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摩擦力
2015-09-10王秀丽
王秀丽
高中物理中的力学贯穿于整个物理学的始终,力学是整个高中物理的基础,它是重点也是难点。要想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学好力学,力学中的难点在于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受力分析的难点在于对摩擦力的分析。
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高中阶段重点分析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摩擦力这节课的重点是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及大小、方向的确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方向的判断,难点是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大小及方向的确定。我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猴子爬杆讲静摩擦力的概念,当猴子向上攀爬时,猴子相对于杆有向下的阻碍猴子发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个力就是杆对猴子的静摩擦力,当猴子沿杆下滑时,猴子相对于杆向下滑动,杆给猴子一个向上的阻碍猴子发生相对滑动的力,这个就是杆对猴子的滑动摩擦力。通过这个实例就可以轻松地讲解摩擦力的概念,同学们比较感兴趣,也比较易懂。
对于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我用层层递进的方式,把摩擦力产生的四个条件逐步引入。要想判断两接触面见间是否有摩擦力,先看接触面是否光滑,若接触面光滑,那么后三个条件就不用看了,两接触面间一定无摩擦力;若两接触面粗糙,再看两接触面间是否有接触,若两接触面不直接接触,后两个条件不用看了,两接触面间一定无摩擦力,再看第三个条件,两接触面间是否有压力,若两接触面间无正压力,另四个条件不用看了,两接触面间一定无摩擦力;若两接触面间有正压力,再看第四个条件两接触面是否有相对运动趋势或相对运动,若两接触面间无相对运动趋势或相对运动,两接触面间无摩擦力;若两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趋势或相对运动,说明这四个条件同时满足了,两接触面间一定有摩擦力,这就是摩擦力有无判断方法。
静摩擦力随沿相对运动趋势方向外力的变化而变化,它是一个范围量,只在零到最大静摩擦力之间变化,静摩擦力的大小我们通常根据而力平衡和牛顿运动定律求解。我在讲解静摩擦力方向之前,先教学生判断静摩擦力方向之前,先教学生判断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假设接触面光滑,看物体相对接触面向哪个方向运动,这个方向就是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比如,人在走路的时候,脚向后蹬,脚相对于地面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向后,地面给脚一个向前一个向前的静摩擦力,这个力就是人走路的动力;再如皮带运输机从低处往高处运输货物时,货物相对皮带有沿皮带斜向下的相对运动趋势,皮带给货物一个斜向上的静摩擦力,这个力是货物斜向上运输的动力。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表示为F滑=μFN,教学时一定要强调μ,μ是两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它无单位,与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的面积无关。不能说μ与F滑成正比,与FN成反比。应用F滑=μFN计算时,不能认为FN总与G相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相对”两字不能丢,相对运动是相对接触面来说的: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可以相反。比如,在水平地面上向右滑动的物体,受到地面对它的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向左,与运动的方向相反。再如,把一个小物块轻轻放在正在顺时针匀速转动的水平传送带上,小物块相对于传送带向右运动,传送带给小物块的滑动摩擦力向右,与小物块运动方向相同,小物块受的滑动摩擦力是小物块向右滑行的动力。
摩擦力是力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分析摩擦力的时候,容易产生以下误区。
误区一:误认为摩擦力一定是阻力。实际上摩擦力阻碍的是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还可能是动力。如,猴子向上爬杆时受的摩擦力就是动力;再如,人走路时受的摩擦力就是动力。
误区二;认为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静摩擦力的作用,受滑动摩擦力的物体一定是运动的。静摩擦力产生在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它们可能都运动,比如,汽车加速度前进时,相对于车厢静止的箱子,受到车厢对箱子向前的静摩擦力,箱子对车厢产生向后的静摩擦力;再如,人拉物体在水平面上向前运动时,地面对物体产生向后的滑动摩擦力,同时物体对静止的地面产生向前的滑动摩擦力的作用。
误区三:误认为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实际上,摩擦力与物体发生相对运动趋势方向或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还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在一条直线上。比如,轻轻放在正在运动的水平传送带上的小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就与小物块的运动方向相同;再如,放在绕固定竖直转轴转动的水平圆盘上的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时刻指向转轴与小物块的运动方向垂直,这个摩擦力提供小物块随圆盘一起转动的向心力。
误区四:认为物体间的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实际上,滑动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与物体间的正压力有关。在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一定情况下,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和最大静摩擦力越大,二静摩擦力的大小随物体间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的外力的变化而变化,当增大正压力时,静摩擦力不一定增大,可能不变。比如,我们用手拿啤酒瓶静止时,手对啤酒瓶的静摩擦力与啤酒瓶的垂力平衡。当我们增大手与啤酒瓶的静摩擦力不变,这始终与啤酒瓶的垂力平衡。
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从日常生活中实际例子出发,抓住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走出摩擦力的四个误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好力学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