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学会“隐身”
2015-09-10杨素玮
杨素玮
[摘 要]新课改要求引入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有意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全面接手课堂学习权利,多维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过程中,形成语文素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教师 隐身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8-072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隐身”,将学生推向前台,给学生留下操作学习的主动权和时空,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逐渐建立课堂学习主人翁意识,通过有效的联动,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语文综合素质。
一、教学设计,提升学生主导性
“一言堂”、教师主宰一切、对学生进行信息轰炸,这当然是不科学的。因此,在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不妨给学生预留一定的选择权利,在面对教学任务时,能够有一定的选择自由。这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让学生主导设计还表现在学法选择、合作学习方式选择等方面。如果让学生有自主选择学法和合作学习对象的权利,相信一定有众多响应,学习效果也会提升几个层次。
在教学中,很多教学问题应该由学生来提,答案也应该由学生来找,只有让学生在阅读中探究、发现、感悟,才能提升其学习品质。苏教版五年级下册《郑和远航》,教师请学生先读书,然后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可学生目光茫然,居然没有一个主动举手的。面对这种情况,教师是这样引导学生的:“同学们不要拘谨,我喜欢勇敢的学生,谁第一个举手?”终于学生开口了:“老师,‘派遣’是什么意思?”“老师,‘化险为夷’是什么意思?”“老师,为什么把远航的大船叫做宝船?”
学生提出的问题越来越深入,前面的一些问题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解决。从这个教学案例不难看出,虽然教师将提问的权利放给了学生,但提问的方向还是由教师控制的,教师凭借高超的引导艺术,让学生一步步走进文本,探求未知,课堂气氛也由“一潭死水”变成“一锅开水”。
二、教学操作,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课堂教学要摆脱“满堂灌”,教师不仅要转变教学观念,给学生一定的教学设计权利,还要让学生成为教学操作的主体。当然,把舞台让给学生,不代表教师真的就退居幕后了,学生的学习活动还需要统一调度,学生的学法还需要具体引导,学生进行成果展示还需要教师来组织。
在学习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埃及的金字塔》时,学生最感兴趣的是金字塔建造之谜。学生熟读课文之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理一份“金字塔建造猜想”,然后在全班进行展示评比,看哪个小组的猜想最科学。学生听说要比赛,自然是热情高涨,还不等教师发口令,早已开始讨论了。成果展示时,小组代表负责展示讨论结果,教师当场打分,成绩板书在黑板上。每有高分出现,学生都会轰动起来。
学生活动占据课堂大量时间,将这么多时间放给学生掌控,需要教师及时调节。在课堂教学中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不仅要给学生留足时空进行讨论、分析、总结、实践操作,还要看教师如何在幕后进行操控。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教师将竞争意识引入后,重点进行操作调度,将学生推向实践操作前台。事实也有力证明,只要引导得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是很强的。
三、教学评价,体现学生的主动性
课堂教学训练大多是教师给出题目,学生开始研究分析解决。这种教学评价方式当然难以体现学生的主动性。新课改要求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要改变教学训练操作方式,让学生自己设计或者推荐训练内容,做自己喜欢做的训练题。为了让教学训练内容的设计更有针对性和价值,教师需要及时给出一些提示和建议,帮助学生选择。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月光启蒙》一文,其内容难度不大,在进行课堂训练时,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至少推荐一道训练题目。教师提示道:“这篇课文中有众多生字词,课文内容涉及作者的情感和母亲的情感。”学生小组讨论,最后确定了三道训练题:(1)注音组词;(2)仿写句子:“是母亲用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3)《月光启蒙》一文中的“我”受到什么样的启示?由于都是学生自己推荐的题目,在训练时,学生都能够积极行动起来,而且很快就给出答案,训练效果相当不错。
让学生推荐训练内容,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内容寻找、选择、推荐过程中,学生获得的认知也是不可忽视的。因为训练内容在推荐时,学生已经建立一些认知,在实际操作时就显得胸有成竹,训练过程很顺利。
教师“隐身”,不是要教师退出课堂,放任自流,而是要求教师站在幕后做好引导工作。教师需要审时度势,根据课堂实际采用多种激励、点拨措施,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