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教学档案目标管理策略的研究
2015-09-10刘芳
刘芳
摘 要: 高校教学档案在学校占有重要位置,而目标管理的导向、激励、整合功能有助于高校教学档案工作顺利实施。目标管理已经被高校广泛运用。作者对高校教学档案目标管理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相关策略。
关键词: 教学档案 目标管理 高校
高校教学档案可以有效记载学习的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工作,档案以真实的文字、图表及声像记录学校历史,更能准确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水平,因此,高校教学档案的管理工作要受到重视,要明确目标管理,制定相关策略。
一、针对我国高校教学档案目标管理的分析
(一)制订的方案不合理,目标不明确。
尽管教育方针不断改变,科技不断进步,但是管理高校教学档案仍是每个学校的重要工作。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影响每个学校的发展。但是,我国高校教学档案的管理仍存在问题,目标不明确,缺乏正确的管理理念,管理水平比较落后,这导致我国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很难提高[1]。
(二)高校教学档案的分散性、复杂性。
我国高校教学档案的来源比较分散,分布比较广泛,没有完整的系统性,上级下发的材料多数分散在各个部门及教师、学生的手里,没有一个完整的归纳,使得教学档案的归纳有压力,具有一定难度。而且,教学档案由于计划多,方案多,因此范围广,内容复杂,档案管理人员难以单独胜任这份工作。
(三)高校教学档案具有动态性和特殊性。
教育在不断发展,因此,教育文件也在不断产生,这就造成档案的动态性形成,使得每个学期都有许多档案产生,但是归纳档案的工作又不能与教学工作同时完成。这就造成它的独特性,在一定程度上,教学档案可以在学校通用,从而使每个学校都可以交流教学管理方案,丰富教学成果,使高校教学档案具有特殊性。
二、高校教学档案目标管理的重要性
高校教学档案是每个学校在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的真实写照,具有很好的保存价值,它是每个教学工作者辛勤的汗水和智慧的结晶而得来的,是学生求知与探索的真实记录。教学档案反映了教学工作、教学实践、教学活动等一系到过程,是每个教学环节的重要依据,它标志着每个学校的教学成果。教学档案是衡量每个学校的教学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它在学校的各个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2]。
三、针对我国高校教学档案目标管理提出的策略
(一)科学的管理教学档案,加强目标管理制度。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高校教学档案的管理可以运用科技管理,运用电脑技术,对教学档案进行归纳管理,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和手段编制《档案目标索引》,遵循教学档案的规律性和逻辑性。
与一般的管理方式不同,目标管理有独特之处,它可以合理组织档案管理,制定相应策略,在明确目标管理后,遇到重大问题时可以快速有效解决,从而有助于预定目标的实现。由于教学档案涉及范围广、内容复杂,因此要加强档案的管理工作,积极推行目标任务责任制,把教学档案目标任务落实到每一个工作环节当中,制定相关约定,让档案管理工作者能够认真并对其负责。同时,要制定工作报告制度,明确各单位的要求,并能够准确实现目标。要随时随地地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改正。
(二)增强档案意识,加强档案工作的领导。
由于档案的涉及范围广、内容多,因此,学校领导要改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档案观念,加强对档案管理者的工作要求。学校要通过各种途径宣传《档案法》等相应法规。学校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让教学档案发挥其作用。学校要建立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组,提高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速度和质量。学校要提出目标建议、落实工作目标、制订工作方案、建立工作制度等[3]。
(三)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档案管理工作能否有效完成,取决于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高低。因此,就要加强培养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使其形成正确的思想工作观念。档案工作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工作技能,而且要充分了解教学档案,使其在管理方式上有所改变,档案管理人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储存功能。同时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者的培训,拓展其知识面和思维,使其提升业务水平和管理技能。
(四)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
档案的收集整理是一项复杂、繁琐的工作,这会使工作人员感到辛苦,而忽视其重要性,在整理档案时使其资料不完整,从而影响教学改革工作。因此,必须加强工作人员的意识,使管理工作者对档案有一定认识,充分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为档案管理工作做好基础。
四、结语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深化,国家对高校档案的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视。科技的进步也使得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更加简单、方便。如果要更好地完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就要加强档案管理工作者的职业意识,培养其对档案管理的责任观念,这样才能使档案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朱春瑜.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教学档案的科学管理[J].现代管理科学,2012(7):23-45.
[2]范建萍,陈重阳.高校教学档案的特点及管理改革[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78-90.
[3]李翔媛.关于加强高校教学档案建设的思考[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9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