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悟练改,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2015-09-10张建军
张建军
[摘 要]目前,学生阅读理解文章的现状不容乐观。因此,我们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让学生读经典,感受经典魅力;感悟文章精髓,领略作品内涵;做练习,提升理解能力。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感悟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阅读能力 读悟练改 文章 经典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8-036
目前,学生阅读理解文章的现状不容乐观。因此,我们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通过读经典、悟精髓、练习题、改错误来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读经典,感受经典魅力
能被称作经典文章,除优美的语言外,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处于成长阶段的小学生,多读一些经典著作是有益无害的。通过对经典著作的赏析,学生能够和先人交流,体会经典作品的艺术魅力,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例如,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梅兰芳学艺》一文,讲述了一代京剧大师梅兰芳经过勤学苦练而走上成功之路的故事。在得知自身先天条件不是太好的情况下,梅兰芳并没有自怨自艾,也没有轻言放弃,他深知勤能补拙,相信后天不断锻炼可以弥补劣势的道理。经过长年累月对移动物体的观察,梅兰芳终于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为其成为一代宗师奠定了极其重要的基础。在赏析这篇文章时,学生如果内心存有刻苦学习方面的素材,那么对本文的理解就水到渠成。如,司马光小时候记忆力并不好,比同龄人差了许多。为了记住所学的知识,他夜以继日地苦读书籍。为了防止自己睡着,他拿一段光滑的木头来当枕头,一睡着就掉落下来,以此来使自己清醒,不断学习。
这两则故事,一古一今,异曲同工,都能使学生感受到刻苦学习可以改变自身的条件,让自己走上成功的道理。
二、悟精髓,领略文章内涵
在阅读时,学生对文章精髓的领悟能力既是学好语文的重点,又是学习的难点。对文章精髓的领悟是建立在对全文掌握的基础上的。只有对文章脉络和层次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才能对文章精髓有比较深刻的领悟。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乌鸦喝水》一文时,教师可以对文章进行深度剖析,让学生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教师可引导学生这样分析:乌鸦飞得又累又渴,正在这时,它发现了一个瓶子里有水。但仔细观察后,它又异常失望,原因是瓶口过于狭窄,它的小短嘴对此无能为力。突然,具有敏锐洞察力的小乌鸦发现在瓶子旁边有许多小石子,于是计上心来。它试着将小石子投入到水中,它惊奇地发现水面逐渐上升。最终聪明的小乌鸦靠着自己的智慧,喝到了甘甜的瓶中水。在学习这篇文章时,学生要通过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最终领悟出文章的精髓。这篇文章告诉学生,遇到问题时,应该像小乌鸦那样保持沉着冷静,用自己的智慧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对类似文章的研读,可使学生的领悟能力逐步提升。
三、做练习,提升理解能力
实施素质教育不等于不要考试。阅读理解能力很大程度上要通过学生的答题情况反映出来。科学的练习题是对文章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因此,要让学生完成一定的练习题,这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对文章重点内容的把握能力。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狐狸和乌鸦》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故事情节进行学习后,根据内容适时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小乌鸦在丢掉美味的肉块以后会有何感想?这个问题具有综合性,不仅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在思考回答时,要和同伴、老师进行深层次的对话交流。这样能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四、改错误,纠正陈旧观念
学生在阅读文章时,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科学实验证明,一个错误至少犯三次以上才会被牢牢记住,从而减少犯错的频率。这提醒我们,学生在进行阅读理解时,容易受到陈旧观念的影响,做出错误的回答,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我们应把这种错误当成有效资源,让学生改正,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孟母教子》一文,有一段这样的描述:孟子在学校学习了一段时间,自我感觉非常良好,对自己的学习感到满意了,所以不再勤学苦练。孟母知道后,将尚未织好的布全部剪断,告诉孟子荒废学业和剪断织布是一样的。学生在分析孟母的行为时,认为她的行为有些粗暴,容易对孟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伤害。这是习惯性思维所造成的,初读时产生这样的想法无可厚非。如果结合全文来理解,孟母产生这种行为是情有可原的,正体现她对孟子的殷切期望。
改正错误,纠正陈旧观念,这样可以强化记忆,使学生不至于一犯再犯。
小学阶段,是语文学习习惯和语文素养养成的关键时期。读悟练改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