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儿童文学与语文教学的独特关系

2015-09-10张学林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5年10期
关键词:想象性文学性儿童文学

张学林

[摘 要]儿童文学起源于儿童教育,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因此,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儿童文学与语文教学具有两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儿童文学的文学性与小学语文教材的教育性的和谐统一,二是儿童文学的趣味性与小学语文教学丰富儿童想象性的挈合。a

[关键词]儿童文学 小学语文 想象性 文学性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8-014

儿童文学的起源是为了进行儿童教育。1920年周作人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一篇《儿童的文学》,呼吁社会将儿童放在“人”的位置来对待。他提出:“儿童在生理心理上,虽然和大人有点不同,但他仍是完全的个人,有他自己内外两面的生活。”这引起了社会对儿童及儿童教育的关注,并在当时的文学界掀起儿童文学创作的热潮。民国女作家凌叔华创作了短篇小说《小哥儿俩》,冰心在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陆续发表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它们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冰心的小诗《纸船——寄母亲》也出现在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的语文课本中。

新时期以来,中国儿童文学的创作出现了一片蔚然的景象。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就陆续发表众多的儿童文学作品,如《女儿的故事》《戴小桥和他的哥们儿》等,并主编了多部儿童理论作品。1985年郑渊洁创办了《童话大王》月刊。从此,中国本土的儿童文学占据了中国图书市场的半壁江山。随着儿童文学对儿童成长作用的越发突出,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儿童文学数量也日益增多。那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具有怎样的关系呢?

一、文学性与教育性的和谐

儿童文学起源于儿童教育,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因此,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小学语文教材作为教育儿童的指导用书,它与儿童文学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翻开人教版与苏教版的小学语文课本,我们发现儿童诗歌、儿童故事、儿童韵文占据课本的众多篇幅。可见,小学语文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有意地遴选了儿童文学作品。究其原因,是儿童文学在文学性与教育性上的和谐统一。

儿童文学虽然是写给儿童看的,但它是成人创作的作品,寄予了成人对儿童的期盼。因此,儿童文学的说教意味也就难以避免,但它的教育性与文学性并不存在悖论。儿童文学诞生的目的就是为了教育,但并不是以长者的口吻来进行说教,而是教会儿童自己学习和领悟。即让儿童与儿童文学进行敞开心扉的交流,或者说,儿童是能够与儿童文学在同一意识层面进行交流的。台湾儿童文学作家林良先生给儿童文学下的定义就是“浅语的艺术”。儿童的世界是一个与成人不一样的世界。我们只有进入并了解这个世界,才能与儿童进行真正平等的交流,儿童也才会用心聆听我们的话语。小学语文教材作为指导和帮助儿童识文断字和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读本,需要让孩子对它产生兴趣。而儿童文学“浅语的艺术”正能够让儿童静下心来接受教育。

儿童文学的文学性与语文教材的教育性的和谐统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让儿童掌握表达自己的语言。我们以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中儿童诗《我想》为例:

我想把小手

安在桃树枝上。

带着一串花苞,

牵着万里阳光,

悠啊,悠——

悠出声声春的歌唱。

我想把脚丫

接在柳树根上。

伸进湿软的土地,

汲取甜美的营养,

长啊,长——

长成一座绿色的帐篷。

我想把眼睛

装在风筝上。

看白云多柔软,

瞧太阳多明亮。

望啊,望——

蓝天是我的课堂。

我想把我自己

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变小草,绿得生辉,

变小花,开得漂亮。

成为柳絮和蒲公英,

更是我最大的愿望。

我会飞啊,飞——

飞到遥远的地方。

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

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

这首诗以儿童的思维进行创作,以“浅语的艺术”与儿童进行沟通。“桃树枝” “花苞” “阳光” “湿软的土地” “遥远”等词都是儿童日常生活中时常用到的。作者将春天里桃花夭夭、柳枝发芽的春光描摹得几乎透出纸面,让儿童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进行美的感悟和想象。这首诗也道出了儿童的期待——想要出去玩耍,“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这很自然地让儿童知道出去玩要和爸爸妈妈商量。 “阳光姐姐”伍美珍的作品一直很受小学生的欢迎。她的作品在风趣幽默中为孩子普及各种科普知识。比如,她的《同桌冤家》系列先后普及了食物、动物等自然知识。可见,小学生对这种“浅语的艺术”的认可,对于包在糖衣里面的药也就在无意识的状态中接受了。

二是让儿童在文学中熟悉世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儿童能够通过故事观照生活,建立起自我的人格。儿童名著《爱心树》讲述的是一株陪孩子长大的苹果树,最后为了满足孩子的愿望而变成一截树桩的故事。这个故事让孩子领悟到“爱”的含义。《第五个》讲述这样的故事:五个动物生病了去医院打针,每个动物都很害怕,但是打过针后病就好了。这个故事鼓励孩子要勇敢地去医院看病。这些著作都以儿童的心理讲述一个个小故事,让儿童在故事中体悟。不可否认,这种启发式的教育比成人灌输式的教育更能够让孩子接受。小学语文作为帮助孩子养成健全人格的一门课程,这种积极的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像人教版教材中的《我不是最弱小的》《我不能失信》《孔子拜师》等课文都是对孩子的人格进行正面的引导。这种引导式的教育也唯有借助儿童文学的文学性才能够更好地让孩子们接受。

儿童作为一个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群体,他们与成人之间是有隔膜的,他们常常无法理解和认同父母的看法和要求。但是,儿童文学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能够愉快交流的天地。在这里,他们能够找到共同的语言和自我的存在感。在进行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儿童文学能够让儿童更快地学会表达自我的思想和要求,逐渐养成健全的人格。

二、趣味性与想象性的契合

童年是一个充满好奇的年龄。儿童总是对一切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行各种天马行空的想象。儿童的话语模式常常以“为什么”作为开头。能够引起他们关注的事物必须是让他们能够进行认知的事物。儿童文学作为文学的一种,具有文学的普遍特点,能丰富儿童的精神生活。儿童文学的特点除了具有“浅语的艺术”外,还具有丰富的知识。当婴儿能够睁开眼睛的时候,他们喜欢用眼睛来观察世界。当他们学会用文字来认识世界的时候,儿童文学便是他们认识世界最好的媒介。儿童文学的童话故事、儿童诗便是一个个奇妙的小窗口,能够带他们进入许多不同的世界。在人教版一二年级的课文中,除了识字表以外,占据篇幅最多的便是《小猫钓鱼》《小松鼠找先生》《雪地里的小画家》《小熊住山洞》《小壁虎借尾巴》《小白兔和小灰兔》等儿童故事。这足以说明小孩子对儿童故事的喜爱。这些富有趣味性的课文,总能够让孩子们听得入迷,满足他们对世界的想象。

儿童文学最吸引孩子眼球的还是它的趣味性。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先生便指出:幽默风趣是儿童文学必备的要素。“阳光姐姐”伍美珍的作品一直以诙谐风趣的语言而受到小学生的喜爱。名著《木偶奇遇记》《汤姆历险记》等文学作品一直广受小学生的青睐,其原因便是具有趣味性。儿童都有好玩好动的本性。儿童文学能够给一直跟随在父母身边或坐在教室里的孩子一种游戏性想象。儿童文学所创造的世界对于生活空间狭窄的儿童来说,无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儿童能够在这个世界里通过想象来释放自己的天性。人教版语文教材中《丑小鸭》《神笔马良》《七色花》等具有趣味性的课文总是让孩子们一读再读。现在的小学生大都是在学校学习、课外辅导、才艺训练的种种重压下生活的。他们的生活总是处于被动的状态。这些幽默的小故事能够让他们远离现实生活困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开启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性游戏模式。“既然游戏是儿童最为渴望的生活方式,那么,让生活在文学中演化或延伸为一种假定性游戏,就是儿童文学之于童年阅读的意义。”儿童之所以喜欢儿童文学,是因为他们能够在儿童文学里获得一种满足和愉悦。儿童文学的快乐属性是将孩子们引入阅读世界的吸铁石,儿童文学的想象性是将孩子们带入趣味天堂的指南针。正是趣味性与想象性的融合贯通,让儿童文学赋予孩子们的世界以无与伦比的力量,让他们对未来充满期待和向往,让他们能够努力去体悟人生。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启迪儿童心灵的学科,它本身就担负着拓展儿童视野,放飞儿童思维的教学任务。儿童文学被小学语文教材适量选用正挈合了这一教学理念。

一直以来,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小学语文教材也是儿童文学最好的载体。儿童文学对儿童的启迪意义需要教师的引导。因此,提升教师对儿童文学审美鉴赏水平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才能让教师更好地引导儿童学习儿童文学。

[ 参 考 文 献 ]

[1] 周作人.周作人论儿童文学[M].北京:海豚出版社,2012.

[2] 王泉根.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4] 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想象性文学性儿童文学
毛泽东诗词文学性英译研究
论《阿达拉》的宗教色彩及其文学性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洛丽塔》与纳博科夫的“文学性”
浅析VR技术在初中物理情境教学中的应用
构筑科技的“道”梦空间
梁亚力山水画的文学性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吉亚诺利电影:一种想象性的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