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的探究意识
2015-09-11周海涛
周海涛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对地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更要切实培养学生的地理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探究意识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推进,新课程所倡导的诸多理念已被广大教师所熟悉并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予以贯彻和落实。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就要摈弃传统教育观念,采用新理念开展教学,灵活运用教材,挖掘教学资源,创设问题情境,还要灵活安排探究方法,向学生介绍探究的方法。对于初中地理而言,贯彻新课程理念就要以完善学生的地理知识、发展学生的地理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将发展学生的地理探究能力确定为重要突破口,沟通教材与生活,积极促使学生在生活中学地理,运用地理知识服务现实的生活,做一个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有创新精神的现代公民。要在培养学生地理探究能力方面有所作为,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个方面仅供参考。
一、恰当运用探究方法,开展探究活动
能恰当运用探究方法,合理开展探究活动,是具备探究能力的重要表现。掌握各种探究方法是形成探究能力的必备条件。因此,在初中地理课上,可以采用的探究方法除了演示法,还有许多。我们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教学内容,对于课堂探究所采用的探究方法进行慎重且灵活地安排,并引导学生在自主的条件下科学有效地选择探究方法。选择探究方法的前提是对于各种探究方法有所了解,由此每次探究我们都要对可采用的探究方法的利弊予以详细介绍,从而让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在自己进行探究的时候,能快速灵活地选出探究方法。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时,在第一节,我设置了一个探究活动,让学生结合图5-1,找出秦岭和淮河,看一看,秦岭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有什么特点,学生查找教材中的描述,又结合地图探究,了解到秦岭位于中国中部,走向东西绵延500千米,南北宽约100~150千米,海拔在1500~2500米。山顶气候寒冷,经常白雪皑皑。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向东流进安徽省,注入江苏省洪泽湖,大部分水流经高邮湖向南流向长江,还有一部分水流入苏北然后向东流向黄海。学生结合教材和地图探究了秦岭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为后面的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破旧立新,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想适应时代发展,首先要在思想上摈弃传统的教育观念,摆脱传统教学理念对教学行为的桎梏。唯有教师转变教学观念,采用新理念开展教学,才能使学生脑子运作起来,思维发展起来,双手操作起来,从而探究能力逐步积累起来。
例如,在初中八年级下册地理课上,教学内容是第七章《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此这课内容涉及得比较广泛,由于当地自然、社会环境、地方经济、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因素,造成区域与区域之间、区域与内部既存在差异,又保持着联系。我国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经济发达,文化各具特色,与国内外联系比较密切,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两颗璀璨的明珠。香港特别行政区地处南海之滨,珠江口东面,北与广东省相连。由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组成。珠江三角洲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经济发展快速,特别是外向型经济。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优越,经济雄厚,具有一定的实力,是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我设计一些问题,将学习任务分解成数个探究问题置于导学案上,我先发下导学案让学生对于导学案上的问题进行思考、准备,课上则会分组进行探究展示。这样的教学将探究的理论准备和动手操作都落在了实处,学生探究能力得到了锻炼。
三、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要想真正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首先要在思想上摈弃传统的教育观念,摆脱传统教学理念对教学行为的桎梏。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师被错误地置于教学主体的位置,学生往往发挥着配角的作用。这种教育观念下培养出来的是死记硬背的“机器人”,学生的能力和个性都没有发生、成长的可能。探究能力的发展需要自由、轻松、开放的教学氛围,离不开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唯有教师转变教学观念,采用现代教育模式——科学探究教学模式,才能使学生脑子运作起来,思维发展起来,双手操作起来,从而探究能力逐步积累起来。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第七课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时,我先用多媒体呈现《珠江三角洲地形分布》地图,让学生通过地图了解珠江三角洲位于中国南部沿海地区,让学生结合地图说一说“珠三角”的地理位置,可见珠江三角洲地处九个城市的区域,海陆交通便利,雨水充足,周边大部分的平原,农业发展良好。学生对珠江三角洲有了初步了解,为后面学习做好铺垫。
改革开放以后,外向型经济在珠江三角洲区域得到迅速发展,由此,珠江三角洲成为外商投资和外企办厂的重要区域。从而让学生探究珠江三角洲区域的重要地理位置,同时也便于更好地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生产总值。
综上所述,学生探究意识的形成,不能急,要慢慢培养,我们在每一堂地理课上都要争取运用新理念、新思想,努力进行比较地理事物和现象,帮助学生掌握探究问题的途径。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