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说课稿
2015-09-10郑艳李乔
郑艳 李乔
一、说教材
《祝福》这篇文章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是鲁迅先生小说的名篇代表作。这一单元主要学习中外小说,该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品味小说的语言,并通过不同的篇章来体会不同作者的创作风格。这是高中生在高中阶段第一次接触到小说的鉴赏,可见本单元在整个高中阶段小说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初中小说学习的连接点,又是整个高中小说知识学习的伸展点,所以本单元从整体上承担着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小说鉴赏方法,提高阅读和欣赏小说的能力的重任,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祝福》这篇文章通过对祥林嫂一生悲惨命运的描述,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社会的矛盾,深刻揭露了整个社会对于底层普通劳动妇女的迫害以及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文章对于人物的肖像描写,在继承传统的以白描为主的基础之上有所创新,肖像描写细致入微浓墨重彩,是对中国文学表现手法的丰富与发展,学好本课有助于提高学生鉴赏人物形象和品味人物语言的能力。
基于对于教材的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设置如下: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的情节发展脉络,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2.分析祥林嫂的人物形象,重点赏析对祥林嫂神态的细节描写。
3.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重要作用。
4.深刻认识封建礼教对妇女的迫害,社会的冷漠,唤起学生对他人的同情,对自我的关爱。
教学重点:
1.分析祥林嫂的人物形象,学习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
3.深刻认识封建礼教对妇女的迫害,社会的冷漠与隔阂,培养学生建立爱人爱己之心。
教学难点:
深刻认识封建礼教对妇女的迫害,社会的冷漠与隔阂,培养学生建立爱人爱己之心。
二、说学生
高二的学生对于小说并不陌生,相对于其他文体,也比较喜欢阅读小说,但学生在阅读中更多的还是关注小说的故事情节,仅停留在感性的认识上,缺乏理性的思考,缺乏鉴赏小说的基本知识。同学们之前已经学过《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这一部分,对于小说三要素中人物、环境的描写及其作用已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通过学习本篇现代小说《祝福》,使学生在把握情节发展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习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及环境描写的作用,从而掌握小说的鉴赏方法。由于学生的认知风格、能力状况和学习兴趣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学时要注意把握课堂节奏,照顾到学生的整体状况。
三、说教学方法
1.问答法:通过问答的形式,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从而逐步引导,逐步深入,使课堂活泼生动,学生学习兴趣盎然。
2.讨论法:使学生在讨论中交流思想,相互学习,学会主动地、自觉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3.诵读法:通过对小说细节描写、环境描写等的诵读,品味小说生动的语言。
4.点拨法:在学生的思维卡壳时,在学生认识肤浅时,老师适当点拨,帮助学生拓展思路、展开联想,为学生提供更多样的选择和更宽阔的视野。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
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对于文章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再通过上课伊始,以电影《祥林嫂》结局片段来导入,给学生直观的视觉冲击。并以浓厚的悲剧色彩和强烈的视觉冲击来激发情感,创设氛围,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学习兴趣。
2.理清情节
回顾以前学习的小说构成要素,通过复述课文内容,依据小说基本模式归纳概括,来理清情节脉络,为下一环节分析祥林嫂的人物形象奠定基础。
3.分析本文的叙述顺序
记叙文的常用叙述顺序包括:顺叙、倒叙和插叙。
而本文采取的是倒叙。先讲到祥林嫂的死,而后再讲祥林嫂的一生。
在结构上采取倒叙手法有什么作用?
(1)设置悬念:为何在喜气洋洋的节日中,祥林嫂会寂然死去?在她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通过倒叙的手法,使读者产生这样的疑问,激发其阅读兴趣。
(2)烘托气氛:在热闹非凡的“祝福”背景下,交代祥林嫂死去这样的结局,强烈的对比中表现祥林嫂悲惨的人生境遇,烘托出极度悲凉的气氛。
4.精读文本,分析人物形象
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一环节我主要想通过教师的引领来达到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目的,通过和学生共同结合文本来分析鉴赏祥林嫂的人物形象,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品评和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因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小说设置的环境和情节有着密不可无分的联系,那么教师就应主要从小说的情节和环境入手来引导学生,讨论探究祥林嫂的形象,作者刻画祥林嫂所使用的表现手法。在这一过程中我会扮演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提出来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文章,进行思考分析,从而将学生固定于小说情节发展的感性思维提升到对人物形象鉴赏的理性思维上来。我创设的问题如下:
(1)找出文章中祥林嫂初到鲁镇到最后寂然死去的几次形象变化,重点赏析祥林嫂神态的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的命运变化。
(2)学生自主讨论,从祥林嫂的几次形象、命运变化、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外部环境上来探究祥林嫂的人物形象,总结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其中第一个问题是提炼出文章的情节结构和线索,使学生对于本文的行文脉络有一个初步感知,第二个问题是重点问题,要重点分析,它的解决与否也关系着本文的教学重点能否完成。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学生为主的探究方式,深入理解祥林嫂的人物形象,为下节课理解本文的其他人物形象积累方法和技巧。
第二课时
1.导入
通过导入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既是温故也是知新,学生经过一个课后的消化和理解,对于本文肯定会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解读,教师通过提问学生总结祥林嫂的人物形象和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引入对文中其他人物形象的分析。因为人物的形象与其所处的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他人物又从不同角度构成了祥林嫂所生活的社会环境,所以先从分析环境描写来入手。
2.对于环境描写的分析
小说的环境描写一般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在本篇文章中无论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都对小说情节的推动、人物命运的发展以及主旨的揭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有必要将小说的环境描写作为一个单独的板块拿出来分析。学生通过对小说环境描写的把握,能够更好地理解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以及小说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为进一步理解文章的主旨打下基础。具体步骤如下:
(1)通过引导学生对文中四处“雪”的描写的分析,使学生明确自然环境的描写的作用,从而能够更好地把握小说中人物的情感变化,领会小说的主题。
(2)自然环境的描写和社会环境的描写是分不开的,通过设置问题“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对‘祝福’场景的描写,相互对照,你读出了什么?”使学生明确,三次有关祝福的描写是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典型环境,通过这个问题,可以使学生学会在对照中挖掘问题的本质,深入理解课文。
通过对环境描写的分析,既能突出人物形象的分析,又为文章主旨的解读提供了线索和依据。
3.精读文本,分析形象
主要从品味人物的神态、语言入手,结合情节、环境描写和上一节课学习的方法来分析小说人物形象。既是新授,又是巩固练习,以此来提高学生对于小说人物形象和语言的鉴赏品评能力。
具体步骤如下:
(1)学生通过自主寻找鲁四老爷的形象和四婶的语言描写,来分析二人的性格特征。
(2)通过文中对于柳妈的描写和语言,来分析柳妈的形象。
(3)学生自主讨论,分析文中特意寻来听祥林嫂故事的看客的形象。
(4)寻找课文中叙述主体“我”的语言,分析“我”的人物形象和在全文中的作用。
以上的人物形象从不同角度构成了祥林嫂的生活环境,都对祥林嫂的命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通过把这几类不同阶级的人单独挑出来分析,一是可以加深学生对于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更是为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埋下伏笔。
4.分析文章主旨
通过对小说中一系列人物形象的分析,为揭示全文主旨的问题“到底是谁杀死了祥林嫂?”提供了诸多方面深入探讨的依据,学生可以依据文章的情节、环境和人物形象的分析,自主探讨究竟谁是真正的凶手。这一问题的设置,既指向文章的主旨,又串联了文章的情节和人物形象脉络,是总结式的问题,从而为教师总结提炼出“所有都应该为祥林嫂的死负责,但所有人的行为又都是外在的,其实真正杀死祥林嫂的是深藏于人们内心包括祥林嫂自己内心的封建礼教观念”这一结论提出佐证。从而唤起学生对于祥林嫂和像她一样有着悲惨命运的人的同情和关爱。同时教导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如果遇到困难或重大挫折的时候,同样也不能一味地抱怨、放弃自己。顺境时要学会善待他人,逆境时要学会善待自己。
5.作业设计
课后研讨与练习第四题,电影《祝福》中有这样一个情节:祥林嫂捐了门槛,仍然被禁止参与祭祀活动,于是拿起菜刀,跑到土地庙怒砍门槛。你觉得添加这个情节妥当吗?写一篇小短文,说说自己的看法。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序幕:鲁镇祝福情景
结局:祥林嫂寂然死去
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
发展:被卖改嫁
高潮:再到鲁镇
尾声: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祥林嫂形象:受压迫,受迫害的封建社会底层劳动妇女,坚忍,吃苦耐劳,自身又饱受封建思想影响
第二课时
环境描写:自然和社会
其他人物形象(社会环境):
鲁四老爷:迂腐 虚伪
四婶:帮凶
柳妈:深受封建毒害
看客:麻木
我:有进步思想知识分子 软弱
关爱他人和自己
(本文为2014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项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高师院校‘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