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及行为管理对预防糖尿病足的效果观察
2015-09-11周敏
周敏
[摘要] 目的 探讨预防糖尿病足的有效措施,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 方法 选择我科2014年3月1日~4月30日符合入选条件且自愿参与研究的2型糖尿病出院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管理1年。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和强化行为管理,采用阶段性评估、总结、分析的方法,对两组患者的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均有所改善,SDS、SAS程度均有所下降,干预组更为显著;干预组自护管理行为达成率更优于对照组;干预组糖尿病足患病率为0,对照组为10%;以上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及早实施心理干预和行为管理对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心理干预;行为管理;糖尿病足;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23-0073-03
Effect observation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nd behavioral management on preventing diabetic foot
ZHOU Min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Xiangcheng First Peoples Hospital in Henan Province, Xiangcheng 4662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effective measures to prevent diabetic foot in order to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diabetic foot. Methods One hundred patients with type-2 diabetes discharged from our department from March 1st to April thirty 2014 who met the inclusion criteria and voluntarily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5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patients were manged for 1 year.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nursing and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given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nd enhanced behavioral management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Evaluation, summarization and analysis by stage were used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observation results of the two groups statistically. Results Both groups of patients improved in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decreased in SDS and SAS degrees, but the intervention group changed more significantly.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rate of completing self-nursing management behavior. The prevalence rate of diabetic foot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0 and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10%.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in all the above items(P<0.05). Conclusion Early implementation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nd behavioral management among the diabetic patients is of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iabetic foot.
[Key words]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Behavioral management; Diabetic foot; Effects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指糖尿病患者神经末梢病变、下肢动脉供血不足,细菌感染等原因而引起的足部疼痛、踝关节以下部位的皮肤溃疡和趾端坏疽等症状。国内外发生率分别为 5.3%~10.5%和8.57%[1]。因DF截肢者占总截肢患者66%[2],是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将2014年3月1日~4月30日符合入选条件且自愿参与研究的2型糖尿病出院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实施1年的不同管理措施,探讨预防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符合WHO1999年糖尿病标准[3]2014年3月1日~4月30日2型糖尿病出院患者100例,排除妊娠期、意识不清、合并肿瘤及严重疾病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50.6±6.4)岁;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平均年龄(49.8±7.8)岁。两组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病情、病史、糖尿病知识掌握度及现存并发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建立档案。记录联病史、血(尿)糖检测结果、并发症及随访记录等,每月评价。对两组均给予饮食、血糖控制及治疗用药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采取如下措施:①开设咨询热线,及时获取信息,指导遵医行为,调整干预措施。每周进行1 h的讲座。②饮食管理。定时定量三餐合理搭配。③个人行为管理。饮食规律,戒烟戒酒,每天进行20~30 min的锻炼,研究表明有氧运动可使糖尿病发生风险下降43%[4]。④定期测体重、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并记录。⑤足部护理。鞋袜穿着舒适,保持皮肤清洁,每日用温水(38℃~40℃)泡脚10 min,足部按摩30 min。查足部动脉搏动、皮肤有无干裂、湿冷、红肿、发黑、感觉异常,使用特殊鞋垫。足部溃烂,用过氧化氢液体或生理盐水冲洗,加用0.1%654-2 30 mg,0.5%甲硝唑液10 mL浸湿纱条[5],必要时患肢制动。⑥心理干预 定期评估抑郁和焦虑程度,给予心理支持疏导,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1.3 评价标准
采用Zung SDS、SAS自评量表4级评分[6]。自护行为采用糖尿病自护行为量表(DSCS)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采用Likent 5点评分法[7]。设定达标分数对两组管理12个月后的达标率进行比较。DF发生率是两组患者在行为管理1年时新发糖尿病足例数的百分率。
1.4 观察指标
对入组时、干预6个月及12个月的SDS、SAS程度,管理1年时自护行为管理目标达标率及DF发生率比较。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DS程度比较
两组患者入组时SDS、SAS程度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抑郁焦虑程度均有所下降,干预12个月后下降明显,与对照组下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2.2 两组患者干预1年时自护管理行为达标率比较
两组遵医用药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饮食控制、足部护理、自我血糖监测、规划锻炼、高低血糖管理)两组自护行为管理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患者糖尿病足的患病率比较
行为管理1年时,两组患者糖尿病足的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入组时两组SD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DF由于足部疼痛和伤口长期不愈,大部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心理。干预6个月后两组SD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度及重度比较差异小(P>0.05),但与入组时比较,χ2值大于干预前,说明干预6个月后SDS程度两组都有所下降。干预12个月后干预组和对照组差异显著,两组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入组时SAS评分(正常、轻、中、重)所占百分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轻度和中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入组时比较,χ2值大于干预前,说明干预6个月后两组SAS程度都有不同程度下降。由表1、2结果显示,心理干预是一个长期的措施,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关心和支持,不同的阶段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可积极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两组干预1年时各项维度达标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遵医用药、血糖管理、饮食控制、规划锻炼、足部护理、血糖监测。两组比较自我管理行为普遍偏低,但干预组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其中遵医用药达标率较高,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人们的传统观念对生病吃药打针已成共识,能自觉遵守。足部护理、血糖监测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高低血糖管理、饮食控制及规划锻炼显示干预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教育、指导、监督及行为干预,可提高对糖尿病的认知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关爱和有效的社会支持可促进足部的自护行为[8]。表4提示两组干预前DF发生率无差异(P>0.05)。干预1年原有DF症状均缓解,溃疡愈合,患病率为0;对照组4例逐渐缓解,1例未愈,患病率为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护理知识及足部自我护理重要性,提高自护及遵医行为[9],正确的足部护理对预防DF的发生有重要意义。研究证实,对糖尿病高危人群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或减低足部疾病的发生率[10]。但是我们的研究样本小,结果局限,还存在误差。建议设立特定机构,如糖尿病患者服务站,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全程跟踪研究,对DF的预防和治疗会有更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袁浩斌. 糖尿病足患者的循证护理实践[J].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12, 27(19):14-16.
[2] 顾丽娟. 糖尿病足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中国实用医药,2011,6(17):200-201.
[3] 张建惠,张晓英. 新疆精神卫生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现状调查[J].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13,28(3):84.
[4]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 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7):447-498.
[5] 张丽娟. 循证护理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实践[J]. 医学新知杂志,2012,22(2):153-154.
[6] 叶海静,邵永强. 冠心病介入诊疗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调查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5):44-45.
[7] 王丽,张俊蕾.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及影响分析[J]. 护理学报,2012,19(4A):39-42.
[8] 邹建英,施耀芳,周慧娟,等. 糖尿病足患者社会支持与足部自护行为相关性研究[J]. 临床护理杂志,2014,13(4):12-14.
[9] 刘寒森,李娜. 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依从性的影响[J]. 安徽医学,2012,33(4):492-493.
[10] 许樟荣. 与世界糖尿病日重谈糖尿病足的诊治与防治[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5,21(6):491-493.
(收稿日期:201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