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透析导管感染中的应用

2015-09-11赵海燕刘黎明王祖萍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63

吉林医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圈员品管圈导管

张 莉,赵海燕,刘黎明,王祖萍 (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63)

品管圈即品质管理圈(QCC),也称持续质量改善小组,简称QC小组,是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工作劳动的员工,围绕单位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改进战略、降低消耗和提高人力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战略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我院2013年7月开展了以“在血液透析患者导管护理中的应用”为课题的品管圈活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成立品管圈活动组:共有12名护士自愿报名加入,小组成员年龄26~48岁,选出圈长、圈辅导员,组员中主管护师3名,护师2名,护士7名。学历:本科1名,大专5名,中专6名。品管圈活动日期为2013年7月~2014年3月,每月召开1~2次会议,每次1~2 h。

1.2 确定主题:导管感染问题作为血液透析患者生命支持的主要方式备受国内外医学界的高度关注,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全组成员经过查文献,组织讨论,最后达成共识,认为提高血液透析导管患者的生存质量是我们要做的主题。

1.3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7月~2014年3月我院肾内科收治的60例血液透析患者,将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为对照组、试验组。对照组给予我科透析的常规护理,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35~60岁,平均(44.5±9.8)岁;试验组纳入品管圈活动小组护理,其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29~65岁,平均(46.5±10.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4 分析原因:通过小组活动,对发生感染及脱管的各种风险进行分析,也从患者自身因素、环境因素及活动、饮食条件等进行评估,查找原因,确定对策,从而降低护理安全隐患,减少导管感染并发症,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

1.5 优化并落实护理操作流程: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感染主要有导管相关的菌血症、皮下血肿、隧道的感染以及出口处感染。在发现感染症状时护士应立即向医师汇报,遵医嘱进行导管液的培养、血培养、血常规检查。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在定期开展品管圈活动时,使优化护理操作流程落在实处,各种好的护理经验得到及时的推广和应用。

1.6 品管圈活动减少导管并发症的应用

1.6.1 学习与交流:利用业务学习、科室晨会、圈会等时间学习相关制度、流程,圈员分工合作,进行培训和督查,以多种方式学习交流,激励护士们加深血液透析相关理论知识,解决日常工作中存在的护理风险与缺陷。

1.6.2 提出问题:在圈会中,圈员达成共识,认为血液透析患者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皮肤感染、导管感染、堵管、导管血栓的形成、局部渗血、导管脱落等。

1.6.3 解决问题:环境污染或无菌操作不严格等因素是导致血液透析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常见原因[1]。首先圈员主动参与血液透析室的管理,互相监督,认真进行透析室的空气消毒、物品表面及地面的消毒,对工作人员的手、净化室的空气及透析用水进行细菌学检测;在透析间期指导患者注意个人卫生,擦洗时注意远离伤口;在使用导管的过程中,禁止牵拉导管,如果发现缝线断开,应立即再次缝合固定;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减少导管局部的活动,以防脱管;导管一旦脱落嘱患者立即按压伤口20分钟以上,并尽快通知医师处理。

1.6.4 组织圈会:圈员各抒己见,寻找工作中的缺陷,加强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培训。在品管圈活动中采用讲解与实际操作训练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实施:选1名护士进行操作示范,再由年轻护士进行整改后的操作,让护士进行品管圈模式器械操作的训练,并进行自我学习,评价其在操作过程中的失误机会、原因,从而降低血液透析患者置管的感染率。

1.7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导管外固定袋使用情况、护理人员能力及常见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血液透析患者的导管护理质量是否改进和提高。其中,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采用问卷形式,在出院时由患者及家属填写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对照组满意率为66.67%,试验组满意率为9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7010,P<0.05),详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例)

2.2 导管固定袋使用情况:试验组外固定袋使用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4710,P<0.05),具体情况详见表2。

表2 导管外固定使用情况(例)

2.3 两组患者常见并发症比较: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试验组为20%,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820,P<0.05),具体情况见表3。

表3 外瘘透析患者常见并发症比较(例)

3 讨论

通过观察分析,透析管路的感染、血栓的形成及渗血为血液透析导管主要并发症,笔者通过加强透析过程中导管的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规范,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对患者的宣传教育,提高封管质量,预防血栓形成,减少和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

感染属于血液透析中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病死率上升的重要原因。血管通路是造成血液透析感染的主要因素,不同类型的血管通路导致的感染率也不同,其中以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率最高。如何控制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感染率已经成为临床上极为重视的课题[2]。品管圈活动使护理管理实现了由“以物为中心”的传统管理向“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转变,使护士由被动变为主动,笔者学习使用品管圈常用方法来分析原因,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降低了导管感染并发症的发生,最终达到提高血液透析的质量和效果,延长患者的存活时间,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以上结果表明,在血液透析患者导管护理中应用品管圈活动,可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护理人员护理能力,同时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1]梁艳萍.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护理与常见并发症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5,上):64.

[2]杨 娟.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3):78.

猜你喜欢

圈员品管圈导管
新型浅水浮托导管架的应用介绍
依托PDCA管理推进全科品管圈活动的开展
如何提高品管圈圈会质量
浅谈品管圈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隐形矫治患者佩戴矫治器依从性中的应用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