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观察蚯蚓”实验的改进与完善
2015-09-10黄安平孙欣
黄安平 孙欣
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学》八年级上册“观察蚯蚓”实验,要求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及运动,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实验进行了两处改进和两个补充。
实验改进之一是利用同心圆判断蚯蚓位移的大小。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在观察蚯蚓运动时,多条蚯蚓会朝不同的方向运动,在一段时间内,用卡尺测量位移很不方便。于是笔者事先在电脑上绘好同心圆,用A3幅面水粉画纸打印,制作好的同心圆可以放在玻璃板上或玻璃板下,形成粗糙与光滑的对照,能够很好地判断蚯蚓位移的快慢。
实验改进之二是用喷壶喷水替代湿棉签轻擦蚯蚓体表。笔者发现,湿棉签与蚯蚓体表接触时,在前端阻碍蚯蚓的运动,在后端促进蚯蚓的运动,使得变量不再唯一。用盛水喷壶向蚯蚓体表喷水,便于运动载体的粗糙与平滑形成对照,获得刚毛在蚯蚓运动过程中的作用。
蚯蚓的呼吸虽不是观察的重点,但在教材讨论与叙述中有过提及,是学生认知的难点。学生虽然有蚯蚓“雨中漫步”生活体验,触摸蚯蚓体表也能够感知它体表有黏液,但对体表黏液作用的认知还是难辨事非,教师有必要补充实验加以验证。于是笔者在观察实验中补充了“水浸蚯蚓”和“风吹蚯蚓”实验,较好地说明蚯蚓体表黏液在蚯蚓呼吸中的作用。
“水浸蚯蚓”的实验目的是说明蚯蚓在水中不能呼吸。实验过程如下:(1) 将矿泉水瓶剪掉上部,用解剖针在其底部和瓶身钻出若干小孔,以利于水的进出。(2) 将几条活蚯蚓置于已制成的矿泉水瓶中,再放入6~7 cm厚的湿木屑,盖住蚯蚓。(3) 将盛蚯蚓和木屑的矿泉水瓶置于盛水烧杯中,水面稍低于木屑面。(4) 观察蚯蚓运动的现象。
“风吹蚯蚓”的实验目的是说明蚯蚓的呼吸需要体表黏液的帮助:(1) 将水浸蚯蚓后的矿泉水瓶移出水面,沥尽水份;(2) 用电吹风向拿出的矿泉瓶瓶口吹入自然风;(3) 观察蚯蚓运动的现象。
在“水浸蚯蚓”和“风吹蚯蚓”实验中,用湿木屑替代泥土,既不会让水变浑浊,又便于看清木屑中蚯蚓的运动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