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区域录播共享机制 促进教育资源城乡均衡
2015-09-10郤云江许海燕
郤云江 许海燕
摘 要:教育信息化建设,资源共享是关键。杭州市西湖区通过实施录播教室建设,借助一键录播的功能,实现了无干扰的课堂教学实录,对于实施教师课堂教学自我诊断,强化集体研磨,提高教学技能具有极强的辅助效能。通过实施区域录播系统部署,有效汇集了各校的优秀教育教学视频资源,促进了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借助这一平台,打破了地域和时空限制,为西湖区“紧密型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和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录播系统;共享机制;教育均衡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20-0016-04
杭州市西湖区属城乡二元结构区,如何促进城乡均衡发展、保障教育公平是西湖教育发展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杭州市西湖区录播系统的区域一体化部署及录播共享机制的有效建立,成为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的一个支点。那么技术是如何实现支撑教师专业发展,破解时空界限,架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通途,助力城乡教师共发展的呢?
一、区域性一体化录播系统的需求分析
教育信息化要聚焦到教育教学上,其核心在于促进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要实现这种融合,必须寻找到一个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需求相合适的交叉点。随着对教育资源及教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课堂教学视频研究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全自动录播系统的出现,使得课堂教学视频化更加便捷有效,且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为教育资源的获取和呈现提供了新的途径。全自动录播系统也为课堂教学视频的积累与处理提供了便捷的通道。
笔者认为,开展这方面研究需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
1.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迫切需求
当前,义务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由数量增长转移到质量提高和优质教育共享上来。2005年5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2010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要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其重点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快缩小城乡差距,以期实现义务教育的城乡均衡发展。
《杭州市西湖区教育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同样把促进公平,实现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作为未来一个时期本地区教育发展的重点。
2.顺应西湖区教育改革发展形势的要求
西湖区属于城乡二元结构区,区内现有各级各类幼儿园76所、小学24所、中学17所。西湖教育经过十余年的跨越式发展,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2013年通过了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的评估验收,但区域内部义务教育依然不够均衡,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差距仍然较大。
2010年,为实现城乡教育同步发展,我们推出了“紧密型城乡教育共同体”的创新性举措,力求通过名校和城郊学校的捆绑式发展、捆绑式考评来实现学校的共同发展。要使这样的创新举措切实发挥作用,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是保障。
3.符合信息化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要在未来十年内真正做到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西湖区将“信息化带动战略”作为实现“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重要战略之一,提出进一步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全面开启“以教育信息化助力西湖区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强教之路。
二、核心概念界定
录播系统:所谓“录播系统”,包含三个层面的含义,首先是“录”,其次是“播”,最后是构建视频资源管理和共享平台,实现视频资源的点播和再应用。
共享机制:运用共享的思想,建设共享的系统,组织在其组成、功能、机制上对共有、共存、共同主动追求的长效机制。
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是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素材等各种可被利用的条件,通常包括教材、案例、影视、图片、课件,也包括教师资源、教具、基础设施及教学材料、教学环境和教学后援系统等。
三、区域性一体化录播系统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开展区域录播系统的构建与运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研究价值:
(1)研究有效的布点建设机制
激发学校建设应用积极性;构建合理的建设保障措施,提升录播教室投入绩效的举措。
(2)研究提升应用能力的策略
强化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促进教师依托技术改变教学结构,提升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
(3)研究促进资源建设的措施
构建区域本土性、特色性的课堂教学优质资源;合理建构资源的汇总、呈现、应用、评价等促进措施,汇聚资源共享智慧。
(4)研究全区资源共享的机制
重视城乡共享机制的建立;研究借助于网络平台,打破了时空界限,依托录播系统建设,实施基于网络的远程教学观摩活动,把网络真正变成一个空中大课堂。同时,以“紧密型城乡教育共同体”学校为研究重点,依托区域层面的录播共享系统、互动课堂展示平台和资源共建共享平台,促进城乡学校的协同管理和协同教研,提升了城乡学校的统筹发展。
开展此项研究,着力聚焦于城乡教育资源共享的主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价值:
(1)理论价值
进一步丰富了城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理论。基于全区城乡教育信息化发展,结合录播系统的建设,依托教育理论研究的新进展,进一步探索“资源共享机制的构建”,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这一基于实践的教育发展理论研究,将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出一定的理论贡献。
(2)实践价值
提供城乡教育资源共享路径的实践应用指南:
第一,项目将关注区域层面,即如何构建“录播教室”建设标准以及布点推进策略。
第二,探索学校建设录播教室后,区域如何实现视频资源、网上资源的整合研究,提出一套城乡教育资源共享的新思路。
第三,将从校际协作组出发,研究个体学校在实施录播系统工作中,对教师成长、课堂增效、教师交流等多方面产生的影响。
(3)延伸价值
具有潜在的推广应用价值。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的广大地区都将普遍面临城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难题。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将为其它地区推进录播系统的建设,探索城乡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提供借鉴。
四、区域录播系统的构建与运作的主要实践
1.录播教室布点与建设的研究
⑴全区录播室布点
我区录播室建设经历两个阶段,一是试点阶段,二是自主申报统一建设阶段。我们坚持试点先行。2011年,结合省教研室附小改扩建工程,教育局在该校建设了第一个全自动高清录播教室,并成立了学校的视频课程资源中心。
2012年,以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学校为主体,实施了第一轮全自动录播教室建设。操作时执行三项原则:一是主动性原则,布点学校应有积极性并作为责任主体;二是统筹性原则,优先保障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学校,合理实施地区共享;三是保障性原则,教育局采取以奖代拨形式给予经费保障。经审核,筛选确定了第一轮13个布点建设学校。
同时制定并下发了《西湖区教育系统录播教室配置标准》,召开了录播教室布点建设学校现场会。
2013年至2014年,随着大家对录播系统认识的深入,教育局根据学校的需要和积极性实施了第二、三轮全自动录播教室的建设,截止至2014年底,全区已有80%的校区完成布点。
⑵录播教室建设的标准与质量
为了确保录播室的使用效果,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录播配置最低要求,并以此为基本标准,结合学校特色发展需求,形成各校的录播教室建设思路。同时,我们积极协调采购管理部门,确定规范而科学的招标形式,保证获得质量优、价格合理的产品。此外,在建设过程中,我们保持与中标单位的沟通与协调,及时反馈学校集中反映的问题,配合其进行调试,保证录播室的建设质量。
2.优质视频资源的获取途径与应用研究
依托录播系统建设,可以将优质、经典的课例及时上传到平台,供全区教师进行研究借鉴;通过建立完善的获取与应用体系,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一种制度,让更多优秀课堂教学资源发挥最大功效。
根据录播资源的特点,我们建设了区视频资源网——汇智网。汇智网作为区域录播共享系统,将各个学校的录播资源汇聚在一起,并实现以下三大功能:一是能实时在线观看各个学校正在录播的课程;二是汇聚各个学校录播的优质资源,将好的视频保存到区服务器上,永久向全区开放,并可随时点播;三是允许对资源的再度评价,实现对整节课的点评、上课各环节的点评,或按时间点进行点评,并与视频同步。
随着西湖区录播教室的增多和完善,我们还将借助于西湖教育网络平台,专门建设一个录播区域共享平台,以期使平台形成资源库,更好地提升依托信息化优势的区域协同管理和协同教研。
3.关于录播应用推广的研究
录播应用的推广是录播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实用价值的关键,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⑴树立典型,注重宣传
以学军小学建设的过程作为典型,该校在建设录播室的过程中,积极与中标单位配合,寻找出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取得了最佳的录播效果,也协助企业提升了技术水平。
以十三中教育集团的应用宣传模式作为典型,该校通过教研组评比、公共场合播放录播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广大师生及家长对录播有了更深的认识。
⑵召开录播系统教学应用现场会
近几年,通过召开标准解读、现场听课、经验介绍、专家论坛等形式的五次教学应用推进会,增进了学校对录播建设标准、建设要求及应用考核等的了解,扩大了录播的影响;同时借助此系统开展协同教研活动,更好地促进了教学研究。
⑶制定考核方案
一是对学校的应用考核,如:直播预告开课量、视频资源上传量、录播教室共享应用量等。二是汇智网应用考评方案,主要包括:根据点击观看量、评论量,颁发开课证明;实施基于视频有效切片、微格化、精细化处理的精品课堂评比推介;依据继续教育听课量,提供非本校听课节数认可;开展网络教研主题活动等。
4.关于录播资源价值挖掘的研究
录播系统通常有三种录制方式,即全景模式、电影模式、资源模式,录播资源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老师自我反思
新入职的教师由于缺乏自信和教学经验,全自动录播系统能将教师上课的内容全程录制下来,教师在课后可以反复观摩,从而发现问题并改正。
⑵远程听课观摩
公开课能实现异地听课、错时听课,这对于城乡共同体学校有听课活动的老师来说,节省了大量在路上的时间。
⑶课程资源库建设
课程资源库建设是区域信息化教学的重要内容。多媒体课件制作完成后,与系统录制的课堂教学内容一起上传至服务器,进行资源分类和目录创建等操作,使教学资源集中储存,学校以此创建精品课程资源库,进而可以放在一个开放式管理平台中,供学生和教师进行浏览、查询、下载。
⑷远程教学
通过录播系统的录制,用户可以进行课件的网络直播和课后点播,便于示范性教学、学生远程学习、远程互动教学等等。用户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随时随地进行观摩、学习,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降低了教学的成本,扩大了教学规模,取得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⑸教学技能评估与训练
在录播系统中嵌入微格教学评估系统,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系统内的各项技术指标对教师进行综合评测评估,极大地增强了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此外,该系统对教师课后的自我评估和技能训练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⑹单位培训、专家报告、重要会议录制
通过录播系统可以对培训、报告、专家讲座以及会议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录制,从而能真实准确地记录全过程,并作为历史资料永久保存,方便用户在今后进行资料浏览、查询和点播。
五、区域录播系统的构建与运作研究的成果
1.促进了学校的课堂教学研究——从单个录播室的角度看
⑴呈现课堂教学视频记录的“原生态”
在常规课堂教学活动中,任课教师“一键录播”,三台摄像机自主跟踪拍摄教师、学生与场景,师生与多媒体课件、黑板智能切换,无需其他人员协助,可以更原生态地呈现课堂教学。
⑵赋予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第三只眼睛”
基于录播教室课堂教学的视频记录,对于任课教师而言,通过观摩自己所执教的课堂教学视频,有利于进行教学诊断,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为自己所感知的缺陷;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专业能力、教师反思性能力与诊断性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录播系统除了辅助教师自我诊断的作用外,更为明显的是依托这“第三只眼睛”,可以更好地实施针对学生的课堂观察,研究和提升对不同学生的教育实效。
⑶构建课堂观察与研究的“资源池”
录播教室功能的便捷性,有利于教师的广泛应用,由此产生的大量课堂实录,有利于学校积累并形成本校教师直观而形象的课堂教学资源库,从而辅助支撑学科教研与科研。
2.推进了全区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从区域化统筹共建的角度看
⑴架设校际、城乡学校间协同教研的“高速路”
区域一体化的录播系统部署,将学校的录播教室依托统一的平台统整起来,实现远程即时观摩、研讨,打破了时空界限,师生足不出户即可浏览和观摩相关学校的实时课堂教学,这对于常规性的课堂教学研究而言,其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
西湖区2011年实施了“紧密型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如十三中教育集团和周浦中学成为共同体学校,但两校相距30多公里,如果要到对方学校参加一次教研活动、听一节课,路上的时间将是听课时间的数倍,对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也带来极大的影响。
依托区域录播系统,尽管教研活动的现场感减弱,但老师们的时间、精力,学校的交通费支出都得到了节约,老师们足不出校就能全程参与两校的所有教研活动,效率也得到了提升,为共同体学校间的交流铺设了一条“高速公路”。
⑵搭建教育教学评比公正的“展示台”
区域录播系统的部署及课堂教学视频资源的汇整,也为公平、公正、公开地开展各类教育教学评比搭建了平台。
以往区校开展课堂教学评比,都是专家下校逐校、逐班进行听课评审,或者集中到一所学校借班上课,评审工作量大、透明度低,如果借班上课还有违学情把控的弊端。通过网络平台专题设置,设计标准化评课模板,所有参评课堂教学实录由本校录制、集中呈现,专家及普通教师均能参与评课打分,评审的透明度、公正度、公平性得到了提升。
⑶形成名师引领带动的“辐射点”
教育统筹发展,教师是关键,如何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如何让更多的教师更快地成长起来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重要内容。我区依托实体名师工作室机制,让更多的名师课堂教学实录、教学研究成效等资源汇聚;基于录播系统,触动了名师由“学校人”向“区域人”的转变,让广大基层教师按需点播,学习和研讨名师课堂和资源,从而让名师的引领作用惠及更多的教师。
六、思考与展望
当然,作为录播室的建设研究和应用研究才刚刚开始,后续值得继续研究的项目还有很多,也有很多思考:
(1)录播是否需要深入到每一个普通教室。
(2)录播应用如何常态化,如何更好地促进教师自我反思。
(3)录播资源如何细化分析,最终实现自动分析,发挥资源的最大价值。
总之,我们认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推广不能仅仅停留在设施设备的硬件建设上,而是要转到教育教学上。通过全自动录播系统的建设,推进区域教育资源均衡只是一个开始。教育教学的研究是永远没有止境的,开展研究工作也是富有价值的。相信通过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必将促进西湖教育的均衡发展,也最终推动西湖教育现代化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高铁刚.信息技术提升教育均衡发展的机制与方法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
[2]李海韵,钟亮.全自动录播系统的特点和展望[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9).
[3]王军,张苏玉.中小学自动录播系统建设及应用探讨[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2(9).
(编辑:李晓萍)