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成长三要素:尊重、信赖、欣赏
2015-09-10徐德培
徐德培
前几年,我所在的民办学校分批撤出公办教师,民办教师比例迅速增加,并且多为刚毕业或毕业不久的青年教师。于是,青年教师的培养,成了学校非常迫切的重要工作。在近几年培养青年教师的工作实践中,笔者深切感受到,尊重、信赖、欣赏是青年教师成长的三要素。
一、尊重是青年教师成长的土壤
青年教师刚来到学校,就像一粒种子飘到某地,首先需要合适的土壤供他生根发芽,而这合适的土壤,就是尊重。尊重个性,让教师感受到新集体的亲切与宽容。尊重习惯,让青年教师享受到新集体的关爱与包容。尊重个人经历,无论你来自城市还是山区,无论你出自“豪门”还是“寒门”,一经录用,就只重能力,不问是否名校“出身”,一律同等对待,给教师一个平等自由的工作氛围。尊重所教学科,无论是主科还是所谓副科,都是学校所需要的人才,都会得到同样的重视,同样的学习机会,同样的晋升机会。学校领导常说,从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来说,本没有主科、副科之分;从学生的个性培养来说,一些人眼中的副科,恰恰就是一部分学生的主科。一个前几年刚进校的历史研究生,在充满尊重氛围的新集体中,刻苦钻研,努力工作,很快在扬州市优质课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
二、信赖是青年教师成长的空气
俗话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在青年教师的使用上,往往会出现过分谨慎,不敢重用的倾向,认为青年教师缺乏经验,会把事情办砸。其实,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经验可以让人少吃苦,少走弯路,少失败。但经验也可以束缚人的思维,禁锢人的创造力,错失成功的机会。我们应当明白:经验是人实践的结晶,不给他实践的机会,经验就无从积累。我们学校,由于教师分流量比较大,老教师把关毕业班的老规矩被迫打破,这倒成了青年教师成长的天赐良机。一批青年教师,直接从初二上初三,毕业两三年就成了学校的顶梁柱。实践证明,学校领导的信赖,很快转化成他们的自我压力,为了不辜负学校的信任,不成为误人子弟的庸师,“信赖”成了他们心中的一团火,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工作热情。工作中他们努力扬长补短,一方面,虚心求教老教师,另一方面,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使学校的办学水平一路提升,引来社会惊讶的目光。人们从这一现象得到启示:怀疑会窒息人才,信赖能催生奇迹。
三、欣赏是青年教师成长的阳光
为了加快新教师成长的步伐,我曾集中一段时间跟踪听课。新教师的课堂教学,既有瑕疵之处,也有闪光之点,如同一片土地既有庄稼,也有野草。如果我们的目光聚焦于野草,拔除野草之后,剩下的庄稼较为稀疏,在阳光、空气充裕之处,野草还会乘虚而入,“春风吹又生”。如果我们把主要精力放在培植庄稼上,庄稼茂盛之后,野草争不到阳光,争不到水分、肥料,争不到新鲜空气,就会萎缩、枯死,最终拱手让出它的地盘,收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于是,我带着搜寻课堂教学闪光之处的心态走进新教师的课堂。从上课礼仪到导入新课,从教师讲解到课堂提问,从探索活动到练习反馈,从巩固、小结到布置作业,我一直聚精会神地捕捉课堂精彩的瞬间,不时地用满意的微笑鼓励新教师。课后评课时,以平等讨论的口吻与新教师交谈,首先充分肯定课堂教学的成功之处,闪光之处,精彩之处,再听听他们的自我反思。当然,对那些“繁殖力极强”、容易蔓延的如同“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缺点,要郑重提出,对那些容易“凝固”成不良习惯的缺点,要趁着它未“凝固”定型时,委婉地提出,而对于那些无碍大局的、由于缺乏经验而造成的成长中的缺点,可以先忽略,不必提及,待教学经验逐步积累便会“不治而愈”。总之,欣赏教师课堂教学中爆出的精彩,成了我评课的基调。
蒋老师,刚毕业于师范大学物理系,在学校任教初二物理。开学第二周,我就去听了她的课。那节课她讲的是“声音的特性(1)”。学生刚坐定,一股细腻动人、朴实无华、宁静安逸的乐曲声如林间清泉般在教室里流淌开来,原来蒋老师在播放轻盈柔美的贝多芬名作《田园》。学生完全沉浸在美妙的牧歌和民间舞曲的旋律之中,随着音量调节得越来越弱,大家体验到声音大小的变化,教师便顺利引入声音的特性之一——响度的概念。面对如此新颖别致的新课导入,我心中一阵惊喜,向蒋老师投去欣赏的目光。蒋老师脸上掠过一丝得意的神情,教学语言更加流畅起来,教态更加轻松起来。课后与蒋老师交换意见时,我对她新课导入的设计赞赏有加,用播放音乐导入新课,已经很有新意;选用大师贝多芬的“田园”来播放,就更加凸显教师的个人修养与备课时的良苦用心。学生在跟随教师步入知识殿堂的同时,也得到美的享受,让灵魂得到艺术的滋润。
看来,听课者欣赏的目光聚焦到哪里,哪里就会绽放出更多的美丽。时隔几日,我再次走进蒋老师的课堂,课题是“令人厌烦的噪音”。看得出,蒋老师在被我表扬过的新课导入这个环节上,依然狠下了工夫。她用录音设备录制好平常生活中的音乐与噪声,开始上课时放给学生听,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什么声音使人愉悦,什么声音令人厌烦,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跟随老师游走在追寻科学的道路上。于是,接下来的内容,噪音的产生,噪音的防止,便成了学生主动探究的问题。
(作者单位:江苏扬州市江都国际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