[摘要]自新增长理论兴起后,国内外学者越来越重视对一国政府财政支出规模与对外贸易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利用省际动态面板数据以及广义矩方法对我国区域外贸发展与政府财政支出规模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区域贸易发展对当地政府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差异较大。

[关键词]区域贸易发展;政府财政支出;广义矩方法

[中图分类号]F810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5)08-0028-03

[作者简介]付平(1984-),女,汉族,河南人,讲师,经济师,硕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与投资。

一、引言

自新增长理论兴起之后,国内外的学者越来越重视政府财政支出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国内外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政府财政支出对资源配置效率和要素积累的影响,得出不同结论。Ghali和Anaman等认为政府通过完善法律体系、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矫正市场缺陷等手段,使一国的政府财政支出有利于该国经济增长;Bajo-Rubio则指出财政支出由于低效率、加重税收负担以及对激励的扭曲而不利于经济增长。总之,政府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密切,而探讨研究一国政府财政支出规模扩大的原因也显得尤为重要,正是基于此目的,本文试图利用省际动态面板数据,通过广义矩方法对区域贸易发展与政府财政支出规模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财政支出在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国内学术界并没有得出政府财政支出规模的扩大必然会促进经济增长的结论,戴广(2004)发现财政支出规模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当财政支出规模超过临界值后,继续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反而不利于经济增长。杨友才和赖敏晖(2009)则利用门槛回归模型发现我国政府财政支出规模存在最优点,在大多数情况下,当超过最优财政支出规模,财政支出将不利于经济增长。基于此结论,国内学者纷纷探索我国政府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的原因。周黎安(2007)指出中国地方官员“锦标赛”晋升模式导致地方政府过于注重建设性财政支出,方红生和张军(2009)则发现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行为具有扩张的倾向,并指出这是由于中国式分权治理模式和缺乏良好制度约束相互作用的结果。

目前,我国经济的一大特征是对外贸易增长较快。那么我国的贸易快速发展是否会对政府财政支出产生影响?如果有,其影响机制是怎样的?改革开放之初,我国政府对宏观经济的管制依然比较严格,故贸易发展不会产生宏观经济波动风险,贸易发展会通过竞争压力迫使政府减少财政支出规模;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政府对经济的干预逐步减少,此时贸易发展带来了宏观经济波动风险,要求政府扩大财政支出规模以实行反周期政策。

二、理论模型设定与分析

(一)模型设定

本文在模型中加入了自回归项,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

ln(Git)=a0+a1ln(Git-1)+a2ln(GDPit)+a3ln(EIit)+a4ln(EIit-1)+αi+λt+eit(1)

其中Git为i地区t年的财政支出总额,由于当年的财政支出预算往往与上一年的预支出规模有关,因此引入上一年的财政支出总额Git-1。GDPit为i地区t年的GDP,反映了经济规模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EIit和EIit-1为i地区t年及t-1的进出口总额,用以反映对外贸易的发展在当期和滞后期与财政支出规模的动态关系。αi和λt分别为地区和时间变量,eit为时间残差。本文对文中的变量取对数,用以减少模型中的回归方差的变动影响。

将中国大陆28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作为样本,由于重庆建市较晚,为了保持数据的一致性,将重庆并入四川,由于西藏和海南的数据不全,在检验时不包括这两个地区。本文实证分析所采用的数据来源和估算说明如下:

28个省区市1986—1995年GDP数据、政府财政支出数据及进出口总额数据主要选自《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而1996—2013年数据则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整理得出。为了减少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以2000年为基年,将GDP和政府财政支出换算成以2000年的不变价格表示。另外,进出口总额按照当年平均汇率折算计算相关变量。各变量的统计性描述见表1。

(二)回归结果分析

在动态方程中,由于回归残差和解释变量相关,即E[ln(Git)eit-1]≠0,所以对方程进行回归容易产生偏差。为了减少偏差,利用差分广义矩法对方程(1)进行差分,得到:

Δln(Git)=a1Δln(Git-1)+a2Δln(GDPit)+a3Δln(EIit)+a4Δln(EIit-1)+eit-eit-1(2)

其目的是为了产生以下矩条件:

E[(eit-eit-1)ln(Git-s)]=0,s≥2;t=3,…,T;

E[(eit-eit-1)Xit-s]=0,s≥2;t=3,…,T;

E[(eit-eit-1)eit-s]=0,s≥2;t=3,…,T

其中Xit-s为解释变量集合,下标s表示滞后两期及以后的时间变量,T为时间年限。

根据所建立的计量经济模型以及所采集到的数据,可以利用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1986—2013年数据进行动态面板分析。鉴于我国区域发展的差异性,本文分别从全国和东、中、西部地区进行研究,其中在分区域研究时,参照王小鲁、樊纲(2004),将全国分为三个区域,本文不含西藏和海南,重庆并入四川。

本文估计方法采用两步差分广义矩法,利用stata110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回归结果表明从全国及分区域样本来看,政府财政支出规模的滞后期ln(Git-1)均显著为正,反映了本期财政支出预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上一期的财政支出规模。每个样本中ln(GDPit)的系数也为正,表明了经济规模与政府财政支出规模正相关。从全国样本来看,ln(EIit)的系数显著为负,而ln(EIit-1)的系数显著为正,表明进出口贸易在当期和滞后期与政府财政支出的关系呈反向关系,但通过分区域研究发现,不同的区域贸易发展对当地政府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具有较大的差异。由差分广义矩方法所得到Sargan检验的p值可知,工具变量是有效的。由于本文着重区域影响差异性的分析,通过表2的回归结果分析,得出:endprint

第一,本地区前期的财政支出规模对当期的财政支出规模影响巨大。在跨地区分析中,自东向西呈现递增态势,西部地区的财政支出规模受前期的影响最大(0915),中部(0772)次之,东部(0729)最小。这可以归因于各地区财政支出结构的差异,西部的财政支出规模相对较小,其支出项目的流向和复杂程度相对较低,从而每期财政支出规模有限。此外财政支出规模取决于财政收入,由于其人均收入水平和经济发展规模的限制,西部地区的财政收入相比中、东部水平明显落后,因此当期财政支出规模受上一期的约束更紧,从而呈现出此趋势。

第二,各区域内对外贸易的发展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较小,且显著性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中东部地区的贸易发展与政府财政支出的关系较弱,存在滞后期,虽然东部地区的进出口贸易总额的系数不显著,但中部地区的贸易发展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却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在西部地区,当期的贸易发展显著地抑制了财政支出规模,而在滞后期则表现出明显的正向作用。这可能与不同区域的贸易能力和贸易结构有关。

第三,从三个区域样本来看,对外贸易发展在总体趋势上表现为:在当期不仅没有扩张财政支出规模,还起到了负向作用。分析原因可发现,随着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地方企业的竞争压力随之增加,为此地方政府往往采取减税等措施以增加地方企业的竞争力,从而减少了财政收入,由于政府财政支出规模受制于财政收入,因此相应地减少了财政支出规模,而在滞后期内的正向作用可以归因为随着贸易的深入政府也逐步放开了经济管制,对外贸易发展增加了我国宏观经济的风险,就业风险也随之提升,因此相应地要求政府增加财政支出进行宏观调控和转移支付。

三、结论

本文依据广义矩阵法构建了动态面板模型,探讨区域外贸发展对政府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取省级面板数据,综合考察了全国以及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效应。得出以下结论:

1从总体和分区域样本来看,对外贸易发展对政府财政支出规模存在先抑后扬的影响机制。这表明当对外贸易发展程度较低时,对外贸易发展对财政支出规模的抑制效应占上风,而当外贸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后,会对财政支出规模的扩张产生较强的促进作用。

2不同区域内对外贸易的发展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其中西部地区的影响最明显,持续时间较长。这可能与区域内的贸易结构差异有关。由于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和进出口贸易结构较为单一,因此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地方政府会积极采取相应的减税政策以扶持当地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政府财政支出。而中东部产业结构的多样性较为丰富,且进出口贸易的方式较多、体制较为完善,从而体现了贸易发展与财政支出规模的弱相关性。同时,政府收入的来源较广,且税制体系较为健全,因此财政支出规模受由贸易影响的财政收入的变化较小,从而在回归结果中体现为较弱的关系。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和贸易往来的日益频繁,对外贸易发展必然会导致政府财政支出规模的扩大。此时,政府应提高财政支付的效率,从而确保财政支付能发挥对经济的有利影响。一旦出现财政支付规模大幅增长,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的影响,政府就需谨慎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或建立完善的宏观风险调控机制,以防范贸易增长过快所带来的宏观经济风险。

[参考文献]

[1]戴广政府规模和经济收敛[J]经济学季刊,2004,3(3):640-656

[2]杨友才,赖敏晖我国最优政府财政支出规模——基于门槛回归的分析[J]经济科学,2009(2):34-44

[3]周黎安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2007(7):36-50

[4]方红生,张军中国地方政府扩张偏向的财政行为:观察与解释[J]经济学季刊,2009,8(3):1065- 1082

[5]赵晓霞贸易对收入分配影响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其评论[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12):37- 40

[6]DarA,Khakhali SGovernment Size,Factor Accumul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Evidence rom OECD Countries[J]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2002

[7]Anaman KDeterminants of Economic Growth in Brunei Darussalam[J]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2004

(责任编辑:董博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