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亮点提振信心
——《河南日报》近年经济报道走势分析

2015-09-12王俊本

新闻爱好者 2015年9期
关键词:河南日报航空港党报

□王俊本

用亮点提振信心
——《河南日报》近年经济报道走势分析

□王俊本

在新的经济形势和舆论生态下,党报必须牢牢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主旋律不动摇,发挥自己站位全局的政治优势、资源优势和思想优势,把握新常态下的新战略、新部署,观大势、谋大事、抓亮点,从而帮助读者廓清认识迷雾、增强发展自信,为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营造舆论主场。近年来,《河南日报》经济报道的突出特点是抓大事、抓特点、抓亮点,通过对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国家战略规划以及目前正在开展的积极融入“一带一路”等重大主题的宣传报道,通过对不同时期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对基层典型的挖掘推介,全面展示了河南在新常态下的竞争优势、发展机遇和对外开放的良好形象,鼓舞了士气,提振了信心,充分发挥了党报引导舆论的“航标灯”“定盘星”作用。

新常态;亮点报道;提振信心;经济报道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兰考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新常态”这一表述自此进入公众视野。

作为总书记首次正式提出“新常态”的地方,河南如何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作为河南省委机关报,《河南日报》如何做好经济报道,为新常态下的经济工作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近年来,《河南日报》的经济报道突出抓大事、抓特点、抓亮点,通过对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国家战略规划及目前正在开展的“一带一路”等重大主题的策划宣传,通过对经济形势的分析报道和对基层典型的挖掘推介,全面展示了河南在新常态下的竞争优势、发展机遇和对外开放的良好形象,鼓舞了士气,提振了信心,为促进全省经济健康快速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这些报道选题准、站位高、立意新,起到了引导舆论的“航标灯”“定盘星”的作用,进一步巩固了党报引导舆论走向的主阵地、排头兵地位。许多报道受到中宣部和河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

一、把握经济大势,关注重大主题,彰显内陆大省特点

善弈者谋势。实现新常态下的新发展,必须把握好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当今世界,地球是平的,世界经济一体化加速推进,产业格局在变,增长方式在变,发展动力在变……河南经济如何在全球化时代抢抓机遇,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更好地利用两种资源、两种市场?对此,全省上下都在孜孜以求,《河南日报》也在密切关注。

(一)大事大策划,做深做透

党的十八大以后,国务院正式同意规划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在获悉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规划有可能获得国务院批复时,《河南日报》编委会敏锐地意识到:这是全国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也是河南继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成为国之方略后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它事关河南发展全局,事关1亿中原儿女的福祉。《河南日报》的重大主题报道,首先就应该围绕这样的大事、特事进行重点策划、重点报道。

在全媒体时代,党报过去所拥有的独家新闻优势已日渐淡化。如何在航空港经济这一重大主题的报道上体现党报权威性、发挥党报的引领作用?《河南日报》编委会确立了“高站位思考、大手笔策划、多维度报道”的思路,要求全体参与报道的人员牢固树立“五大意识”,即全球意识、观点意识、示范意识、问题意识和民生意识,以大视野体现大局观,以大手笔彰显大气魄。

从2013年4月3日郑州航空港报道正式启动至6月4日结束的两个月时间里,《河南日报》先后推出了包括40多条权威发布、40余个主题专版和两大重磅文章在内的五大系列近20万字报道。这五大系列报道分别是:(1)航空港新闻追踪系列,主要用于发布权威消息,开展高端访谈,追踪事件的动态演进;(2)航空港观点系列,通过长篇通讯,详解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规划是怎样从构想到获批,体现持续思想解放的精髓,通过《河南日报》编辑部文章,坚持观点引领,诠释中原梦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内涵;(3)航空港权威解读系列,对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规划的基础、定位乃至大枢纽、大物流、大产业、大都市的概念、功能、作用等给予规划速读;(4)航空港深读系列,包括国际视野、中国视野和中原视野,为郑州航空港提供世界标高、中国参数和中原可能;(5)航空港民生系列,立足河南,着眼落地,展现航空港建设的基础及其对枢纽、产业、都市等方方面面带来的影响,用一滴水折射出机遇的光芒,全方位、立体化、深入浅出地报道和诠释航空港的内涵、意义、现实基础和发展前景等,使航空经济、临空经济的概念第一次大范围地为内陆地区的人们所得知,极大地唤醒了亿万中原儿女的全球意识。这五大系列报道以《奋飞·郑州要建航空港》为大主题,河南新闻阅评称这组报道是“鸿篇巨制,气势恢宏,有撼动人心的力量;是大手笔反映重大主题,大视野整合新闻资源,大策划形成超强传播,堪称主流媒体‘领跑’重大主题报道的扛鼎之作,也为新媒体时代党报创新重大主题报道提供了可资品鉴的样本”,河南省委领导对此也给予了充分肯定。

《河南日报》对这组报道还做了延展传播,2013年7月1日,《奋飞·郑州要建航空港》一书结集出版,河南省委书记郭庚茂亲笔题写书名,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素萍撰写序言。该书在全省上下引起强烈反响,成为人们了解郑州航空港的必读书目。

2015年3月6日《河南日报》系列专版

像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这样的重大主题,《河南日报》自然不是唯一的报道参与者,甚至可以说是同期作文,但党报何以能够成为舆论的“领跑者”?善于把握发展趋势、锁定重大主题,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航空经济正成为推动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抓手,对于农业大省河南来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建设无疑让河南这个内陆省份坐上了最新经济形态“航空经济”的“头等舱”,掌握了参与世界经济大循环的“快捷键”。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不仅是河南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重要平台和抓手,更是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战略突破口,是决定河南未来发展面貌的点睛之笔、领衔之作。在这一进程中,作为主流媒体的省级党报不仅要做历史的记录者,更要做改革发展的参与者和推动者,要自觉承担起“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任务,通过对这一重大主题新闻价值的充分发掘,有力展示河南的发展优势和潜力,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认识、凝聚共识,提升水平、推进工作。为此,我们还对郑州航空港这一重大主题进行了持续跟踪报道,进一步扩大了传播效果,增强了党报权威传播的持久影响力。

从2014年3月3日起,《河南日报》在全省媒体中率先推出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起航一周年系列报道,连续5天,从“大规划”“大枢纽”“大产业”“大都市”和“进行时”五大板块入手,在二版以整版篇幅刊发“航空港这一年”专版,全景式呈现了航空港建设的可喜成就。2015年3月6日,《河南日报》又以“航空港这两年”为报眉,推出8个系列专版,再次展现了“奋飞之旅”的非凡成绩。这组报道再次受到河南新闻阅评的表扬和河南省委领导的肯定。

(二)聚焦新发展,做实做强

产业集聚区是近几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在经济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抓手,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是河南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现象,也是《河南日报》一直关注的重大宣传亮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土地资源面临瓶颈制约,产业结构亟待转型升级,发展方式转变迫在眉睫。2009年4月,河南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推进产业集聚区科学规划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将产业集聚区作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战略突破口。

《河南日报》编委会认真研究了产业集聚区这一发展现象,抓住特点亮点,持续进行宣传,不断加大报道力度,做出报道实效,做强舆论场。6年来,《河南日报》每年见报的地方头题中,关于有规模、有特色的市县区产业集聚区的报道都占较大比重。此外,以每年4月举行的全省产业集聚区集中观摩点评活动为契机,编委会加大策划力度,强调运用多种报道形式,聚焦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建设。除动态报道外,还开设专栏,刊发每组观摩活动侧记,组织直观反映建设成就的摄影专版,摘编省辖市有关负责同志观摩体会点评专版,同时在“焦点网谈”版刊发网友的反响,纸媒报道辅以网络互动,报网互动融合,形成了舆论强势,增强了舆论引导力。2014年4月,《河南日报》在一版刊登编辑部文章《砥砺五年看“聚”变——全省产业集聚区建设述评》,对产业聚集区“已经成为全省区域经济的增长极、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招商引资的主平台、转移就业的主渠道、改革创新的示范区”等功能、作用进行了全景式解析。该文在全省上下引起强烈反响,进一步提升了产业集聚区在全省和全国的地位和影响,助推了河南承接产业转移和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

(三)围绕新战略,做出特色

“一带一路”是近期中央提出的促进经济发展的新战略,积极融入“一带一路”也是河南经济发展的新部署。针对“一带一路”重大主题报道,《河南日报》做出了自己的特色。2014年10月,《河南日报》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联合,推出了大型系列报道“河南和丝绸之路经济带”,首期以12个整版的规模连续刊发,多视角展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河南在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各个层面的关系。校企联合,学界与业界联合,共同进行党报的重大主题报道。清华大学的学生和《河南日报》的记者一起采访、一起写作,效果非常好。这组报道见报后,再次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河南新闻阅评以《放眼高端平台,打造思想盛宴》为题,对这组系列报道予以高度评价,认为这组报道是“业界与学界紧密结合的一次成功实践,探索了一条业界学界联手建设新闻队伍的新路径”,并认为“报道以高起点、大视野诠释了河南如何更好地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2014年12月,《河南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一书结集出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原署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柳斌杰亲笔题写书名,河南省省长谢伏瞻撰写序言。

今年7月上旬,《河南日报》以省委书记郭庚茂对波兰、卢森堡、哈萨克斯坦三国进行访问为契机,策划推出“一带一路河南使命”大型系列报道。该系列由战略篇、任务篇、支撑篇、互动篇和编辑部文章5部分组成,共60余篇,20多万字。这组报道全面展示了河南省在深入融入“一带一路”这一国家战略中的新思路、新成就、新亮点,进一步激发了全省上下干事创业的激情,促使河南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二、全面认识河南省情,科学分析经济形势,充分展现发展亮点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同样是党报经济报道的大逻辑。

(一)挖掘新特点,凸显新主题

新常态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规律性呈现,是走向更高发展境界的必然历史过程。但进入新常态,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对河南来说更是如此。综合分析国内外大势,河南省决策层认为,新常态下,河南省与全国一样,也面临着增速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等共性问题,同时在不少方面也有自身特点,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从总体上看,新常态下,河南省的优势并没有消失,也没有减弱。基于此,《河南日报》的经济报道紧紧围绕新常态下河南经济的新特点进行议题设置,坚持正面报道为主,既宏观审视全球、全国的经济大势,又深入分析河南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努力提振发展信心,并使报道富有前瞻性、指导性。

2014年12月,《河南日报》在一版开辟专栏“新常态新成就·2014河南经济扫描”,系统梳理一年来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分析形势、总结经验、凝聚共识。系列报道不仅有《阔步迈向先进制造业大省》《农业“王牌”越来越亮》《释放现代服务业的强劲动力》等行业报道,更有《新常态下河南经济铿锵前行——2014年经济述评(上)》和《新常态下河南经济行稳致远——2014年经济述评(下)》,以详实的事实和专家的论证,客观分析河南经济在新常态下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形势,并得出一个基本结论——“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紧密联系省情,科学决策,化危为机,2014年的河南经济不仅实现了稳增长、调结构,更着力谋后劲、保态势,形成了新的动力和增长点,转型升级的能量不断积蓄,综合竞争力持续增强,河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从而为促进经济健康发展起到加油鼓劲的作用。

(二)把握总基调,展现新亮点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稳中有进、转中向好,党报经济报道必须把握好“稳中求进”和“转型升级”这一总基调,做好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凸显党报经济报道的主旨。今年一季度,河南经济运行缓中有稳,稳中有进,但部分指标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一时间,社会上出现一些悲观议论,部分项目陷入等待观望状态。在复杂多变的形势面前,廓清迷雾,引导人们正确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成为摆在全省上下的一项紧迫的政治任务,《河南日报》编委会迅速行动,在一版显著位置以文字+图表的形式强势推出“新常态下新亮点”系列报道,截至5月14日,先后刊发了8篇消息和2篇评论。系列报道从结构调整、夏粮生产、对外开放、就业形势、社会融资、电子商务、产业集群、航空港区等领域入手,以点带面,及时解读首季产业结构、吸引外资等经济数据所传递出的积极信号,展现了河南省经济建设的新风景、新态势和新成就,展现了干部群众迎难而上的精神风貌,极大地激励了全省上下的发展士气。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系列报道在开篇和收官时分别配发了评论《看亮点增信心稳增长》和《勇担当抓落实促发展》。两篇评论紧密联系河南实际,从新常态视角客观分析了河南经济的结构亮点、优势和潜力,建设性地提出下一步推动河南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方法论,引导读者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辩证看问题、危中寻机遇、适应新常态、创造新亮点,营造了坚定信心、奋发有为、共克时艰的良好舆论氛围。两篇评论前呼后应,充分彰显了党报主流媒体引领舆论的导向功能,进一步增强了党报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2015年3月6日《河南日报》系列专版

今年进入二季度以来,随着“稳增长、保态势”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全省多项指标出现积极变化,经济运行情况明显好于第一季度,总体上呈现出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态势。这些都是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为回顾总结全省经济发展新成绩,进一步提振发展信心,充分调动各方攻坚克难的积极性、主动性,助推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河南日报》从7月14日开始推出“上半年河南经济扫描”系列报道。这组系列报道采取“1+4+N”的形式:“1”是一篇编辑部文章,“4”是4篇述评文章,“N”是多篇“稳增长保态势抓落实”的报道。目前已刊出的文章主要有《拼出来的“新风景”》《奏响工业稳中趋升“最强音”》《我省外贸实现逆势增长》《“互联互通”筑就枢纽之城》《民生为本释放就业新活力》《农业发展势头强劲》等,充分展示了河南经济发展稳中向好的态势,再次鼓舞了全省人民的士气,提振了发展信心。

三、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基层典型,推介发展成果

新常态下的发展必须是符合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符合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符合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这种新的发展观为做好新形势下的党报经济报道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标尺。

“要更加透彻地思考经济增长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满足充分就业,为了老百姓的收入增长,为了更好的自然和社会环境,而不是单纯为了GDP统计数字。”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社会各界都在对传统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理念进行反思。经济发展的模式和理念在变,经济报道的理念和方式也要转变和创新。

(一)转变报道理念,多视角呈现亮点

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改善民生。改革也好,发展也好,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民众的幸福。“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2015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的讲话更是集中体现了改革发展的人民观。

新闻是时代的灯塔。经济的新常态要求经济报道要不断拓宽报道视角。在新常态下,作为主流媒体,党报的经济报道要充分遵循发展经济的本义,把着力点放在“人”身上,更多地关注人对经济发展成果的分享,关注就业、收入、物价、消费等民生指标,关注民生产业,关注基层典型;改变过去单一的经济报道视角,更多地从民生、基层、生态、人文等多重视角去报道。

范敬宜曾经说过,离基层越近,离真理越近。2014年8月,为引导全体采编人员进一步深入践行“三贴近”原则,《河南日报》特刊在一版开设了“把深化改革落到实处——总编辑走基层”专栏,《河南日报》总编辑和各位副总编辑带头深入基层,转作风、改文风,采写了一大批既有鲜活实例,又有深度分析的稿子。如:《光明灿烂的新希望》《扛起新希望的“脊梁”》讲述了巩义市回郭镇的企业家近年来在铝加工产能过剩的大环境下敢为人先破解难题的奋斗历程,《“无中生有”生出“风光无限”》讲述了孟州市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涌现的喜人变化,等等。在总编辑们的引领下,《河南日报》采编人员在总结过去深入基层采访的基础上纷纷深入农村基层甚至边远矿区等特殊地段蹲点,和采访对象同吃同住同劳动,短短两个多月,采写了一大批反映人们经济活动的鲜亮稿件。

2014年年末,《河南日报》开始推出“行进中国·精彩故事”专栏,通过真实具体的事例、有血有肉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情节,展示中原大地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如“航空港建设者的2014”专题,用建筑工人、产业工人、通关员等一个个普通劳动者的真实故事、切身感受、生动语言,勾勒出河南这个内陆省份在航空经济的先行引领带动下发生的巨大变化,将宏大的“一带一路”战略与群众针头线脑的日常生活巧妙结合,取得以小见大、以斑窥豹的良好效果。再如《走近卡萨达工作室——郑州航空港“筑巢”引智见闻》《通关员为啥一直忙?》《一颗蓝莓的越洋之旅》《“新丝路”上“新商旅”》《新丝路上新“使者”》等一个个追随奋斗者前进足迹、倾听追梦者内心声音的鲜活故事,真实生动地展现了中原大地的发展亮点,让人深刻感受到快速变化的河南在新常态下的时代脉动。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为充分反映企业在新常态下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2014年,《河南日报》在持续关注小微企业的同时,又将目光瞄准以“百强百高”为代表的河南企业方阵,描绘大块头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精彩蝶变。记者深入企业所写的《中信重工:创新驱动引领转型发展》《中国一拖打造高端自主农业装备》等稿件,都因其典型性受到了普遍好评。

(二)创新报道方式,多形态传播亮点

关注基层的亮点,不仅需要我们多跑市场、企业,多到基层一线关注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还要善于用群众的语言和方式、从影响群众生活的角度、有人情味地去报道经济新闻。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就《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30周年做出重要批示:用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努力成为增信释疑、凝心聚力的桥梁纽带。这同样是我们做好新时期党报经济报道的重要遵循。经济新闻常犯的一个毛病就是专业名词一大堆,严肃有余,活泼不足,老百姓看不懂。新常态下,要展现出经济生活的发展亮点,就更要注意搞好语言的“翻译”工作,尽量使经济报道的语言通俗、生动、具体、凝练,使经济报道也能变得面目可亲;要以多种形态的经济报道,形成经济报道的传播合力,提升经济报道的传播质量和传播效果。为此,《河南日报》不断探索创新报道形式,多形态传播亮点。一是用“解读”和“链接”解析文件和新词汇,如对2015年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解读,是采用的关键词+说明+制图的方式。二是用照片直观形象展现,带给读者视觉的冲击力和感染力。三是运用新媒体资源延伸阅读,如在重要报道后面制作二维码,将更详细的内容通过扫描二维码进行展示,使报纸和网络有效对接,实现报纸的“隐性扩版”。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播格局也正在深刻变化。在新的经济形势和舆论生态下,党报必须牢牢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主旋律不动摇,发挥自己站位全局的政治优势、资源优势和思想优势,把握新常态下的新战略、新部署,观大势、谋大事、抓亮点,从而帮助读者及时廓清认识迷雾、增强发展自信、夯实发展底气,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营造舆论主场。这是党报的责任和使命所在,也是党报的独特优势所在。

(作者为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

编校:董方晓

本期关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实践的变革与坚守

10

传统媒体发展新兴渠道传播的战略管理俞铮

14

融媒时代的新闻采写实践刘万永

18

突发性灾难事件的数据新闻报道模式研究许向东刘轶欧

21

可视化:方法与旨趣——新闻媒介的视觉浪潮探析张海华

24

新媒体环境下的灾难报道初探——以“东方之星”沉船事件报道为例陈瑜

猜你喜欢

河南日报航空港党报
脱口秀评论缘何引起关注——以河南日报新闻评论节目《问“侯”两会》为例
构建三点着力的内容布局——以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豫直播”为例
扮靓“面子”强壮“里子” 锻造精品党报的必由之路——河南日报2018年改版创新亮点
郑州航空港区庙后唐墓地部分墓葬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临空经济发展研究
以法治保障郑州航空港的建设与发展问题研究
四项“深”功夫讲好农民新故事——《河南日报》三农重大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党报创新文娱报道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