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尘埃沉着病CT扫描技术的探讨

2015-09-11夏养萱等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22期
关键词:X线计算机

夏养萱等

[摘要] 目的 探讨肺尘埃沉着病的CT扫描技术,确定肺尘埃沉着病CT扫描的最佳方案。 方法 对42例经肺尘埃沉着病诊断专家组确诊的肺尘埃沉着病患者的常规CT、薄层CT及高分辨率CT 3种扫描方案进行比较。 结果 3种扫描方案对肺尘埃沉着病的基本征像(小阴影、大阴影及斑块状肺纤维化)的检出例数分别为42、21、1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薄层CT及高分辨率CT由于显示肺纹理断面较多,易被认为小阴影,以致影响肺尘埃沉着病小阴影的总体密集度判断和分期。高分辨率CT对肺早期间质纤维化征象如小叶性肺气肿、小叶间隔增厚显示较常规CT及薄层CT显示明显增多。 结论 对于肺尘埃沉着病CT扫描以8~10 mm层厚扫描并对兴趣区进行数层薄层及高分辨率CT扫描为最佳扫描方案。

[关键词] 肺尘埃沉着病;高分辨率CT;X线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 R13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5)08(a)-0105-04

肺尘埃沉着病是我国发病人数最多、最常见的职业病。肺尘埃沉着病是由于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所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肺组织内粉尘的大量蓄积势必会引起肺结构的损伤,其表现无论吸入粉尘的理化特性或生物学活性如何,一般基本病变过程均表现为巨噬细胞性肺泡炎、尘细胞性肉芽肿和尘性肺纤维化。但从肺尘埃沉着的病发病机制及肺尘埃沉着病的病理演变过程来看,肺组织纤维化只是吸入致病性粉尘,主要是吸入无机矿物性粉尘后肺组织一系列病理反应的结果。近年来,随着煤矿开采、建筑施工、机械制造等加工业的迅速发展,从事有害粉尘环境作业的工人数锐增,肺尘埃沉着病发病趋势呈递增态势[1]。肺尘埃沉着病诊断都是以普通高仟伏X线胸片作为诊断片,由于它是一种重叠影像,所以在肺尘埃沉着病的诊断中有其局限性。随着CT的普及和在肺尘埃沉着病检查的广泛应用以及CT在胸部检查的独特优势,CT在肺尘埃沉着病诊断中的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研究对经肺尘埃沉着病诊断专家组诊断的42例肺尘埃沉着病患者的常规CT、薄层CT及高分辨率CT进行对比研究,得出肺尘埃沉着病CT检查的最佳扫描方案,以提高肺尘埃沉着病的诊断能力。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6年5月~2014年6月我院经肺尘埃沉着病诊断专家组确诊为肺尘埃沉着病的病例42例,均为男性,年龄33~56岁,平均(48±3)岁。采用GBZ70-2009尘肺诊断标准,其中矽肺尘埃沉着病26例,煤工肺尘埃沉着病8例,电焊工肺尘埃沉着病3例,其他肺尘埃沉着病5例。

1.2 方法

使用Philips MAX-8000双螺旋CT机,自胸廓入口扫描至膈肌水平。其中常规CT参数为120 kV,130 mA,层厚8~10 mm,间距8~10 mm,Pitch=1.25;薄层CT扫描参数为120 kV,130 mA,层厚5 mm,间距5 mm,Pitch=1.25;高分辨率CT参数为120 kV,130 mA,骨算法重建,层厚2 mm,间距1 mm,Pitch=1.238。部分病例行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和最大密度投影技术(MIP)来观察胸膜及尘肺小阴影的显示。

由两位具有副高级职称并具有肺尘埃沉着病诊断资质专家分别对42例肺尘埃沉着病病例的尘肺基本影像征象及早期肺纤维化表现(胸膜肥厚、小叶间隔增厚、小叶性肺气肿)进行观察。对两位专家观察数据共性部分进行统计学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5.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种扫描方式下肺尘埃沉着病的基本征象

本组42例肺尘埃沉着病患者,3种检查方式对肺尘埃沉着病的基本征像(小阴影、大阴影及斑块状肺纤维化)的检出例数分别为42、21、13例,3种检查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大阴影及纤维化斑块周围的瘢痕旁型肺气肿、肺小叶间隔增厚等肺纤维化早期征象,以高分辨率CT显示清楚。但薄层扫描及高分辨率CT由于肺纹理断面被认为是小阴影,所以显示小阴影数量较常规增多(图1),提示3种扫描方式对肺尘埃沉着病基本征象的显示无明显差别,但对肺尘埃沉着病小阴影均有很好的显示。薄层CT及高分辨率CT小阴影似较常规CT有增多,可能是由于肺纹理断面所致。

2.2 3种不同CT扫描方式下尘肺早期纤维化征象显示的比较

对肺尘埃沉着病早期肺纤维化征象(胸膜肥厚、小叶间隔增厚、小叶性肺气肿)进行3种CT扫描方式的征象显示率检测,结果显示,高分辨率CT对肺尘埃沉着病早期的胸膜肥厚、小叶间隔增厚、小叶性肺气肿显示率明显高于常规CT及薄层CT(表1、图2)。提示肺尘埃沉着病早期纤维化的小叶间隔增厚,胸膜改变以高分辨率CT显示较好。

3 讨论

肺尘埃沉着病是我国发病人数最多、最常见的职业病,它是生产者吸入粉尘并在肺内蓄积所引起的肺组织反应[2]。其病理过程是粉尘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形成尘细胞,大量的尘细胞在肺内聚集、崩解,并伴伴周围纤维细胞、结缔组织增生、胶原纤维形成,最终形成小结节,也就是尘肺结节。结节可出现于肺小叶间隔、胸膜下和支气管血管束内[3]。随着病情的进展,小结节聚集和融合形成大阴影。在肺内病变进展同时多伴有胸膜改变,特别是石棉肺的特征性胸膜改变。所以肺尘埃沉着病的基本征象是小阴影、大阴影和胸膜斑。当尘细胞进入肺间质及淋巴管后可引起间质增生及淋巴管炎,导致间质纤维化,形成条状、网状阴影和肺纹理增多紊乱。大量尘细胞引流入淋巴结引起淋巴结炎、淋巴结肿大及钙化。上述肺尘埃沉着病的基本征象、肺纹理改变、肺门淋巴结肿大钙化、肺气肿等均可在X线片和CT上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对肺尘埃沉着病诊断有参考价值[4]。在肺尘埃沉着病的诊断中首选高仟伏胸片,但高仟伏胸片是重叠影像并受摄影条件等诸多因素影响,在显示肺尘埃沉着病的表现上还是有一定的不足。高仟伏胸片对接尘量较少或早期病变者,如胸片上的0/1、1/1的病例,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低。和高仟伏胸片相比,CT在肺尘埃沉着病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胸片高,在胸片上表现为正常的病例,CT能用于判断病变的有无,而在检出肺尘埃沉着病的合并症(如肺癌、肺气肿)等方面亦较胸片显示好。所以对于有明确职业史,当怀疑肺尘埃沉着病以及有无合并症时,CT检查显得更重要,其可弥补胸片的摄片条件和质量的不足,解决临床诊断的疑难问题,准确地检测出肺内的大小结节影,分清阴影来自肺或胸膜,从而全面、正确、有效地诊断肺尘埃沉着病[5]。因此CT在肺尘埃沉着病的早期发现、病变程度评价、明确诊断方面是一种具有潜力的技术方法[6]。由于CT的广泛应用,肺尘埃沉着病的诊断准确率得到了较大提高。本研究对常规CT、薄层CT、高分辨率CT对肺尘埃沉着病基本征象及肺尘埃沉着病早期纤维化的显示进行对比,旨在探索出肺尘埃沉着病理想的扫描方案。

随着肺尘埃沉着病诊断经验的积累及X线影像学方法的进步,特别是CT及高分辨率CT的应用,病变的检出率得到了提高,减少了影像判读的推测性成分,有利于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诊断。对肺尘埃沉着病微细病变的显示具体、可靠且敏感,直观性强,为肺尘埃沉着病提供了更丰富的影像信息[7]。本研究中常规CT、薄层CT及高分辨率CT对肺尘埃沉着病小阴影、大阴影及纤维化斑块的检出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这与国外文献[8]报道的结果相一致。但本研究发现薄层CT及高分辨率CT扫描显示肺内小阴影较常规CT增多,影响肺尘埃沉着病分期,总结本组研究病例,薄层CT及高分辨率CT小阴影数量增多是由于肺纹理与扫描层面垂直机会增多,将肺纹理的横断面认为是肺尘埃沉着病小阴影所致。有文献认为,CT薄层扫描重建最大密度投影有利于肺尘埃沉着病小阴影与血管影的区别[9]。所以本研究认为肺尘埃沉着病病例CT扫描不是层面越薄越好,以8~10 mm为佳,为了观察兴趣区更多细节,在兴趣区加扫数层薄层及数层高分辨率CT为佳可减少患者X线的辐射剂量。还有文献认为,CT在检出小阴影的灵敏度上较胸片高,特别是在检出直径<2 mm的小阴影上更具优势,高分辨率CT在肺尘埃沉着病的早期改变以及肺尘埃沉着病大阴影的诊断方面明显优于胸片[10-11]。对高仟伏胸片显示有困难的心后区、脊柱旁区等部位小阴影显示CT是重要的补充。对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方面的显示,CT较高仟伏胸片更具有优势。

肺尘埃沉着病高分辨率CT薄层扫描和骨算法重建,能优化显示肺微细结构肺小叶的小气道、血管和小叶间隔,能在小叶水平上了解细微的解剖结构,如二级肺小叶、小叶间隔、小叶间质、胸膜下间质结构[12-14]。可更准确地反映肺内早期病变所引起的周围间质改变、肺泡改变及细支气管改变等病理变化,对弥散性肺间质病变,细支气管病变及某些病变的早期发现有重要价值[15-17]。本研究对肺尘埃沉着病早期纤维化征象如胸膜改变、小叶间隔增厚、小叶中心型肺气肿征象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上述改变高分辨率CT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常规CT、薄层CT扫描。这与刘培成等[18]研究的高分辨率CT对早期间质纤维化的改变敏感,能清晰地显示轻微胸膜改变、小叶间隔增厚、小叶肺气肿及蜂窝影等,甚至早于肺功能损害之前的结论相一致。由于图像无重叠、可重建等特点,CT在显示胸膜改变方面,特别是在显示前后部胸膜改变方面较胸片有优势,更容易观察胸膜早期改变及小叶间隔增厚。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肺尘埃沉着病CT扫描以常规8~10 mm扫描并对兴趣区行数层薄层扫描及数层高分辨率CT扫描方案为最佳扫描方案。

[参考文献]

[1] 李艳,成启华,杨永贵,等.尘肺CT扫描方案的探讨[J].实用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13(1):22-25.

[2] 李德鸿.职业病医师培训教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1-67.

[3] 马大庆.肺内多发小结节的高分辨率CT鉴别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1,35(9):647-650.

[4] 石岩.CT在尘肺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徐州医学院学报,2010,30(8):549-551.

[5] 高兴汉,张锦蓉,吴威岚,等.螺旋CT在尘肺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2,8(5):310-313.

[6] 李金奎,何跃玲,谢元忠.多层螺旋CT对尘肺早期诊断的应用研究[J].职业与健康,2009,25(18):1905-1908.

[7] 刘培成,张盾,苏汉新,等.HRCT靶重建技术在尘肺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像学表现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1,17(1):4-7.

[8] Begin R,Ostiguy G,Fillion K,et al.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 in the early detection of silicosis[J].Am Rev Respir Dis,1991,144(3):697-705.

[9] 李宝平,张宇新.尘肺病的CT研究现状[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2):225-227.

[10] 贾珂君,贺咏平,郝佐红.尘肺小阴影在CT和高分辨率CT上的表现[J].中国临床医生,2010,38(10):26-29.

[11] 张仲萍,孟兆瑞,岳良臣,等.尘肺的CT检查与X线胸片比较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5,21(7):708-710.

[12] 任惠英,姜健.院外延续护理指导对肺尘埃沉着病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作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2):114-116.

[13] 张素定.督导呼吸训练对肺尘埃沉着病患者肺功能及临床症状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9):101-103,106.

[14] 王峥.煤矿工人肺尘埃沉着病普查的影像学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7):86-88.

[15] 孔庆奎,何跃玲,谢元忠,等.多层螺旋CT后处理图片技术对尘肺小阴影的显示对比[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 16(11):1155-1158.

[16] 马大庆,李铁一,关砚生,等.肺间质疾病的高分辨率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和诊断意义[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9,33(2):28-32.

[17] 张丽波,张伟东.高分辨CT(HRCT)对尘肺病早期肺间质改变的研究[J].中国医学工程,2011,19(8):38-39.

[18] 刘培成,苏汉新,艾雪儒,等.煤工尘肺胸膜病变的高分辨率CT形态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4,22(1):39-42.

(收稿日期:2015-03-02 本文编辑:卫 轲)

猜你喜欢

X线计算机
内侧分水岭脑梗死与腔隙性脑梗死的脑血流动力学特点及血管相关性对比研究
原发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多层螺旋CT征象分析
X线平片及CT诊断外伤性肩关节脱位的价值
杓状软骨脱位的128层CT诊断
儿童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CTA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