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微信公众平台建设与应用的实践研究

2015-09-10许春益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15年10期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

许春益

摘 要:作者积极探索微信思维与学校工作的融合之道,提出了学校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的三大机制(动力机制、人力机制和运行机制)和四条策略(主动推送、拓展空间、多维展示、服务细微)。并在建设过程中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强调用户体验,强调内容为先,通过研究实践取得了良好成效,改善了学校现有的管理,拓展了家校沟通平台,提高了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微信思维;建设应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20-0087-05

一、学校工作在微信平台应用的研究综述

日前,微信官方发布了一本名为《微信思维》的书,其中讲到了微信思维的几大特点:(1)用户至上,注重用户体验;(2)微信是与客户沟通的平台;(3)“参与感”,与用户互动,有参与用户更有存在感;(4)连接,尽可能减少一切中间环节,从而一步到位;(5)微信是“强关系”。

那么在教育行业,利用微信又能给我们带来哪些改变呢?我们是否可以探索微信思维与学校工作的融合之道,探索利用微信的特点及各项功能来改善现有的管理,拓展家校沟通平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建立一个深受教师家长学生爱看、爱点赞、爱转发的校园网络文化优质平台呢?

1.学校工作在微信平台上的应用现状

微信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智能手机的普及。各商家看到了其中的商业价值,纷纷建立各自的微信账号,通过微信账号宣传最新产品,宣传各自的商业活动,建立固定的客户群。

在教育行业,微信的应用也风生水起,大家纷纷注册微信公众号,往往一个学校会注册多个公众号。有的侧重德育,有的侧重管理,有的侧重少先队。但最终应用的情况都不理想。有的学校只是简单地把新闻推送给用户,微信在教育教学管理当中的应用停留在非常低的层次。

(1)信息内容单一

目前学校使用微信平台主要集中在把学校校园网上的新闻通过重新编辑,再次推送给用户。这些信息在校园网上都有,用户群也可以通过校园网浏览相关信息,而且通过校园网可以查看学校更多的信息。因此通过微信传播的信息内容显得非常单一,不能引起用户的兴趣,不能给用户带来很大的方便。

(2)应用形式单一

以单向推送为主,缺少与客户之间的互动沟通。无法了解用户的实际需求,无法进入深入的应用研究,只是简单的信息二次发送而已。用户不能自主选择想了解的信息,以被动接受为主,用户的参与度少,其需求也就少了。所推送的信息内容也不一定为用户所喜欢,久而久之用户就很少来关注该微信公众号了。

(3)管理力量单一

主要由某一个人负责,缺少各项管理制度,缺少协同作战,缺少团队合作。微信很难在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微信公共平台的推广应用需要教育教学管理各个部门参与,绝非一人所能为。它需要一个团队协同作战,需要一个科学的规划,需要一个创新的工作思路才能推动其应用。

2.建立微信平台的意义

(1)适应现阶段的宣传模式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群体的扩大,微信功能的多元化,利用微信进行自身宣传,与用户交流沟通的应用越来越多,成为新兴的传播模式。在教育行业,越来越多的学校申请了微信公众号,建立了本校的用户群,通过微信平台向家长、学生、教师推送信息、交流沟通,成为现阶段一种学校宣传教育的模式。

(2)加强学校沟通需要

通过微信公共平台可以将发生的一些重要新闻动态,第一时间推送到教师家长的手机上,让大家能够及时了解学校取得的最新成果,从而增加教师家长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可以成为学校上下级在线互动沟通的好桥梁,可以提升教师家长的存在感,较之简报、网站、邮箱等平台也更及时有效。

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学校发展的思想、理念、决策等信息,可以提高教师家长对学校的认知度,增强学校的透明度,对学校文化的传播和建设有极大的助力作用。

(3)提升学校管理效能

学校微信平台的用户主要有四种:分别是教师、学生、家长、教育界人士。每类用户需求有交叉部分,也有各自独立部分。通过微信平台的信息推送功能,发送关键字获取信息,程序开发与原有系统数据共享后基本上能满足用户的大部分需求。我们可以发挥微信在手机端的运行优势,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提高师生及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交流。

二、学校微信平台的建设与应用

1.三大机制:学校微信平台建设的前提

(1)动力机制

微信作为一种传媒载体,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必要补充。应充分挖掘微信平台所带来的学校管理方式的改变和学校文化氛围的改变。学校领导中层干部及老师们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不论是行政支持力度,还是在各管理部门的应用方面以及学科教师应用方面,大家的积极性都非常高。凭借多年利用校园网络开展学校管理及教育教学工作所积累的经验,老师们正在逐步适应利用微信开展各项工作这一模式。

(2)人力机制

微信平台的开展需要各方面协同工作,绝非一人一部门能所为。为保证微信平台的有效运行,我们制定了《学校微信公众平台栏目分工安排》,明确了各个部门的工作内容、工作目标、负责人。通过制度的形式进一步确保微信平台的顺利运行。

随后我们又撰写了《学校微信平台家长操作手册》,通过该手册告诉家长在微信平台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资料是可以获取的,提高了家长使用微信平台的效率。

(3)运作机制

整体设计

校长室负责整体设计,确定需要通过微信传播的范围,由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教导处、大队部、总务处协同完成。由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负责前期的申请认证工作,二期的程序开发以及对用户的管理工作。各个部门结合自身工作定期开展研讨,确保微信平台的有效利用。

考核奖励

为确保微信平台能开创性地高效运行,我们还针对各栏目的团队进行定期考核,对考核优秀的团队进行奖励,形成互相激励机制,打造团队精神。在一个新事物面前,老师们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广发英雄帖

为吸收广大用户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家长的意见,在每学期家长会的问卷调查,我们都有栏目针对微信的使用进行用户调查,收集到了大量的反馈信息,为微信平台的创新应用提供了数据基础。

制度保障

为确保微信平台的快速推进应用,我们制定了《学校微信平台家长使用手册》,强有力地保障了微信平台的推进应用。

有了制度的保驾护航,各项工作才能顺利地开展起来,才能形成良好的运作机制。各部门既有互相竞争又有互相合作,共同推进微信平台在学校各领域的应用。

三、四条策略:学校微信公众平台建设重点

1.主动推送

主动推送信息内容要把握两个原则:一是推送信息要有前瞻性,例如:针对开学前各报纸报道的开学综合症,学校主动发送信息告诉家长可以采取科学的方式、方法。二是推送信息要有交互,不能是单向信息推送。要让更多教师、家长和学生都参与其中,形成主人翁精神,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1)前瞻性信息推送

义务教育阶段的对象决定了学校很多教育工作要做在前面。传统的发纸质通知、打电话、发邮箱、发公告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

例如:假期结束,“马上就要开学了,家长们,对于新学期,您对您的孩子在校有什么新的期待吗?您对于教师的教学活动、课堂内外的班级活动是否有更好的建议或是金点子可以发送给我们。感谢您的每一份贡献,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了孩子更美好的明天。”这样一条小小的信息,却是一次次有效的互动交流。很多家长不仅会觉得贴心温暖,更会觉得能够参与学校的共同建设中,能够参与到孩子们的学习活动中。新的家校互动不能停留在问题反馈上,而是要时时保持链接,保持有效互动。

(2)交互式信息推送

又例如:“同学们,学校将采用自主选课系统。你对该校级选课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吗?在你心中有其他更好的课程主题期待吗?”通过这些不断的互动方式,拉近了学校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社团自主选课和学校社团课程建设当中来。

2.拓展空间

(1)从个人到群体

教育离不开家长和教师的合力。目前对孩子的教育受时间空间约束大,家长不完全了解孩子在校的各种情况,因此在家也不能很好地对孩子开展有效的教育,教师和家长之间缺少一个共享的空间,而微信为德育教育提供了这样一个空间。

光荣升旗手、每月之星、各类争章活动,这些传统的教育活动都可以通过微信扩大传播范围,让更多的家长了解到孩子的成长情况,了解到孩子的优缺点。有了这些信息资料,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沟通才能有针对性,才会碰撞出教育智慧的火花。良好的沟通合作极大地改善了教师、家长、学生三者的关系,形成了共赢的局面。

针对特殊的教育案例,教师和家长及教育同行还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展开讨论,这也是一次很好的德育研讨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促进了沟通交流,达成了共识,拓宽了德育思路,推动了德育教育的发展。

让更多的人参与学校教育要把握以下两个原则:一是要以正面教育为主,讨论的主题案例以学生向好的方面发展为主。光荣升旗手、每月之星这些信息都要有相关的个人近期介绍,介绍他们为什么被评上光荣升旗手等。二是要有专家引领,要吸收家长、教师及教育同行的教育意见,充分发挥家长资源,发挥专家引领作用,促进学校德育教育的发展。

(2)从教室到家庭

教育不要局限在教室,我们完全可以拓展到家庭。如何把教室拓展到家庭,利用微信平台的微课教育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微课在教育领域的作用还没有发挥出来。其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微课资源缺少,二是缺少好的传播途径。学校正在采用项目负责制建设微课资源库,把各个学科、德育工作、少先队工作当中最能发挥微课长处的知识点罗列出来,各学科各部门老师完成分工。每学期进行微课设计制作比赛,通过比赛收集优质的微课资源。然后通过技术手段,把微课内容通过手机微信推送给用户。各个用户还可以对微课设计、制作、内容方面提出各种意见,进一步促进微课资源库整体质量的提升,更好地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

制作手机端微课视频要把握两个原则:一是作品必须要“精”。宁可没有也不能滥竽充数,要让家长看了又看,爱不释手。二是作品必须要有“趣”。趣味性是微课资源的生命力,有趣的微课资源才能受用户的欢迎。

(3)从教师到专家

随着学校微信平台影响力的扩大,吸引了来自浙江大学的专家学者。针对教育现象的交流讨论有了专家的引领,教育研讨的氛围更好了,教师家长得到的启发更多了。结合学校名人进校园活动,我们把更多内容通过微信平台介绍给了全体家长,增强了学校微信平台的影响力和实效性。

3.多维展示

(1)从单一到多样

学生的作品可以在微信公众平台推送。例如,有些班级的学生编写的小课题研究。学生自己制作的研究小报,能够让老师家长都看到,并可以得到有效的反馈。这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个强有力的支持和鼓励。更有趣的是这样的小报不是纸质的报纸,而是新媒体的报纸,可以整合音频、视频等各种元素!

学生的美术作品、音乐类表演、电脑作品等等,都可以通过微信传播给关心孩子成长的家长。例如,学校每年的艺术节会有大量的学生作品。传统的展出方式局限在校内,只有少部分家长会到学校参观。当我们把学生的美术作品通过微信及时发送给全体家长,受到了家长们的欢迎。

学生作品较多,如何搭建展示学生作品的平台?在整个搭建过程要把握两个原则:一是全体性。有些学生擅长画画,有些学生擅长唱歌跳舞。我们把学生最擅长的作品展示给用户,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有作品。二是交互性。学生的作品展示不应该是静态展示,应该是交互性的。用户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发表意见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素养。

(2)从被动到主动

学校微信平台提供了校园实用信息、办事规章查询等功能,增加了用户使用黏性。利用关键字信息库,用户可以主动获取各类信息。

学校微信平台内容贴近各类用户,用户的关注度也变得更主动了,各种交流发言变得更积极了,用户积极参与由微信发起的各项活动,微信成为活动组织的聚集地。

学校各项工作也更加积极主动,各项工作提前布置,活动环节考虑得更加周到,更受教师和家长的欢迎。例如,针对开学前的厌学症状,学校主动发消息给家长,告知家长正确的教育方法,深受家长欢迎。

(3)从平面到立体

传统的通知都采用纸质通知,学生带回家给家长。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微信平台直接将文字、图片、视频、声音的信息发送给家长。例如,全体学生对家长教师的新年祝福视频,我们就通过微信平台发送给家长,家长收到这样的视频祝福非常感动,这也是一次非常有效的教育活动。整个信息传播从平台到立体,用户的体验更深,效果更明显。

4.服务细微

(1)关键字提炼

微信有个功能叫做“根据关键字推送信息”,我们可以在学校办事咨询方面做些工作。在学校办事咨询方面,我们可以不断积累关键字。例如:输入“请假”,弹出请假的信息,图文并茂一看就懂。可以有老师请假,也可以有学生请假。输入“开学”,学生就可以查看相关开学安排。

关键字信息的提炼需要发动老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他们是使用的主体。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大家的需求,逐步建立关键字库。有了关键字库以后,我们还要把这些信息通过微信平台告诉用户,让其了解最新的关键字库信息。

关键字的提取要把握两个原则:一是关键字信息是用户使用频率最高的信息。例如“请假”、“电话”、“争章”等。二是关键字不能太长,要方便用户记忆。三是与关键字配套的信息更新要及时。例如“2015评优”、“2015放假”等。

(2)缴费服务

学生在校午餐费用由银行统一扣款,但由于各种原因,经常有不少的学生扣款不成功,给班主任和家长带来了不便,我们正在尝试通过微信支付,让扣款不成功的学生家长,通过微信支付学生午餐费用。对损坏物品的赔偿费用、相关小额费用等都可以通过微信支付,提高了工作效率。

(3)问卷调查

学校每学期都要进行一次家长问卷调查,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家长的需求,收集家长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传统的纸质问卷给学校老师带来很大的工作量,统计数据也有出入。我们借助第三方软件平台实现了通过手机微信登录调查问卷,家长可以直接用手机在家长会前就完成填写,统计数据即时生成,效率更高、数据更加准确。

四、学校微信平台应用带来的改变

1.学校管理的方式在变

从最早的纸质通知发展到每个办公室一部电话,到每人一台计算机,到校园网站,到智能手机和微信平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模式逐步发生改变。随着智能手机的进一步普及,应用会越来越多地从电脑转向手机,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提炼应用,把用户最关心的信息以最方便的方式告诉用户。把现有的各类信息,经过提取精炼,把一部分最适合手机微信平台应用的信息转移到通过手机微信平台实现。在沟通交流方式方面、对外宣传服务途径方面、单位业务建设思路方面、教师成长培养模式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沟通互动的方式在变

学校微信平台目前有1700多人关注,大部分都是家长。通过微信关注学校教育教学情况的人次也越来越多。家长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实时查看校园公告、校园新闻,可以与家校通平台绑定,查看班内公告、查询课表、作业信息、家校联系单、作息时间等。

通过发送关键字提取信息的人次也越来越多。发送“2014寒假”即可收到放假时间及相关要求等。发送“2015开学”即可收到2015开学相关要求和时间。发送“2015读书节”,即可了解到学校2015读书节相关活动资料。家长、老师、学生获取资料的途径、沟通互动的方式在悄悄地发生改变。

利用微信平台把学生的各类作品推送给用户群,一是可以向更多的人展示学生作品,拓展了宣传的范围,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关心孩子,了解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二是拓展了学生的展示舞台,利用微信及时性的特点,把学生作品推向家长、推向社会,并接受用户的评价,形成了一个良性的沟通互动氛围,帮助家长和老师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通过这一系列的改变,家长、教师的理念也悄悄在改变。

3.学校教育的群体在变

利用微信开展学校教育已经逐步被班主任老师所接受,他们把光荣升旗手的名单、每月之星的介绍、各项争章活动、各项评优活动结果、各类教育智慧故事、各种好习惯培养经验介绍等相关信息通过微信发给家长,家长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利用微信的网络优势拉近了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距离,把更多的家长引入到学校教育工作中来。学校德育教育的群体在不断壮大,利用微信的朋友圈分享功能,让更多的人正确认识到学校的德育工作,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在这个过程中也得到了学习和教育,通过彼此间不断的沟通,共同促进了孩子的发展,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质。

4.学校的服务模式在变

以往很多学校的通知一般采用电话通知或书面通知,现在可以通过微信推送和输入关键字提取功能实现。一是扩大了通知内容范围。以前不会在开学前发通知,有关开学前心里准备等事宜也都不会去通知。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微信及时把这样的通知发送给家长们。二是方便了接收者,让用户能方便快速地接收到各类有用信息。

“请假、评优评先、校服、2015读书节、作息时间、放假、2015值班、3月每月之星、第1周光荣升旗手、争章、电话、新生入学”这些关键字所对应的信息提取,方便了老师、学生及家长,提高了工作效率。随着进一步的实践应用研究,还将提炼出更多的关键字信息,把学校各项服务工作做到实处,学校服务教师、学生、家长的模式在悄悄发生改变。

5.教学资源收集和传播的方式在变

传统教学资源收集主要是通过老师组内审核,把优质的资源上传网络,教师通过电脑在线或下载查看学习。随着时间的推移,资源库越建越多,但最终的资源利用率都不高。一是因为资源太多,质量参差不齐,教师很难为己所用。二是因为资源更新慢,教师无法获取最新的教育教学资源。

通过微信可以把教师撰写的优质教育智慧经验、教学心得、制作的微课内容上传到微信平台。也可以把最前沿的教育理念、教学资源带给老师。通过微信让老师参与讨论,把别人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让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能用起来。在不断的学习修改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了提高。教师收集资料更加方便,资源的利用率更高了。

6.文化氛围的改变

(1)教师意识在变

把微信引入学校各项管理工作当中,引入学校德育教育、教师发展当中,最大的收获是改变了教师的理念,营造了利用新技术改变原有教育教学及管理方法的文化氛围。很多学校没法把微信很好地利用起来,最重要的原因是没有这样的文化氛围。老师们不愿意去用,家长不愿意去用,都嫌麻烦。

在学校微信平台的建设应用过程中,我们逐步拓展,把那些老师们最需要的、家长们最关心的内容先用起来。例如,家长关心孩子的成长,学校就把孩子的各类作品发上去,这不仅引来了爸爸妈妈,还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长辈也引来了。家长看到了孩子的成长也看到了孩子的不足。家长浏览人次越来越多,并对微信平台的应用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促进了学校微信平台的进步和发展。

(2)家长意识在变

目前的家长大都是70后,他们不是互联网的“原住民”。随着学校微信平台的频繁应用,通过学校微信平台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逐渐被家长所接受。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更加频繁、紧密,效果也更加明显。

家长改变的不仅仅是利用互联网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方面也变得越来越科学,对待孩子的态度变得越来越有耐心,教育孩子的效果更加明显。

(3)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学校内涵发展也是一种特色发展,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内驱力。学校微信平台促进并丰富了学校内涵发展。通过把微信平台引入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了与家长的沟通,拉近了与家长距离,让更多的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拓展了学校的宣传空间,多维度展示了学生学习成果。拓展了学校的服务职能,变被动为主动,工作效率提高了,家长满意度也高了。

五、结论与思考

微信作为腾讯公司的拳头产品,其各项功能在不断地完善,客户端的自由度也越来越大,随着智能手机的进一步普及,给予手机客户端的服务将会越来越多。学校利用微信进行教育教学管理的探索,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进步,也给传统教育领域带来了变革。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周蕾.微信广告传播力研究[J].东南传播,2012(1).

[3]百度百科.微信[EB/OL].http://baike.baidu.cn/view/ 5117297.htm.

[4]百度百科.微信公众平台[EB/OL].http://baike.baidu. cn/view/9212662.htm.

[5]唐绪军.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No.4(2013)[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6]王瑶.微信与微传播[J].传媒观察,2013(2):39-41.

(编辑:李晓萍)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平台
传统媒体使用微信平台推送的价值选择研究
高校学报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的SWOT分析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综合素质社团建设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阅读推广案例研究
试析高校应用微信公众平台的问题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