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与东北亚国家间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

2015-09-12李宁

对外经贸 2015年8期
关键词:黑龙江省

[摘要]2014年黑龙江省与东北亚国家间的贸易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与日、韩、朝双边贸易额同步下降;对俄合作亮点虽多,但没有较大突破。短期内黑龙江省与东北亚国家间经贸合作仍将维持在较低水平。深入分析了黑龙江省与东北亚国家经贸合作所面临的困境与机遇,提出了创新工作思路,用好用足政策红利,增大开发开放优势与潜力;转变贸易发展方式,提高对外贸易层次和水平;抢抓机遇深化对俄蒙合作;优化投资环境,加强中小企业间合作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黑龙江省;东北亚国家;双边贸易

[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5)08-0019-03

[作者简介]李宁(1982-),男,汉族,学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东北亚区域经济。

[基金项目]2013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黑龙江省与东北亚国家间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研究”(项目编号:13C053)。

一、黑龙江省与东北亚国家贸易发展现状

(一)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蒙古国贸易

1贸易额保持良好增长态势

黑龙江省对俄贸易在苏联解体后二十多年时间里实现了快速增长,自2007年首次突破100亿美元大关后持续攀高。2014年前三季度对俄贸易额1737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917%。黑俄双边贸易额占黑龙江省对外贸易总额的625%。同期,黑龙江省与蒙古国贸易额115亿美元,同比增长6095%。其中,对蒙出口额087亿美元,同比增长2309%;自蒙进口额028亿美元,涨幅高达313815%。黑龙江省与蒙古国双边贸易额占黑龙江省对外贸易总额的041%。在同期黑龙江省与其他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额均呈下降趋势的情况下,黑俄、黑蒙贸易额逆势攀高,增长态势良好。俄罗斯仍保持黑龙江省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黑俄贸易继续支撑黑龙江省外贸规模。二十多年来,黑龙江省对俄贸易额占全省贸易额的比重始终保持在50%以上。黑蒙贸易尽管在全省对外贸易中的比重较小,发展势头却比较乐观。

2贸易互补性较强

2014年前三季度,黑龙江省对俄出口贸易出现大幅增长,出口商品中占较大比重的是服装、鞋类和农副产品,三项商品出口额为3562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718%。其中,服装和鞋类分别同比增长5333%和2561%,农副产品同比下降863%。黑龙江省自俄进口额为11141亿美元,同比下降177%。进口商品占较大比重的是原油、原木和铁矿砂,三项商品进口额为10123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9086%。其中,原油和原木分别同比增长177%和1211%,铁矿砂同比下降3316%。同期,黑龙江省对蒙古国出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钢材和汽车,三项商品出口额为084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97%;黑龙江省自蒙古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为铁矿砂和煤,两项商品几乎占进口总额的100%。可以看出,黑龙江省对俄罗斯、蒙古国的出口贸易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为主,进口贸易以能源资源型产品为主,双边贸易互补性较强。

(二)黑龙江省与日、韩、朝贸易

1对日、韩、朝贸易额下降速度较快

2014年前三季度,黑龙江省与日本贸易额为29亿美元,同比下降163%,双边贸易额占全省外贸总额的104%,创历史新低,连续三年呈下降趋势;黑龙江省与韩国贸易额为318亿美元,同比下降357%,双边贸易额占全省外贸总额的114%;黑龙江省与朝鲜贸易额为09亿美元,同比下降2724%,双边贸易额仅占全省外贸总额的032%(见表1)。在2014年前三季度黑龙江省主要对外贸易伙伴国中,韩国列俄罗斯、美国、欧盟、东盟、巴西、安哥拉、澳大利亚、沙特阿拉伯之后的第9位,日本继韩国之后,排在第10位,排名均有所下滑。

2对日、韩、朝出口额均大幅下降,出口产品以农副产品为主

2014年前三季度,黑龙江省对日本、韩国和朝鲜的出口额分别为17亿美元、174亿美元和083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235%、347%和255%,对三国出口额分别占全省外贸出口总额的146%、149%和071%,所占比重不高(见表1)。在黑龙江省对日、韩、朝三国主要出口商品中,农副产品均占较大比例,对朝鲜农产品出口额更是占到出口总额的645%,同比增长2656%。日本和韩国对黑龙江省农副产品的需求却有所下降,同比分别降低1283%和2864%。

3自日、韩进口商品仍以机电产品为主,自朝进口额大幅下滑

2014年前三季度,黑龙江省自日本进口额12亿美元,同比下降326%;自韩国进口额144亿美元,同比上涨1275%。在自日、韩进口的商品中,居第一位的商品仍为机电产品(含部分高新技术产品),金额分别为086亿美元和022亿美元,占自日、韩进口额的717%和153%。同期黑龙江省自朝鲜的进口额为007亿美元,同比下降4221%,主要进口商品以鲜、干水果及坚果为主。

总体来看,在黑龙江省与日、韩、朝三国的经贸合作中,多年来进口额在低位徘徊的局面仍未改观,贸易顺差较大。黑龙江省自日、韩进口的商品大多为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日、韩的商品则多为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初级产品,潜在竞争激烈,很容易被替代,产品提价可能性较小;由于朝鲜国内各产业均不发达及对农副产品的旺盛需求等原因,导致黑龙江省对日、韩、朝贸易本身存在诸多不平衡和不确定因素。因此,黑龙江省短期内难以扭转对三国贸易顺差较大、贸易额较低的局面。

(三)日本对黑龙江投资逐年下降,韩国投资稳步增长

日本和韩国是对黑龙江省投资的主要的东北亚国家,但占对黑龙江省直接投资总额的比重较低。2012年,日本对黑龙江省的投资项目为6项,比2011年减少6项,实际利用日资额为1739万美元,比2011年下降6488%。2014年前三季度,日本对黑龙江省的投资项目仅为1项,实际利用外资额为5894万美元,日资项目逐年减少,投资额不高。韩国近年来加速了对黑龙江省的投资,2013年,批准韩资企业8项,实际使用韩资4797万美元。2014年前三季度,批准韩资企业9项,实际使用韩资5318万美元,韩国对黑龙江省直接投资呈稳步增长态势。受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物流成本及产业集群完备程度及投资环境等因素影响,日、韩对黑龙江省投资总体意愿不强。endprint

二、黑龙江省与东北亚国家经贸合作前景展望

(一)中韩、中俄蒙合作现新机,但仍有许多制约因素

近年来,东北亚区域经济融合发展持续深化,我国与东北亚国家合作不断加强。韩国在积极参与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的同时,一直巧妙利用中韩关系实现对日本利益最大化。而同时参加中日韩FTA和TPP谈判的日本,利用两个谈判进行利益平衡,互为筹码。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架空中日韩自贸区,对东北亚区域合作产生负面影响和制约因素。当然,中日、韩日关系陷入低谷也加大了中日韩FTA谈判在关键问题解决上的难度。相比之下,通过中俄蒙合作促进东北亚合作,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将成为一条现实路径。中俄蒙日益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经贸合作的现实基础与发展潜力,必将推动东北亚区域合作进程。习近平主席提出中俄蒙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可成为中俄蒙合作的起点。不过,中俄蒙的合作能否顺利进行还要视俄蒙国内未来经济发展态势而定。

(二)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机遇大增,但短期内难见实效

俄罗斯加快经济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加速开发开放东部地区,乌克兰危机所带来的合作空间会进一步释放,深化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经贸合作的机遇与空间进一步加大。在贸易、投资和借贷中扩大中俄本币直接结算规模等项目的落实,为深化合作提供便利,未来两国在高铁、航空等项目合作成为新增长点。俄罗斯为摆脱经济困境开放能源领域,中俄能源合作有机会深入发展。但随着美欧等西方制裁升级,俄罗斯经济增长下行风险加大,一方面资本大量外逃趋势难以阻挡,另一方面直接打击意向投资者对俄罗斯经济前景的信心,俄罗斯政府与企业所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将削弱或阻滞中俄合作项目的顺利推进。中俄通过人民币结算原油贸易、天然气贸易,在目前国际金融体系之下操作难度较大,且需要时间建立相应的机制。中俄两国间扩大相互投资和贸易的秩序不规范,贸易结构不合理,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存在差异及缺乏必要的互信与相互尊重等障碍仍然存在,需要一个进一步磨合和互相理解的过程。

(三)国家利好政策频频出台,但出口仍面临很大压力

《中国东北地区面向东北亚区域开放规划纲要(2012—2020)》及《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主要从国家战略和全局高度,充分发挥东北地区地缘优势,对推动东北地区面向东北亚区域开放,加强交通运输网络和口岸设施建设、深化重点产业合作、扩大对外投资合作、提高对外贸易发展层次和水平等方面做了规划和部署,这对黑龙江省与东北亚各国的合作产生了积极的助推作用。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和《海关总署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措施》陆续出台,多项政策措施保障中国外贸实现稳定增长。同时,黑龙江省正在大力实施“五大规划”,以其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切入点,充分利用国家的政策支持,推行黑龙江省沿边开发开放,实现跨越发展。源于上述众多利好政策,黑龙江省对东北亚国家经贸合作将会得到有效推进。但是,影响出口下降的因素在未来短时间内很难发生实质性变化,甚至有些方面还可能恶化,黑龙江省提升对外贸易发展水平仍面临着严峻挑战。

三、深化黑龙江省与东北亚国家间经贸合作的对策建议

(一)创新工作理念,用好用足各项政策和优势

在开展对外经贸工作过程中,地方政府要创新思想观念。在领会、贯彻中央政策的前提下,要敢于突破现存不尽合理的条条框框,要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重点强调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精神,理顺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地方政府须明晰其职能定位,实现简政放权,对外经贸企业要放松管制和强化服务。要充分认识国家政策效应和红利,积极主动争取国家的资金和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制定科学发展规划。对经考察论证较为成熟的项目,要争取时间,抢抓机遇,把真正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对外开放项目先行先试起来,勇于承担风险。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大力扶持创新型项目,帮助企业克服等、靠、要的传统思维方式,将对俄及东北亚国家经贸合作做实做细。要用新的思维开拓对外经贸关系发展,将眼光放远,加大对东北亚国家文化宣传力度,树立正面形象,让文化成为扩大沿边开发合作的润滑剂。促进民间旅游、科技、教育、生态等领域合作。发挥友好城市作用,挖掘会展业合作潜力,搭建东北亚区域人文交流合作平台。促进科研机构、高校、学术组织等协作,加强对除俄以外的其他东北亚国家市场研究,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促进地区间经贸合作协调发展。

(二)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提高对外贸易层次和水平

将出口产品与黑龙江省优势产业相连接,着力解决黑龙江省出口商品结构低级化、初级产品比重过大等问题。抓住俄天然气进口机遇,提高俄天然气在黑龙江省的落地率。结合黑龙江省绿色产业基地优势,引进日、韩农产品深加工技术与设备,支持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与出口质量体系建设。认真落实《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纲要》,在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常设交易中心建成开业的基础上,推进绿色食品企业营销网络建设,组织省内企业举办并参加全国高水平绿色食品博览会,并走入以俄、蒙为主的东北亚国家开办绿色食品巡展。

(三)抢抓机遇深化对俄蒙合作

对俄投资合作是黑龙江省一直以来的经贸工作重点,但不能忽视与东北亚其他国家的投资合作,特别是近年来对蒙投资机会增多,在资源开发、农牧业领域的合作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均较强。抢抓俄、蒙合作意愿强烈的有利时机,集中各方力量找准投资合作增长点,同时推进对俄、蒙资源能源、农牧业领域合作、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大项目合作,力争把项目落到实处。鼓励企业积极参与俄、蒙国家电力建设和电网现代化改造,采取多种方式参与境外工程建设,以大项目牵引实现对俄蒙经贸合作新突破。

(四)优化引资环境,加强中小企业间合作

在引进韩、日资金方面,首先黑龙江省要解决投资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营造招商、安商、富商的投资新环境,提升黑龙江省在外商心目中的形象。其次应发挥黑龙江省土地生态及资源等优势建设日、韩产业园区,引导企业引进、承接日、韩等国的先进技术、设备转移与直接投资。黑龙江省可以将加强与韩国中小企业间的合作作为扩大对韩经贸合作的突破口。在合作领域选择上,根据未来中韩两国将在新兴产业领域加强合作的趋势,可聚焦文创、绿色产业等,助推黑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

黑龙江省应充分发挥地处东北亚中心腹地、联结亚欧通道的区位优势,灵活运用国家优惠政策,转变观念和经济发展方式,抓住机遇,在贸易、投资及产业转型等领域广泛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加速融入东北亚区域经济,以实现黑龙江省对外经贸的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梁宏伟)endprint

猜你喜欢

黑龙江省
2022年1-6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鼓励外商投资奖励办法(试行)的通知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黑龙江省财政厅 黑龙江省民政厅 黑龙江省体育局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彩票监督管理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
黑龙江省深化对日经贸合作的新思路与新举措
黑龙江省“十三五”流域规划落实“水十条”的思路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