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传统中的那些鸡犬相闻
2015-09-10李净
李净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结果显示,由于人为破坏和自然损毁原因,23年间我国约有4.4万处曾登记过的不可移动文物消失,年均消失约2000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表示,2000年全国有360万个村落,2010年是270万。从2000年到2010年的十年时间里,消失了90万个村落。
从1986年起在恭王府做中国民间艺术资料整理的潘鲁生,如今带着“国瓷写意”巡回展又回到自己艺术的起点。面对现在传统村庄消失的现状,在刚刚召开的2015“两会”上,他提出了自己的忧虑:“现在很多城市「千城一面」,但如果「万村一面」的话,到时谁还能记得住「乡愁」?”
Q:在2014、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里都提及“乡愁”这个词汇。怎样才能留得住乡愁?
A:乡愁是一种记忆、一种认同、一种寄托,也是民族文化的凝聚力。留住乡愁,不仅要留住充满历史的老屋老院儿老建筑,还要留住鸡犬之声相闻的农村生活里最美好的东西。从根本上说,我们要达成这样的文化自觉和共识,关注文化生态,特别是农村文化生态,把静态的记录保护和活态的发展结合起来,既要记录历史,研究礼俗,分析生产,拍摄景观,并通过新媒体和新技术加强文化传播;还要进一步培育和激发乡土文化资源的内在活力,其中要有政府的决策和作为、村民的立场和力量、专家的研究和建议、公众的认识和参与,让乡愁不只是沉淀的记忆,更是充满生命力的常新的情感。
Q:在新农村建设和传统村落保护上,国外有什么先进经验可以借鉴?
A:新农村建设不是“有钱就盖房,没钱就刷墙”式的建设,而应是生产的发展,生活的提高,文化的涵养。特别是传统村落,其中的历史记忆、文化精神都非常可贵,它们蕴含在民居建筑、生产技艺、生活习俗当中,不能盲目地拆旧建新、弃旧用新,而应该从文化生态意义上保护好这些文化的内核和载体。
西方国家较早意识到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比如英国会原样保留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废墟式的建筑,法国会作修复与设计,意大利强调保护历史信息。还有1999年出台的《墨西哥宪章》,强调非正式流传下来的用于传统施工的经验和技术。这些理念和经验是有借鉴意义的,尤其传统村落保护,不能是静态博物馆式的保护,而要发展生产改善生活,让传统有所归依,所以保护过程中历史文化信息的提取、工艺资源的转化、民居建筑经验的复原发挥等都非常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也应当尽早出台《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条例》,纳入法制轨道加以规范和推进。
Q:“手工艺复兴”和传统村落保护是什么关系?
A:“手工艺复兴”是修复传统村落文化基因、涵养文化水土的一条重要渠道。传统村落埋藏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的种子,传统手工艺是一项重要的文化资源。从近十年我们在山东开展“手艺农村”课题的跟踪调研来看,传统手工艺的基础好,发展好,村民安居乐业,能让传统村落焕发新的生机。所以,传统村落的再造关键在内容,在进行内容发掘和补给的过程中,应当重视传统手艺的活态传承,因此我们也建议在手工艺资源丰富的传统村落实施“手工艺复兴计划”,修复文化,发展生产。
Q:这次新展“国瓷写意——潘鲁生当代艺术巡回展”在恭王府展览,是为了记住民艺研究的起点吗?
A:在恭王府学习和研究的日子,是我艺术发展经历上很重要的时期。当年在烟台召开的中国美术理论研讨会上,我有幸认识了王朝闻先生和邓福星先生,当时正逢国家重点项目《中国美术史》编辑部为各卷招收资料员,1986年底有幸被正式借调到中国艺术研究院,在编辑部原始美术卷做资料员。进入恭王府“打工”,也算是首批“北漂”吧。王朝闻先生是美学大家,我从小就读他写的《美学概论》,能和先生一起工作很荣幸。生活中的先生非常睿智,又很朴素。记得王老在威海跟我说,你要是做民间美术研究不可能一天就见效,要拿出铁杵磨成绣花针的奋斗精神,认准研究民间美术的大方向,来日方长,对民间美术的痴情定能得到可喜的回报。这段话一直鼓励着我对民艺的坚守。
Q:现代人谈起民艺,总是认为比艺术低一档?
A:一说文人艺术人们就认为是高雅的,民间艺术是工匠,一看很匠气。其实真正有造诣的艺术家,我们总称之为巨匠,是说两种文化的触合,比如齐白石,既传承文人艺术精神,又传习民间匠作意象,关键要找到内在最了不起的精气神。民艺也是一个造物体系,几千年历史,我们国家的器物系统很完整,很多器物沿用至今。重视民艺,也是延续和丰富我们的造物体系,不仅是实现经济新的发展,同时是寻找和延续陶瓷文化、丝绸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力。简言之,要当下生活,既延续传统,也勇于创新,创造具有中国意义的物质文明。
Q:民间艺术是从孩童时期就与我们相伴了吧?
A:民艺中的很多东西,它们看起来是“物”,但它们串接起的是“情”,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纽带。比如女孩子长大之后要学习女红,出嫁的时候除了母亲做的嫁妆,自己一定要做一套嫁衣,出嫁当天要用包袱布将崭新的被褥包起,四个角有意露出被褥的花格,用新娘亲手织就的长长的织花带将包袱扎紧。苗族现在依然有这样的传统。手工艺是有温度、有情感的,它就是生活。
Q:经过这么多年的乡村调研,目前,中国现在民艺是什么状况?
A:从当代发展看,我们国家在1950年代后开始重视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工艺美术的出口换外汇是国家的重要产业。到了改革开放初期,工艺美术产业进行了大的经济结构调整,很多传统手工艺逐步退出了这个舞台。当时的乡镇企业开始接手,民艺从工厂又回到了作坊,这种回归恰恰适合中国传统手工工艺美术的发展。
从我们“手艺农村”的调研情况看,目前相当比例的手工艺品是外贸订购,这里面存在公平贸易等具体的问题,但也说明我们的匠心巧作和全球化的生活理念是充分对接的,所以要加强对自己的文化、市场和生活的认识,发现和发挥好其中的魅力。现在社会上回归过去的生活方式是一种时尚,我们的民艺是非常重要的载体,比如剪纸、刺绣、年画、陶瓷等很多文化元素和样式,可以以本来的面貌融入当代生活,也可以和公共艺术、时尚服饰、休闲生活体验等结合在一起。国际间的竞争和发展,不仅要关注尖端和前沿,也要关注文化,就工艺美术来说,我们在国际上有传统、有优势、有发展潜力,这也是一种文化上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